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术特色课程建设促学生审美素养提升
江月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
一、美术认识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现在,如果我们问什么是美术?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画画”。这一现象引人深思。是什么造成了人们心中美术就只是画画这一简单粗暴的印象呢?我认为这源自于我们接受美术教育的大部分时间里,美术教学都只采用了单一的绘画表现形式造成的。
美术课堂有着自己的学科独特性,美术表现形式受材料和课程时间的影响很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的设置材料会频繁更换,拿湘版教材为例,每学期都会用到 4 种及以上材料。除彩色笔,彩纸这类常用材料外,陶泥(橡皮泥)、水粉、国画等材料学生则难以做到每节课都准备好;组织学生收放材料会占去一定的课堂时间;几个课时后又搁置起来,蜻蜓点水起不到太大的成效等等。于是很多老师选择将这些课程都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久而久之,美术课堂里最多的创作活动就是于方寸之间用单一的工具进行绘画变现,学生们也就渐渐形成了美术就是画画这一简单的认识。然而美术的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
二、美术创作与材料的关系
1、何为美术。美术从狭义上讲,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1]
2、美术创作与材料的关系密不可分。不同的物质材料在表现不同的美术作品时的作用不同,视觉感受也不同,所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美术创作时应考虑到材料本身的特点。如一年级《小小食品店》用橡皮泥做立体食物要比在《营养早餐》画食物更生动、更具体、创作热情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三、多样美术材料在美术课堂广泛使用的意义
尹少淳在《中国美术报》少儿美术论坛上讲到:小学美术教育是个人美术活动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对美术拥有浓厚的兴趣,也是美术教育很好的内在基础,若只是用绘画创作进行表现势必是局限的,不能让学生在美术四大领域形成全面的认知,兴趣的持久度也会慢慢下降。因此我以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丰富的创作表现形式对学生学习意义重大。适合的美术材料能让美术创作更具魅力。当我用餐巾纸做出玉兰花的那一刻,同学们不自觉地鼓起掌声并发出啧啧的惊叹,太不可思议了,纸巾的软薄白透恰如其分地展现了玉兰花的气质美,对美术材料又多了新的认识。
四、如何在美术课堂开展多样材料教学
1、教材整合。美术材料种类纷繁,为了克服前文中关于材料方面的种种难题,并让学生学有所成,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即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把教材按小学美术教学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整合,即色彩表现、纸类手工、泥类塑形、国画表现、线造型、综合表现等。如线造型,针对中段学生能在较长的时间里对某种创作形式产生持续的专注度和热情的特点,根据教材设置三年级以线为主要的造型表现方式,以学期进行教学,从最基础的线的语言表现讲起,到用线写生、再到以线造型设计,最后能用线表达。如泥塑,设置在四年级上半学期,可从基础的捏泥到盘泥条到拼泥板最后能综合灵活运用泥塑进行创作。这样既克服了一学期中材料频繁更换的不便也能在相对持久的时间对某一种表现形式的工具材料特性有较深的了解,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同的美术表现手法展现出多样的美术效果。
2、深入把握材料特性,了解分析并使用好每一种材料。四年级下以《花团锦簇》为主题开展的学期纸花教学,首先我们感知不同的纸的特性,并抓住这种特性去分析其在塑造不同花朵质感的优势和区别,得出自己的见解。皱纹纸的纸纹有拉伸性易塑形,用来制作有明显纹路和大花瓣花时,轻轻拉开延展便能形成花瓣自然的凹状和边缘的卷曲;用硬挺有光感质地的杂志卷出的鲁冰花有时尚感;制作质地硬挺的花如马蹄莲等就可选用打印纸……欣赏到其他的可塑材料表现的花朵,如丝网花,超轻泥花等等,这时同学们会运用之前所形成的美术思维去分析这一材料的塑形特点,并能尝试分析出制作方法,学生的思维也更广阔,更容易形成创作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美术素养养成。
五、成果初现。
我校特色项目儿童砂纸画开设了快 10 年,当低年级学生拿到砂纸那一刻,就被有着高饱和度色彩的砂纸吸引了,用手摸摸会发现粗糙硌手,砂粒能充分吸附颜色,多种工具可在上面作画形成不同的风格,我们从低年级用易操作的油画棒开始,技法从勾线填色、色块造型、平涂法到叠画法,感受砂纸画色彩的艳丽、厚重、富于变化。在熟练掌握了油画棒砂纸画技法后中段尝试水粉,在高段能很好的表现细节时加入彩铅结合表现,整个过程虽然都是砂纸画,但是不同的表现工具和技法一次次的冲击和体验让他们一直保有兴趣。
为了让学生保有不竭的创作激情,针对材料的特性与创作的方法又进行了一次次的发掘与创新。我发现,砂纸质地硬挺,像卡纸一样易造型,能不能在平面绘画的基础上加入立体造型?我把砂纸卷起结合在一起形成圆柱,元素重组形成圆球,切口重叠形成凹凸,充分抓住砂纸既能绘画又能塑型这一独特的材料特性,制作出了一件件立体作品,让参与的学生们为之惊叹。最后用一学期的时间尝试用这样的方式集体创作出了以《秋》为主题的作品并进行了主题展览。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技能并运用美术的程序和方法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学生内在自发的驱动力,从而更好的感受创作的乐趣和表达内在情感。这个过程就帮助学生形成了美术的核心素养。
我相信,通过使用多样美术材料,挖掘每一种材料的特性进行深入的美术创作,会为我们带来不竭的灵感。坚持以这种方式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每次拿到一种材料时,便会分析这种材料的特性,并能巧妙的利用这些特性综合应用,形成主动的美术表达。如,抓住水彩和油画棒在水溶特性的不同利用水油分离法进行独特的艺术创作;利用超轻泥的柔软易塑形,结合报纸做出鸟的身体,再用硬挺的砂纸制作翅膀;超轻泥的多样表现方法尝试……
让学生在多样的材料里认识美术,表现美术,热爱美术。
参考文献:
[1]《美术》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