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光伏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
赵敏 王武宁 张静周
长庆油田分公司清洁电力开发项目部 陕西西安 710000
前言
在“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大型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0MW)作为清洁能源的核心载体,其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运维效率与经济性直接影响发电收益与电网安全。随着光伏组件、逆变器、变压器等设备规模化应用,运维面临故障定位难、检修成本高、技术人才短缺等挑战。以下从设备类型、运维技术、检修策略、智能化升级四方面展开分析,系统阐述大型光伏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关键要点。
1 大型光伏电站电气设备类型与核心功能
1.1 发电单元设备
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是电站的核心发电设备。组串式/集中式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具备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汇流箱:汇集多路光伏组串电流,实现集中监测与保护。
1.2 升压与并网设备
箱式变压器:将逆变器输出的低压交流电升压至中压(如 35kV),减少输电损耗。开关柜与断路器:实现电路通断、故障隔离与保护,保障电网安全。SVG(静止无功发生器):动态调节无功功率,稳定并网点电压。
1.3 监测与控制系统
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实时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如电流、电压、温度),远程控制开关分合。气象站:监测光照强度、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优化发电效率。
2 电气设备运维技术体系
2.1 预防性维护技术
红外热成像检测:定期使用红外热像仪扫描光伏组件、逆变器、开关柜等设备,检测接头过热(温差≥5℃为异常)、绝缘老化等问题,提前发现隐患。
绝缘电阻测试:使用兆欧表测量光伏组串、电缆、变压器的绝缘电阻,要求≥50MΩ(新线)或 ⩾10MΩ (运行线),低于标准需排查绝缘破损。
油色谱分析(针对变压器):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如 ΔH2 、CH₄、C₂H₂)含量,诊断内部故障(如局部放电、过热),预警潜在风险。
2.2 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
EL(电致发光)检测:对光伏组件施加反向电压,通过 CCD 相机拍摄发光图像,定位隐裂、热斑、二极管失效等缺陷,准确率≥95%。
IV 曲线测试:测量光伏组串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分析最大功率点偏移、填充因子下降等问题,评估组件性能衰减。
智能故障指示器:在汇流箱、开关柜部署故障指示器,实时监测电流异常、短路/接地故障,定位精度≤100 米。
2.3 检修工艺与安全规范
带电作业技术:采用绝缘手套法、绝缘斗臂车法,对低压设备(如汇流箱)进行不停电检修,减少发电损失。
安全隔离措施:检修前切断上级电源,使用验电器确认无电,悬挂“禁止合闸”标识牌,装设接地线,防止误送电与触电事故。
3 电气设备检修策略与实施路径
3.1 分级检修策略
A 类检修(整体性)
针对变压器、逆变器等核心设备,进行解体检修、部件更换、大修试验,周期 5-8 年。
B 类检修(局部性)
针对开关柜、汇流箱等设备,进行部件更换、密封修复、局部防腐,周期 2-3 年。
C 类检修(日常性):
针对光伏组件、电缆接头等,进行清洁、紧固、红外检测,周期⩽1 年。
3.2 动态检修计划生成
基于风险的检修(RBM):
结合设备健康状态指数(HSI)、故障概率(P_F)、后果严重度(S_C),量化风险优先级(
),动态优化检修计划。
检修资源优化分配:
根据检修任务优先级,分配检修人员、备件、工具,优化检修路径,降低运维成本。
4 智能化运维升级方向
4.1 智能监测与物联网技术
无人机巡检:使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像仪与可见光相机,对光伏阵列进行巡检,自动识别热斑、组件破损、杂草遮挡等缺陷,效率提升 5 倍以上。
智能传感器网络:部署温湿度传感器(监测环境与设备状态)局放传感器(检测逆变器、变压器绝缘缺陷)、电流传感器(监测组串电流异常),通过 5G 或 LoRa 实时上传数据。
4.2 AI 驱动的故障预测与诊断
CNN 故障分类:基于 EL 检测图像与 ΠIV 曲线数据,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识别隐裂、热斑、二极管失效等缺陷(准确率 98% )。
LSTM 趋势预测: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分析历史发电数据与环境参数,预测组件性能衰减趋势,提前安排检修。
4.3 数字化管理平台
GIS(地理信息系统)与检修工单:基于 GIS 地图标注光伏阵列、设备、故障点位置,生成检修工单并分配至人员,实时跟踪检修进度与质量。
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性维护:整合历史故障数据、负荷曲线、环境数据,通过机器学习预测设备劣化趋势,优化备件库存与检修计划。
5 未来趋势
5.1 边缘 AI 与实时决策
设备端智能诊断:在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等终端部署边缘 AI芯片(如 NVIDIAJetson、华为昇腾),实现故障特征提取、局部决策(如隔离故障组串),响应时间≤50ms,减少对云端依赖。
AI 模型轻量化:通过模型压缩(如量化、剪枝)与知识蒸馏技术,将复杂 CNN、LSTM 模型部署至嵌入式设备,实现低功耗、高实时性运行。
5.2 5G 与高精度定位
5G+UWB(超宽带)融合:利用 5G 低时延(≤1ms)与 UWB 厘米级定位能力,实现光伏阵列内故障点三维空间定位(精度 ±5cm ),指导机器人精准修复。
5G 切片网络:为运维数据传输分配专用网络切片,保障高带宽(≥1Gbps)、低抖动(≤1ms),支撑实时视频、局放脉冲等海量数据上传。
5.3 数字孪生与仿真验证
高精度孪生体构建:整合光伏阵列物理参数、实时监测数据、历史故障记录,构建毫米级精度的数字孪生模型,模拟运维过程对发电效率的影响。
虚拟运维训练:通过数字孪生体模拟故障场景,训练运维人员与机器人操作技能,降低现场作业风险。
5.4 自供电与免维护传感器
光伏供电传感器:在光伏组件背部集成微型光伏板,为温湿度、局放传感器供电,寿命延长至 10 年以上,减少电池更换成本。
无源 RFID 标签:在设备表面部署无源 RFID 标签,通过运维机器人射频读取设备信息(如型号、投运日期、历史故障),实现快速溯源。
5.5 机器人与无人机协同作业
光伏清扫机器人:自主规划路径,清除组件表面灰尘与积雪,提升发电效率 5%-15% ,替代人工高危作业。
无人机群巡检:多架无人机协同巡检,自动分配任务区域,通过AI 图像识别定位热斑、隐裂等缺陷,效率提升 3 倍以上。
结束语
大型光伏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通过预防性维护、故障诊断、智能化升级、动态检修,实现从“被动抢修”到“主动预防”的转型,显著提升发电效率与运维经济性。未来,随着边缘 AI、5G、数字孪生、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光伏运维将向**“全自主、零风险、全寿命”**方向升级,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双碳”目标实现,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彭东涛.大型光伏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J].中国高新区,2022(21)
[2]]张新强.探讨大型光伏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要点[J].科技资讯,2022(17)
[3]霍俊,严国刚,孙霞,王晖,陈正洪,孟丹.湖北省大型光伏电站灾害风险及防范对策的研究[J].太阳能,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