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作者

王荣仙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 401431

一、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目标取向的一致性

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在育人目标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大单元教学强调核心素养的整体培养,与传统文化教育注重文化修养和人格塑造的理念不谋而合。二者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精神境界。大单元教学的系统性思维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整合视角,避免了碎片化教学的局限。传统文化教育的丰富内涵为大单元教学注入了文化底蕴,增强了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目标的一致性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自然地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实现文化传承与素养提升的双重目标。

(二)内容结构的互补性

大单元教学的内容结构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具有互补优势。大单元的主题统领特点能够整合分散的传统文化知识点,形成系统认知。传统文化的多维价值可以丰富单元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深度和广度。大单元的任务驱动设计为传统文化提供了真实的应用情境,促进知行合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能够深化单元教学的主题内涵,提升思维高度。内容结构的互补性使传统文化教育不再是外加的教学任务,而是单元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通过科学的内容整合,可以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

(三)方法理念的相通性

大单元教学的方法理念与传统文化教育规律高度相通。大单元强调的深度学习与传统文化重视的体悟内化理念一致,都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和意义生成。情境创设的方法符合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教育传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文化内涵。探究式学习呼应了传统文化"学思结合"的教育智慧,促进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转化。合作学习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交流理念,在对话中深化文化理解。方法理念的相通性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提供了自然路径,使文化传承能够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大单元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单元目标的整体规划

科学规划单元目标是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前提。分析课程标准,明确传统文化素养的具体要求。研究教材内容,挖掘单元蕴含的文化教育价值。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确定适切的文化理解目标。统筹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传承目标,实现双向促进。设计层次化的目标体系,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多个维度。目标规划要立足单元整体,兼顾文化传承的系统性和阶段性,避免随意添加或零散渗透。

(二)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

系统构建内容体系是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梳理单元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建立内容关联网络。补充相关的经典文本和文化背景,拓展学习资源。设计文化主题探究线索,贯穿单元学习全过程。组织多文本互文阅读,比较不同时代的文化解读。开发文化实践活动,促进知行合一。内容体系的构建要注重逻辑性和层次性,从文化现象到文化精神,从知识了解到价值认同,逐步深入。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文化体验的真实场景。采用问题导向法,激发对文化问题的深度思考。开展项目式学习,在文化探究中培养综合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文

化感知的直观性和丰富性。组织跨学科学习,拓展文化理解的多元视角。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服务于文化理解的内化和升华,避免形式化、表面化的活动设计。

三、大单元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经典文本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精选蕴含文化精髓的经典篇目,作为单元核心教学内容。开展文本细读,分析语言形式背后的文化密码。探究文本的历史语境,理解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比较不同时期的解读,认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联系现实生活,思考经典的当代意义。经典文本的解读要避免简单说教,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分析、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自主发现文本的文化价值,实现与经典的深度对话。

(二)文化主题的探究学习

主题探究是深化文化理解的有效途径。提炼单元中的核心文化主题,如"家国情怀""天人合一"等。设计驱动性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和思考深度。提供多元学习资源,支持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组织主题研讨活动,促进观点交流和思维碰撞。引导主题反思,形成个性化的文化理解。主题探究要注重开放性和生成性,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避免预设标准答案。通过深入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更能理解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培养文化批判力和创新力。

(三)实践活动的体验内化

实践活动是文化内化的重要环节。设计文化体验活动,如经典诵读、传统礼仪实践等。开展文化创作活动,如古诗新写、文化主题演讲等。组织文化考察活动,如博物馆研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等。策划文化传播活动,如传统文化微视频制作等。实践活动设计要注重真实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实践中深化文化认同。活动评价应关注过程体验和情感变化,而非单纯的结果展示。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使传统文化从认知对象转化为生活实践,真正实现文化教育的知行合一。

结束语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研究,为新时代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教育视角。本文构建的渗透框架和实施路径,为大单元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系统指导。研究表明,通过整体规划单元目标、系统构建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未来,随着文化自信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大单元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将面临更多发展机遇。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为传统文化教育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必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文化传承之路,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语文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彩云.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与应用[J].中学语文,2025,(14):9-11.

[2]孙文驰.基于大单元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5,(09):29-31.

[3]舒德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5,(03):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