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研究
王帅
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引言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压实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结构的承载能力与使用寿命。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单一因素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对多因素协同作用及全流程工艺优化的系统性分析不足。基于此,该研究系统分析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以期为市政道路工程压实工艺的标准化、精细化提供理论依据,推动行业从粗放施工朝智能化、高精度方向转型,从而保障道路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稳定性。
1 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的概述
压实度是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建设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市政道路工程的一项重要标准。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和路面的压实会直接影响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保证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压实作业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路基的压实是指通过使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机等设备,将砂土、碎石等路基材料在设计厚度内逐层压实,确保路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防止路基发生沉降和变形。而路面的压实作业是指在路基上铺设沥青、混凝土等路面材料,然后通过辊压等方法将其压实,确保路面的平整、耐久以及防水性能,提高车辆驾驶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市政道路工程路基和路面压实是一项复杂的作业,其涉及面较广并且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同时在具体施工中,对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具有较高的要求,专业施工人员必须同时掌握土方施工、基层处理、道路填筑压实、路基压实、沥青摊铺以及道路维修管理等多方面的技能,并确保每一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够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分析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措施
在进行路基路面压实施工前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细致而全面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的基础。在进行施工前首先需要对基地进行处理,此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加固桩和换土的方法对基地进行处理,并根据实地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在进行施工前,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含水量较高的路基应该在路基填料中添加适量的生石灰等填充剂,降低其含水量,还可以对调料进行翻挖晾晒,通过物理的方法降低其水含量,相反,对于含水量过低的路基应该通过洒水的方法,提高其水含量,保证其含水量能够达到要求,从而为后续的压实工作奠定基础。总之,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能够为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作业提供有力的保障,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2.2
1)初压阶段,为稳压阶段。在将沥青混合料摊铺、整形后还要利用压路设备进行静压,在静压过程中选用的设备型号为 DD130 双钢轮压路机。在初压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要求设置作业参数:初压温度 135 设为 160∘C ,并且 ≥140∘C ;碾压速度设置在35~50m/min ;碾压顺序为由高及低;以轮宽值为依据,叠轮应该设为该值的 1/3 以上。(2)复压施工操作。复压施工是压实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还会影响到整体道路施工的效果。该阶段的施工是从初压环节结束后开始的,在本工程的作业期间主要用到的压路设备型号为 DD110、CC422、DD130 压路机,利用这三种压路设备分别进行一次高频振压、低频振压。在复压阶段,需要按照如下要求设置作业参数:碾压温度应该控制在 140∘C 左右,不能低至 130∘C 以下;碾压次数设为 5 次;碾压速度设在40~60m/min ;碾压顺序为由低及高;叠轮应控制在 20cm 内。在碾压期间,负责质量检测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利用核子密度仪进行质量检验,以既定的要求标准为依据,判断实际碾压密实度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同时,还需安排专业的温度测量工作人员检测、记录碾压温度。若质检人员利用相关仪器检测出的混合料密实度变化不明显,则表明碾压密实度过关。(3)终压施工操作。终压的主要作用是消除上述作业环节中留下的痕迹,从而使得路面更为平整、密实。首先利用 DD130 和 DD110 压路机进行静压处理,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选择静压 1 次或 2 次,碾压温度应该控制在 130∘C 左右,最低不能低于 120∘C ;一般碾压 1~2 遍,具体碾压遍数应该以轮迹小时为依据进行设定;作业速度设在 45~65m/min 。两侧靠近路缘石处沥青混凝土碾压:为了防止在作业过程中破坏路缘石,在碾压过程中可以利用 DX-70 手扶振动压路机进行作业。经过碾压处理后,应该以工程规定的平整度、压实度标准为依据,对沥青路面的实际指标水平进行评估,使其达到预期要求。
2.3 含水率控制
含水率作为影响压实质量的核心参数之一,在多雨气候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龙泉市地处湿润地区,降雨频繁且分布不均,这对路基路面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建立了动态含水率监测体系,通过对施工现场环境的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并据此调整施工方案。研究表明,当含水率偏离最佳值 ±1.5% 时,压实度会显著下降 4‰ 。这一发现揭示了含水率对压实效果的敏感性,也强调了精准控制的重要性。例如,在一次连续降雨后,施工人员发现现场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最佳值,若直接进行碾压作业,将导致压实度不足,甚至出现翻浆现象。通过采取翻晒、掺拌石灰等措施,成功将含水率调整至适宜范围,最终保证了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含水率调控机制,不仅能提升施工效率,还能有效规避因天气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2.4 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处理直接影响结构连续性、防水性能及长期耐久性。在实际施工中,需结合材料特性、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通过精细化的操作,消除接缝薄弱区域,确保压实均匀性与层间黏结强度。对于填筑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台阶式搭接方式,且台阶宽度不得小于 2m ,高度与压实层厚一致,避免出现纵向通缝。在挖方段与填方段交界处,需清除松散土体,开挖反向台阶(坡度 1:1~1:1.5⟩ ),并铺设土工格栅,以增强抗裂性。碾压时压路机需跨缝作业,重叠宽度不得小于 0.5m ,对交界处增加 2~3 遍补压,确保压实度与相邻区域差异不大于 1‰ 。沥青面层纵向热接缝应预留 20~30cm 宽暂不碾压,后续摊铺时重叠 5~10cm ,采用热熨平与双钢轮压路机斜向 45∘ 碾压消除接缝痕迹;冷接缝需切割垂直面,并涂刷黏层油,初压采用钢轮静压接缝侧,复压时跨缝振动压实。水泥稳定基层横向接缝应垂直设置,摊铺中断超 30min 需设置横缝,二次摊铺前应清除松散料并洒水湿润,采用重型压路机横向碾压至密实。施工缝处需重点检测压实度、渗水系数及平整度,沥青接缝渗水系数不得大于 100mL/min ,错台高度不得大于 3mm 。采用探地雷达检测接缝区域空隙率分布,对黏结不良处钻孔注浆补强。通过优化摊铺机梯队作业间距与碾压工艺,可减少接缝数量,提升整体密实度合格率至 95% 以上。
结束语
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通过对路基填筑、压实、排水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路面施工方面采用先进的材料配比设计、摊铺和压实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路面的使用性能,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将持续优化和完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推广应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不断提高路基路面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可持续性,为市政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标.探索市政道路施工中路基路面压实技术[J].建筑与预算,2022(08):55-57
[2] 李 亚 东 , 刘 士 闽 . 市 政 道 路 施 工 中 路 基 路 面 压 实 技 术 分 析 [J]. 居舍,2022(01):77-79+155.
[3] 李 建 华 . 市 政 道 路 施 工 中 路 基 路 面 压 实 技 术 分 析 [J]. 建 筑 与 预算,2021(1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