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
张淑霞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文峪乡人民政府 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200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农村经济改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集体经济多年积累的体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包括农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土地、山林、水域等资源。这些“三资”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成败。但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不规范很常见,部分地区资产登记不全、合同签订不规范,导致资产底数不明、权责不清。监督机制不健全,对资金使用、资产处置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督,容易滋生腐败。透明度低,农民难以全面了解集体“三资”状况,无法有效行使民主监督权利。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 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1.1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能为农村经济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对农村资产进行全面细致摸底调查,能清楚掌握资产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情况,统计存量信息,进而合理优化配置各项资产。比如,闲置的土地资源可以通过流转、入股等方式开发利用,实现资产增值。规范管理能充分发挥资产作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例如,河北省唐山市全面深入摸底农村集体“三资”,建立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这一制度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委托给专业代理机构,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专业化。通过严格的财务审批和监督机制,有效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将更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1.2 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规范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是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能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民主决策权,让农民参与“三资”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加强监督工作,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保证经济工作透明。村民能及时了解集体经济状况,包括资金收支、资产处置、资源开发等情况,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矛盾纠纷。有些村庄公开村级财务和资产资源明细,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张贴财务收支报表、资产登记台账等信息,让村民一目了然。村民对集体经济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保障,增强了对村干部的信任,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过去因“三资”管理混乱引发的上访、纠纷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社会呈现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1.3 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三资”管理流程和标准,加强对资金、资产、资源各环节的监管。加强审计监督,定期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例如,威海临港区完善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立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所有农村产权交易都在平台上公开进行,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三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三资”动态管理,提高管理透明度。村干部在“三资”管理中的行为受到有效约束,难以进行暗箱操作和违规使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腐败现象,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2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农村地区对“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严重偏差,重发展轻管理。一些村干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忽视“三资”管理工作,认为“三资”管理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工作,与政治工作、稳定工作无关,导致管理松懈,问题频发。农村地区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参与意识淡薄,对“三资”管理缺乏了解和监督。一些村民认为“三资”管理是村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缺乏主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这种观念进一步降低“三资”管理水平,使“三资”管理中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2.2 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资产登记方面,部分村集体对资产登记不全面、不准确,一些闲置资产、隐性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导致资产底数不清。合同签订方面,合同条款不规范、不完善,存在权利义务不明确、违约责任不清晰等问题,容易引发合同纠纷。资金支出方面,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监督机制,资金支出随意性大,存在挪用、浪费等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村干部存在侥幸心理,对管理制度置之不理,肆意违反规定。一些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贪污集体资金,违规处置集体资产,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破坏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
2.3 管理透明度不足,民主监督缺失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透明是当前突出问题。部分村集体在资产管理、资源处置、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公开透明,信息不公开、不公示,农民群众无法全面了解集体经济状况。一些村干部在“三资”管理中独断专行,不征求村民意见,不接受村民监督,导致农民的民主监督权形同虚设。这降低农民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使农民对村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也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缺乏有效监督,村干部在“三资”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容易引发群众不满,激化社会矛盾。
3.4 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效率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制约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部分农村地区“三资”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和信息系统。数据分散存储在各个部门和个人手中,信息不畅,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和整合。这导致在“三资”查询、统计、分析等工作时,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管理效率低下。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部分村集体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困难。他们不懂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三资”管理,对信息化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也不熟悉,进一步影响管理水平的提升。
3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强化责任意识
党委领导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制定合理的“三资”管理政策,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建立工作责任制,把“三资”管理工作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同时,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村干部学习“三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引导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识到“三资”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3.2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审计监督
建立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是加强管理的基础。一是,要完善资产登记制度,全面清查登记农村集体资产,建立详细资产台账,明确资产名称、数量、价值、使用状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资产信息。二是,要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制定统一合同范本,明确合同条款,加强对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合同合法有效。三是,要严格资金管理制度,建立资金审批、核算、监督等制度,全程监控资金收支,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安全。此外,还应注重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全面评估预防可能影响“三资”管理的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定期分析监测“三资”管理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隐患,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引入监管分离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建立专项审计工作组,联合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定期审计农村集体“三资”,对重大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和公开处理,形成监督合力。
3.3 提高管理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
在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提升管理透明度是强化民主监督效能的关键。具体而言,要全面公开农村集体“三资”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决策前,要广泛深入征集村民意见。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民主议事平台,保障村民表达意愿和诉求的权利,让决策反映民意。决策推进时,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主动接受村民监督。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决策过程科学民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决策结果出来后,要及时准确向村民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决策事项的具体内容、决策依据、最终结果等,保障村民对集体经济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此外,为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还需加强与村民之间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村干部应主动和村民交流,了解村民需求和意见建议,及时耐心解答村民疑问。除村民大会外,还可以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搭建线上交流平台,为村民提供便捷多样的反馈渠道,方便村民随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同时,鼓励村民参与农村集体“三资”的开发与利用,发挥村民作为集体经济主体的作用,提高“三资”利用效率,实现村民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3.4 强化农民个体监督意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强化农民维权意识与监督意识是加强“三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三资”管理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农民对“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开展专题培训活动,组织农民学习“三资”管理知识,增强监督能力和维权意识。同时,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鼓励村民举报基层不法行为。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的村民给予物质奖励,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建立举报受理和查处机制,及时调查处理村民举报的问题,反馈处理结果给举报人,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3.5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应积极推行银行资金监管系统,实现支付、审批在线完成。与银行合作,建立村级集体资金监管平台,实时监控村级集体资金收支,确保资金安全。村干部资金支付需通过线上审批流程,经相关部门和人员审核批准后支付,防止资金滥用和挪用。另一方面,可以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造农村集体“三资”情况信息平台。公开村务、党务、政务信息,及时上传“三资”管理规章制度、资产台账、合同文本、资金收支明细等信息,方便村民查询和监督。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三资”管理信息,推送政策法规解读、工作动态等内容,促进村民与村集体沟通交流,提高管理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结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对农村社会稳定非常重要。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管理意识不强、制度不完善、透明度不够、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透明度、强化农民监督意识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推进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农村“三资”管理会更规范、更透明、更高效。这将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幸福生活做出更大贡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秀芝.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J]. 财经界,2020(30):26-27.
[2]杨东秋.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20,(6).2
[3]王延强,张薇.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于江西省德兴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J].老区建设.2021,(14).
[4]巴吉永藏.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J]. 吉林蔬菜,2023(1):136-137.
[5]刘成美. 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J]. 棉花科学,2024,46(1):119-12
[6]刘建丽.做好农村三资管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J].财经界.2020,(20).
[7]崔旭辉.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J].山西农经.2022,(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