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交叉渗入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

林华容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

1.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交叉渗入式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通过日常教学及观察分析,发现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略有不足,对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实践应用和就业抉择产生了一定影响。当下,药学已无法独立于其他学科以外,与管理学、医学、生命科学等联系愈发密切。单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因此需开发和探索非单一课程间的交叉渗入式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大量药事法规,在各个药学实践岗位均会涉及到其应用,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我校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服务于普通生产和销售一线岗位,强调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但目前我校对药学专业的课程学习中重视药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药事管理与法规,尤其是实践教学。并且两门课程间独立教学,缺乏交叉渗入,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这导致了尽管我校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生产实践需求,但学生还缺乏一定的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当下,我国医药领域需求在不断增长,社会需要大量具备医药基本知识、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仅注重专业课程的独立教学或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校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公认的提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课程间的相互交叉渗入,同时又要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以提高药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如,将药理学和药事管理与法规两门专业课程实施交叉渗入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使学生既能“ 懂药” 也能“ 管药”,提高药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更符合当下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

2 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是药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品生产、销售等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该课程内容更新快,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具有描述性内容多、语言严谨、部分涉及法律法规的内容较抽象等特点,导致课程教学难度偏大。同时由于专业知识繁杂、学习时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等,导致课程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另外教学大多为教师主导,过程中缺乏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难以提升学生感性认识。

药理学是我校药学专业的重点核心课程,掌握好药理学知识和技能,是药学生从事药品生产、销售、临床合理用药、药学服务等工作的基础。传统药理学教学常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地将教师讲授知识内化。但该课程内容复杂且多,涵盖面宽,理论性强,也不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学生须在实际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忆和掌握,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在教学上,药学的各个专业核心课程间相互独立,缺乏交叉渗入,加之为了各自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实践教学也自成一体,未能实现课程间的相互渗透,难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学生也难以构建系统的药学专业知识体系,导致其专业素养和和实践能力存在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专业课程间的交叉渗入式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提升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 药学专业课程交叉渗入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药学专业课程交叉渗入式实践教学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而科学设定,培养未来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药房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专业课程间的交叉渗入式实践教学,让学生加深对药理与药事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维度培养学生的药学理论应用能力和解决岗位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实习与就业快速适应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2 引入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药事管理与法规和药理学两门课程的知识不仅在于背诵记忆,更在于理解,引入实际案例可对知识点进行辨析和理解。如镇静催眠药(大多为精神药品,如地西泮)在生产、流通及使用中涉及法律法规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会广泛接触。若缺少扎实的药理基础和规范的药事管理,在接触这类药品时学生就可能会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和管理能力不足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在教学中,将这两门课程的知识进行整合、相互交叉渗透,满足的学生专业知识需求和提升学生的药事管理能力,实现综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

2.3 任务驱动,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药事管理与法规和药理学的传统教学注重理论,有一定系统性,也便于预复习,但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专业课程间实行独立教学,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专业知识难成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和应用能力。因此,专业课程交叉渗入式实践教学可采用任务驱动、分组实践的方式,让教师的“ 教” 与学生的“ 学” 围绕多个典型实践项目。以教师引领示范、组长牵头实践、生生团结协作、师生总结与拓展为主要环节开展,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完成实践的过程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和拓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应用和团队协作等能力。

2.4 结合工作岗位需求,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此评价体系结合未来工作岗位,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结果并重,以岗位要求、职业技能提高为衡量标准。专业课程交叉渗入式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要重点明确以下两点:一是适当提高课程的实践教学成绩比例,让学生重视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二是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教学,评价时注重过程的全面测评,包含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表现、阶段性考核与实践效果。通过形成性评价,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觉性、有效完成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要明确贴合工作岗位的教学目标,过程中引入实际案例,注重不同课程知识内容间的交叉渗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通过设置典型实践项目任务,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实践,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内容,为医药卫生领域提供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微,郑胜宇. 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2016).

[2] 曾建雄. 基于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 吴多清.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与社会实践. 高考 (2019).

[4] 郭凯蕾,王健,薛菲,周慧芬. 药事管理在高职药学各专业课程中渗入教学改革初探——以医专药理学课程为例. 黑龙江科学 (2022).

[5] 王卫华,袁莉,夏亚钊. 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高职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