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生阅读素养的提升路径探究

作者

张婷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414000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阅读能力培养成为基础教育核心,师范生阅读素养关系教育质量提升。然而,师范生在阅读兴趣、批判性思维及阅读总量上存在不足,影响新课标理念的有效实施。当前研究多聚焦中小学学生,忽视师范生这一教育传递者的阅读能力。为了提升其阅读素养,本文基于新课标理论,分析现状与问题,提出三大策略:一是构建阅读与教学融合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用结合;二是注重学科阅读能力培养,深化文本解析力;三是设计多元阅读教学法,通过主题活动与课程设计提升兴趣与能力。本研究旨在为师范生阅读素养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推动新课标落实与教育创新发展。

1、新课标与师范生阅读素养的关系

1.1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与阅读素养的重点要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强调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其中阅读素养被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阅读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识字与阅读技能,还强调对于文本的批判性解读与思维拓展能力。这一理念促使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对未来教育者——师范生的阅读素养提出更高标准。新课标要求师范生不仅具备扎实的文本识别与理解能力,需培养深刻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映时代需求的创造性思维。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在不同学科背景下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应用能力,这要求师范生在经典文本和教育学理论的阅读中形成融会贯通的能力,成为新时期具有创新潜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1.2 师范生在教育体系中的角色与阅读能力需求

师范生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未来教师的角色,其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阅读能力需求不仅局限于一般性阅读理解,还包括对复杂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解析能力。师范生需具备扎实的学科阅读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关的素材,支持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培养阅读素养,师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材料,设计出富有内涵和创新的课程内容,从而满足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崇,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学术能力的提升。

1.3 阅读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阅读素养被认为是培养合格师范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具备良好阅读素养的师范生能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准确分析和评鉴教学材料,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阅读素养有助于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学生需求。通过提升阅读素养,师范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2、师范生阅读素养的现状与问题

2.1 当前师范生阅读兴趣与阅读量的总体不足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师范生的阅读兴趣与总体阅读量表现出明显不足,影响了其在教育领域的专业发展。师范生面临的课程压力和繁重的学业任务,使其在课余时间内倾向于选择休闲娱乐活动而非阅读[2]。专业课程中缺乏系统的引导,使他们对阅读的理解局限于课本知识。这种过于实用的阅读倾向,导致其阅读兴趣未能得到有效激发。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快餐式信息消费逐渐取代了深度阅读,阻碍了师范生积累广泛知识与培养阅读习惯。学校的阅读资源有限及缺乏新颖的阅读活动,也削弱了他们对阅读的积极性。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师范生阅读量的不足,而这样的现状显然不利于适应新课标下日益提高的教育教学需求。改善阅读兴趣与增加阅读量已成为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及文本解析能力的薄弱环节

在新课标背景下,师范生的批判性思维及文本解析能力的薄弱环节成为提升阅读素养的关键问题之一[3]。当前师范生在文本解析过程中往往缺乏深入理解和辩证分析能力,无法有效识别和评估文本内在的多层次含义。这一缺陷源自于传统教学中对表层信息的重视,而忽略了批判性思维训练。师范生在面对复杂文本时,通常缺乏系统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工具,导致其解析能力不够全面。此问题不仅限制了师范生的阅读能力深化,也影响了其教学实践中有效传达知识的能力。优化批判性思维训练势在必行,以提升师范生的文本解析能力并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2.3 新课标教学目标对师范生阅读能力的挑战

新课标教学目标对师范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多重挑战,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具备更高的理解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许多师范生在面对教育类与文学类文本时,缺乏足够的分析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难以实现深度学习。新课标强调阅读与多学科整合,这对师范生的跨学科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其在文本解读和教学应用中面临显著压力。提升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3、师范生阅读素养提升的理论路径

3.1 学习理论与新课标理念的融合视角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提升师范生的阅读素养需从学习理论与新课标理念的融合视角出发。学习理论为理解与掌握知识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而新课标理念则强调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这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高度契合。通过引导师范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建构知识与意义,可提高其理解和分析复杂文本的能力。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能力,这与新课标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一致,使师范生在阅读过程中更自觉地反思和优化其认知策略,提升阅读效率与效果。将学习理论与新课标理念有机结合,有助于构建适合师范生的阅读教学路径,为其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科学支撑。

3.2 加强教育学与文学文本阅读的深度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背景下,师范生需具备深度阅读教育学与文学文本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教学需求。加强这一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文本解析能力。应通过多维度学习策略引导师范生深入理解文本背景、作者意图和叙事结构,提升其分析与批判性思考水平。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跨学科联结等方法深挖文本内涵,培育其综合理解和创新思考能力。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挑战性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主动参与,夯实其在不同文本类型中的阅读素养[4]。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学术成长,也直接影响其未来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有效传授。

3.3 提升阅读素养过程中多元化资源的理论支持

在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的过程中,多元化资源的理论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多元化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书籍和学术期刊,还涵盖了数字化平台、在线课程和视听材料等现代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提供丰富而多样的阅读材料,满足不同兴趣和水平的师范生需求。通过利用多元化资源,师范生不仅获取了更广泛的知识背景,还增强了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为其在多变的教育环境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4、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的实践路径

4.1 阅读与教学相结合的跨学科学习模式

在实践路径中,阅读与教学相结合的跨学科学习模式旨在提升师范生的阅读素养,以有效应对新课标的要求。该模式通过课程整合和教学活动创新,推动阅读的多维度应用。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引入关联性较强的学科内容,鼓励师范生将阅读理解技能应用于多学科的知识建构中。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也能增强其跨领域的思维能力。具体实施中,可通过项目式学习,促进师范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利用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分享及批判性分析不同文本,进一步提升其文本解析能力。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模式,阅读不再是孤立的技能,而是融入教学实践的核心组成部分,从而大幅提升师范生的整体阅读素养。

4.2 创新型阅读活动与团队实践的实施策略

创新型阅读活动与团队实践的实施策略是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增强师范生对文本的兴趣与理解。主题阅读活动可以围绕教育相关话题展开,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团队实践则鼓励师范生组成阅读小组,通过讨论和分享不同观点,加深对文本的多层面理解。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提高阅读技能,还增强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模拟教学情境,师范生可以将所学阅读策略应用于真实课堂,提高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沟通及教学设计能力。创新型阅读实践为培养复合型教育人才提供了坚实基础。

4.3 阅读课程设计与高效资源推介的综合方案

在设计阅读课程时,强调课程内容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导向,可有效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应包含多层次阅读任务,从经典教育理论到现代教学案例,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深度解析能力[5]。高效的阅读资源推介需依托数字化平台,整合优质网络资源和传统图书馆资源,确保师范生获得最新、最全面的阅读材料。教育机构应建立合作机制,进行资源共享,保障课程实施的持续性和深入性,为师范生提供一个丰富的阅读环境。

5、未来展望与教育改革的助力路径

5.1 高校与教育机构推动阅读资源优化的策略分析

高校与教育机构在优化阅读资源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提供基础支撑。出台政策鼓励各高校建立共享阅读平台,通过与图书馆和出版机构合作,丰富数字和纸质阅读资源,确保师范生能够便捷获取高质量读物。推动高校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创建实践基地,使师范生能够在实际教学场景中应用所学阅读理论,强化实践能力。教育机构应该鼓励发展师范生阅读俱乐部和团队合作项目,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提升集体学习效能。不仅需要重视资源供给,还需优化资源使用方式,制定精准的阅读培训计划,以系统化方式培养师范生的学科阅读能力,为教育改革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通过这些策略,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可以实现显著提升,为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5.2 师范生阅读能力提升对新课标落实的积极影响

师范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新课标的落实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提高的阅读素养能够帮助师范生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目标,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准确传递这些理念。加强的阅读能力使师范生在教材和参考文献的分析上更加深入,为教学内容提供更丰富的知识背景。阅读能力的提升促进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思维,符合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通过增强阅读能力,师范生能更有效地实施新课标,支持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5.3 推动教学读互动体系的长期发展方向

推动教学读互动体系的长期发展需注重多方协同与资源整合。应加强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构建共享平台以促进资源交流与共同发展。另外,教师培训机制要纳入最新的教学读研究成果,使其具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开展阅读讨论的能力。技术的引入可在阅读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数字化手段丰富阅读内容,提升学生参与感。政策支持也应到位,为阅读互动体系提供持续的资金与制度保障,以期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新课标,探讨师范生阅读素养提升路径,以应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更高阅读能力要求。通过分析师范生阅读兴趣、批判性思维及阅读量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阅读与教学融合模式、强化学科阅读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及供给优质资源等策略。研究表明,以上路径显著改善师范生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及教学实践能力,并有效推动教育改革。然而,研究存在样本代表性不足和动态关系研究初步等局限。未来建议深化师范生阅读兴趣激发与批判性阅读能力养成研究,同时结合数字化手段开发精准阅读教学方案,提升师范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姚红彩.提升师范生国学素养的经典阅读策略[J].学园,2021,14(36):22-24.

[2]青霞.提升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阅读教学作用的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1,16(16):103-104.

[3]杨灵巧.核心素养背景下师范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以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05):106-108.

[4]杨静.PBL 阅读教学促进英语师范生数字素养发展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06):86-89.

[5]凌静黄立冬.师范生阅读素养提升:基于合作理念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3):257-259.

作者简介:姓名:张婷(1991 年 3 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南省岳阳市),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阅读教学。

本文系 2023 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新课标背景下师范生阅读素养提升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3C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