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地形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王文朝 雷筱蕾

山东高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55000

引言

水利工程中的地形测绘是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传统地面测量方法存在着精度低、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尤其在复杂的水域、山区等区域,测量难度更大。随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其高效性和精确度为水利工程地形测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现代化的遥感与影像处理技术,航空摄影测量能够快速获得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形数据,成为水利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测绘工具。研究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水利工程测绘精度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概述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航空平台搭载影像采集设备,通过拍摄地面影像并结合影像处理技术,获得高精度地形数据的测量方法。其核心原理基于立体像对的构建,通过对不同视角的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和匹配,进而提取三维坐标信息。数据处理过程中,运用精确的内外方位元素,结合地面控制点,进行误差修正与精度优化。该技术具备高效性和广泛适用性,能够在复杂地形和大范围区域内实现快速测绘,且对不同地貌类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1]。尤其在水利工程中,航空摄影测量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地面测量的局限,提供精确、实时的地形数据,支持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及监测等环节的需求。

2.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2.1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在水利工程中,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关键在于精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通常采用遥感平台,如无人机或载人飞机,搭载高分辨率数码相机或激光雷达传感器,进行高空拍摄。飞行高度通常设定在 200~500m 之间,以确保影像的高精度与覆盖范围。采集到的影像进行几何校正,通过匹配多个影像点进行三维重建,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正射影像图。数据处理涉及到内外方位元素的解算,通过地面控制点(GCP)进行精确调整,提升数据的空间精度,通常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在后期处理过程中,通过使用摄影测量软件进行影像匹配、点云处理与误差修正,最终获得高质量的地形数据,为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支持。

2.2 水库与水坝地形测绘

水库和水坝地形测绘是水利工程中航空摄影测量应用的重要领域。通过航空摄影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水库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数据,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区域的测量。水坝周围的地形复杂且变动较大,传统测量手段难以满足高效与高精度的需求。航空摄影测量可通过高分辨率影像和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准确捕捉水坝的外形、坝体的稳定性、沉降变化等重要信息[2]。在实际应用中,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通常能达到 2~5cm,能够为坝体结构的监测和变形分析提供精准的地形数据。此外,通过正射影像和三维建模技术,可以生成坝区及水库周围的数字地形模型,辅助水利工程的设计优化与水库蓄水分析,从而实现更科学的工程规划与管理。

2.3 河道与水利设施测绘

河道与水利设施的测绘要求获取精准的地形数据,以支持水流分析、流域治理和设施管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通过高分辨率影像和激光雷达技术,可快速全面地完成河道沿线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形测量[3]。影像采集时,通常采用 100~300m 的飞行高度,以保证影像的细节和精度。利用多视角影像和激光扫描数据,能够提取河床、河岸线及周围水利设施的三维空间信息,并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精度可达到 1~5cm ,适合精确定位水闸、泵站及溢洪道等水利设施的位置和状态。通过对水流路径及设施的地形特征进行分析,为水利设施的维护、河道治理以及防洪减灾等提供数据支持。

2.4 洪水与水位监测

洪水与水位监测是水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能够有效支持洪水预警与应急响应。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主要通过定期采集洪水区域的影像数据和激光扫描点云,获取灾后地形变化信息。通过影像配准与点云匹配,可以精确分析水位变化与水流扩展的空间分布,生成水域淹没区的动态地形模型。结合遥感影像和地面控制点数据,系统可以实现洪水事件发生前后的对比分析,监测水位变化。数据精度通常为5~10cm,能够支持精准的水位高度测量和洪水泛滥范围评估。通过这些数据,能够为洪水预测、灾后恢复、溢洪道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并有效支撑防灾减灾的决策制定。

2.5 地形数据的可视化与三维建模

地形数据的可视化与三维建模技术为水利工程提供了直观且精确的地理信息展示方式。在航空摄影测量中,采集到的高精度影像和激光雷达数据经过处理后,能够生成高度真实的数字地形模型(DTM)和三维立体模型。通过利用软件工具,能够将水利工程区域的地形数据转化为可交互的三维模型,使工程师可以全面观察地形特征、坝体结构以及水流路径等细节。三维建模精度一般在厘米级别,确保了模型的高可靠性。此类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于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过程监控、以及设施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决策者在虚拟环境中提前评估设计方案,避免潜在的工程风险。

3.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3.1 复杂地形下的技术难点

在水利工程的航空摄影测量中,复杂地形(如河道、山地、湿地等)对数据采集与处理带来了显著挑战。特别是在水域或密林区域,影像的遮挡与反射效应会严重影响影像质量,导致数据缺失或误差增大。此外,山地或不规则地形的高度变化大,导致影像的几何畸变增多,影响三维重建的精度。在这些区域,常规的影像配准与点云匹配难以提供足够的准确性。为解决这些问题,飞行规划中需结合地形特征调整飞行高度、视角与航向,以最大程度减少影像的重叠和失真,同时增加地面控制点的密度来提高数据的精度。利用激光雷达(LiDAR)数据,能有效克服影像遮挡问题,提供更精准的高程数据。

3.2 技术融合与多源数据的整合应用

随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融合与多源数据的整合成为提升测绘精度和应用广度的关键。通过将航空摄影测量数据与激光雷达、遥感影像及传统地面测量数据相结合,可以全面提升测绘结果的空间分辨率与地形精度。例如,激光雷达数据在提供高精度点云的同时,有效弥补了影像数据在复杂地形中的不足。此外,遥感影像的多光谱特性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地表覆盖信息,而地面控制点则提供了数据精度保障。综合应用这些数据源,可通过数据融合算法进行处理与校正,实现数据的高效匹配与误差最小化。

4.结语

总而言之,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凭借其高效性、精度和广泛适用性,已在水利工程地形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该技术,不仅能快速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形数据,还能有效应对复杂地形与环境挑战,如水域、湿地及山区等区域的测绘。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与处理的精度不断提高,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摄影测量将在水利工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水利设施的精准监测、动态评估和灾后恢复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迪.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地形测绘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25,23(01):21-23.

[2]张朝帅.航空摄影测量在水利工程地形测绘中的应用与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2,(01):145-147+151.

[3]张顺迎.机载激光雷达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河北水利,2024,(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