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安全特性及故障诊断技术
陶泓成
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5700
引言
随着化工装置朝着大型化、连续化方向发展,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面临新的挑战。苛刻工况加速了设备性能衰减过程,而微小的故障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重大事故。现代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为设备状态监测提供了新思路,通过融合多源信息采集和智能分析算法,可以实现早期故障的精准识别和定位。探索设备安全特性与诊断技术的协同优化,对提升化工装置本质安全水平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1 化工机械设备安全特性概述
化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特性主要体现在其抵抗恶劣工况和预防突发故障的综合能力上,这类设备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强腐蚀性介质和持续振动等极端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其安全性能首先取决于材料选择,需同时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和抗疲劳特性,结构设计上要考虑应力集中部位的合理分布,避免产生过大的局部载荷,密封系统作为防止介质泄漏的关键环节,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转动部件的动平衡精度必须严格控制,以减少振动引发的次生故障,安全保护装置如泄压阀、联锁系统的设置应当符合工艺特性,能够在异常工况下及时响应,设备的热应力管理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承受周期性温度变化的部件,需要充分考虑热膨胀补偿,防爆设计在易燃易爆介质环境下尤为重要,包括消除静电积聚、控制表面温度等措施,腐蚀防护体系应当覆盖全面,包含材料防腐、涂层保护和电化学保护等综合手段,这些安全特性共同构成了化工机械设备抵御风险的多重防线,确保其在复杂工况下的安全服役。
2 化工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2.1 基于振动分析的诊断方法
振动信号作为设备运行状态的敏感指标,能够反映机械系统的多种故障特征,通过对振动频谱的分析可以准确识别转子不平衡、不对中、轴承损伤等典型机械故障,高频振动分量通常与齿轮啮合缺陷或滚动体损伤相关,而低频成分则可能预示基础松动或结构共振问题,相位分析技术可用于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方位,为维修提供精确定位,时频分析方法如小波变换特别适合处理非平稳振动信号,能够捕捉瞬时冲击特征,现代诊断系统普遍采用多测点同步采集策略,通过比较不同位置的振动特征实现三维故障定位,考虑到化工环境的复杂性,振动监测需要特别注意排除流体激振、管道脉动等干扰因素,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诊断算法可以自动提取振动特征,建立故障模式识别模型,实现从简单报警到智能诊断的升级,为预知性维修提供决策支持。
2.2 基于温度监测的诊断手段
温度场变化是反映设备状态的重要参数,异常温升往往预示着摩擦增大、冷却失效或反应失控等问题,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全域温度监测,特别适合检测隔热层下隐蔽的热点,嵌入式温度传感器网络能够实时追踪关键部位的温度梯度变化,发现局部过热等隐患,通过分析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结垢程度、润滑状态等运行参数,轴承温度监测结合振动分析能有效区分机械摩擦与电气故障,对于反应设备,温度分布模式分析有助于识别催化剂失活、内构件损坏等工艺相关问题,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适用于长距离管线的温度监控,可精确定位泄漏点位置,智能温度诊断算法能够融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测量值,建立动态阈值报警机制,避免误报漏报,这些温度监测手段为设备状态评估提供了可靠的热力学依据。
2.3 基于无损检测的诊断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在不影响设备运行的前提下实现内部缺陷的精准识别,超声检测通过声波反射特征可以量化裂纹深度和位置,特别适合厚壁容器的定期检验,射线检测对体积型缺陷敏感度高,能够发现焊缝中的气孔夹渣等制造缺陷,磁粉检测在表面裂纹检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操作简便且灵敏度高,渗透检测适用于非磁性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检查,可发现肉眼难辨的细微裂纹,涡流检测对导体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响应灵敏,常用于换热管束的快速筛查,声发射技术能够实时捕捉材料开裂和腐蚀活动的动态过程,实现活性缺陷的在线监测,现代无损检测正朝着多技术融合方向发展,结合数字成像和人工智能算法,大幅提升缺陷识别和定量的准确性,形成完整的设备完整性评估体系。
3 提升化工机械设备安全与诊断水平措施
3.1 优化设备设计与制造质量
安全性能的提升必须从源头抓起,设计阶段应采用风险导向的设计方法,对高温、高压、腐蚀等关键风险点进行专项设计验证,材料选择需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考虑介质相容性、应力腐蚀敏感性等特殊因素,结构设计应避免尖锐过渡,采用有限元分析优化应力分布,降低疲劳失效风险,制造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关键焊缝需进行 100% 无损检测,重要部件建立可追溯的质量档案,新设备交付前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模拟实际工况验证各项安全指标,对进口设备进行本地化适应性改造,确保符合国内安全规范,建立设计缺陷反馈机制,将运行经验反哺到新一代设备设计中,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通过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从根本上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3.2 加强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
建立科学的预防性维护体系是保障设备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制定基于风险等级的差异化维护策略,对关键设备实施重点监控,日常巡检应当标准化,采用"听摸测看"等多种手段全方位检查设备状态,润滑管理需建立专业化体系,根据工况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品并定期更换,建立设备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检修的发现和处理情况,开发移动巡检系统,实现检查数据的实时上传和分析,对常见故障模式制定标准处理流程,缩短故障响应时间,定期开展设备完整性评估,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备品备件管理要科学合理,确保关键部件有适量库存,通过维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构建起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网络。
3.3 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素养
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分层次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差异化技能培训,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设备正常运行的参数范围和异常情况的识别要点,维修人员要精通故障诊断方法和安全检修规程,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状况的处置能力,建立"师带徒"制度,促进经验技术的有效传承,鼓励员工参加专业认证考试,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开展行为安全观察活动,纠正不规范操作习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将故障处理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文档,组织跨企业技术交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结束语
化工机械设备安全研究为预防重大工业事故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对设备失效机理的深入剖析和诊断技术的持续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评估与预警方法体系。智能化诊断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故障识别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构建本质安全型化工生产系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倩倩.化工机械设备安全特性及故障诊断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5,43(06):104-106.
[2]何海军.长输蒸汽管网保温及水力热力耦合机制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25.
[3]钱红东.新时期化工机械设备安全特性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4,60(07):176-178.
[4]任博文.气田集输管网稳态水力热力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
[5]张意,何小荣,董凌平,王鑫磊.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化工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标准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0,(1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