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全麻患者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影 响分析
尹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630
麻醉是手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良好的麻醉质量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1]。其中,全身麻醉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案之一,但是,由于麻醉药物在患者体内留存时间较长,可能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嗜睡、意识模糊等现象的发生,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躁动、挣扎等不良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2]。因此,如何结合全麻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减轻术中应激反应,降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复苏质量,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研究由此展开,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将预防性护理方案进行临床运用,以老年全麻患者(共 56 名,2023年 1 月-2024 年1 月收治)作为分析对象,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随机对照法,2023 年1 月-2024 年1 月进行,期间完成观察对象的选取,共计 56 名,均为老年全麻患者,分别进行不同护理干预方案,记录结果。观察组中,男性患者 18 例,女性 10 例,年龄54-78 岁,平均( 65.24±2.75 )岁,麻醉时间4-6h,平均( 4.95±0.35 )h;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17 例,女性 11 例,年龄 55-78 岁,平均( 65.31±2.72 )岁,麻醉时间 4-6h,平均( 4.96±0.37 )h;以上资料经对比,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访视,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预备药品、手术相关器械等,术中,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协助主治医师进行手术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复苏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等。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预防性护理干预:(1)术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患者的术前访视过程中,需依据患者病情、手术类型进行充分交流,向其介绍手术流程、麻醉方案等,重点介绍麻醉后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使患者增进对手术、麻醉方案的了解程度,树立正确认知,更好地进行手术配合;同时,对患者进行进行手术配合事项的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医护措施。(2)术中,对患者进行手术指征评估,确认患者信息,保证其膀胱排空等;提前进入手术室,对环境进行调控,保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并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并根据患者的要求进行调整;注意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注意患者的肢体遮蔽,有效维持患者的肢体温度,对术中需要输注的液体进行提前加温,维持患者手术期间的体温温度。(3)术后,将患者转移至麻醉复苏室进行观察、管理,协助患者维持平卧,平整摆放四肢,对于表现躁动的患者适当进行肢体约束;为患者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并按照医嘱要求进行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的平稳;当麻醉逐步失效后,根据医嘱要求,予以患者配合镇痛泵有效减轻疼痛度,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做好患者的交接管理,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安全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其出现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类型、例数进行统计,包括谵妄、躁动、低氧血症等;统计总发生率。(2)应激反应指标:分别于术前、术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进行记录,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6.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 (%) )表示,行 x2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行 LSD-t 检验,组内比较行Studentt 检验, p<0.05 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下表 1:
表 1 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例, % )

2.2 应激反应指标
术中观察组各项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下表 2:
表 2 应激反应指标统计( x s)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生理机能处于衰退状态,且大都伴随器官功能障碍表现,机体免疫逐渐下降,对于手术治疗的耐受度较差,同时老年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内容易因寒战、疼痛等问题出现应激反应,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此外,由于大部分老年全麻患者在术后需尽快苏醒,从麻醉状态到逐渐苏醒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如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则可能增加患者的复苏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提升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十分重要。
预防性护理是一项新型护理模式,其主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医护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干预,以减轻、消除风险,降低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保证患者的医护安全[4]。本研究中,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首先,在术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注意患者的状态评估,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采取专业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正确认知手术,明确麻醉的风险,积极配合各项医护措施,同时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其次,提前进行手术室环境管理,根据人体自感温度、湿度舒适范围,调整相关参数,保证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不会产生应激反应,维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适宜,在手术操作中进行连贯配合,保证手术高效、顺利完成,缩短肢体暴露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5];术后,加强患者的监督、管理,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患者维持呼吸道通畅,并适当进行约束,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正常范围后,安全送回病房,促进患者的高效、安全复苏,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6]。
综上,老年全麻患者,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应用,可预防术中应激反应,降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与质量,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丹,赵海燕,钱雪萍.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结合舒适护理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舒适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6):167-169.
[2]朱玢,吴春梅,杨芳,等.以预防低体温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意识恢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1):4303-4307.
[3]王怡纯.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3,47(9):1134-1136,1140.
[4]魏时靖,王强,王佳兴,等.预见性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全麻苏醒期疼痛及躁 动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2,51(11):1852-1855,1860.
[5]罗英,葛培,薛芳.循证护理模式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6):61-64.
[6]王靓,徐姣姣.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7):2490-2491.
姓名(出生年、性别):尹馨(1997、女),籍贯:湖南郴州,学历:本科,专业:护理学,单位(学校)名称:,单位(学校)所在地(精确到市):,单位(学校)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