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幼儿园融入本土文化的园本课程实践策略探究
杜小花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第三幼儿园 718199
米脂县第三幼儿园和第五幼儿园为实践案例,探索将陕北米脂本土文化中的秧歌、农家手工艺及特色饮食等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路径。通过具体课程实例,阐述地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实施策略,为县域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分龄分层设计,匹配幼儿发展水平
1.小班:感官体验为主,降低操作难度
秧歌课程:仅学习“拍手跟节奏”“左右摆臂”等简单动作,使用轻量级的泡沫秧歌道具,避免肢体疲劳;
手工艺课程:红薯藤首饰制作中,提供预剪好的短藤蔓和带孔洞的珠子,幼儿只需“串连”即可完成;高粱杆盖子制作简化为“将杆插入预设卡槽”,无需使用胶水;柳条编草帽时,由教师做好帽身框架,幼儿仅用细柳条进行“缠绕装饰”,感受柳条的柔韧性。
饮食课程:熬小米粥时负责“抓小米放入碗中”“用勺子搅拌”,制作黄馍馍时只参与“捏红枣馅”,不接触面团揉制。
2.中班:增加操作步骤,渗透文化认知
秧歌课程:学习“踏点步”“转身甩绸”等组合动作,结合《米脂娃娃扭秧歌》童谣编创 2 分钟小片段,理解“秧歌是庆祝丰收的舞蹈”;
手工艺课程:红薯藤首饰需自主裁剪藤蔓长度,用打结方式固定;修窑洞时加入“用沙土堆窑顶”步骤,教师讲解“窑洞屋顶要斜着才不会漏水”的原理;柳条编草帽时,学习“单股平编”基础技法,独立完成帽檐的简单编织。
饮食课程:参与黄馍馍的“揉面团”环节(提供预发酵面团),学习“团圆—按扁—包馅”完整流程,了解“黄馍馍用糜子面做”的食材特点。
3.大班:强调创意与合作,深化文化理解
秧歌课程:分组编排“主题秧歌”(如“丰收秧歌”“拜年秧歌”),自主设计队形和道具,用自制的大鼓伴奏,理解秧歌“表达情感”的功能;
手工艺课程:高粱杆盖子制作需测量直径、计算材料用量,尝试用“交叉编织”替代简单拼接;编草帽时运用“绞编”“收边”等复杂技法,根据头围调整大小,还会用染色柳条编出“米”字“星”字等图案;
饮食课程:参与油馍馍从“发面”到“成型”的全流程,讨论“为什么过年要吃油馍馍”,并为美食设计“米脂特色包装”(如用柳条编织小篮当容器)。
二、资源联动开发,构建文化课程支持体系
1.园内资源活化
打造“米脂文化角”:分区陈列幼儿作品(如红薯藤首饰、高粱杆盖子、柳条草帽)、农家老物件(旧秧歌服、窑洞窗花模板)、美食原料(小米、糜子面),标注文化解说卡(如“米脂小米颗粒圆,熬粥香甜甜”);
设立“季节材料库”:秋季收集红薯藤、柳条,冬季储备高粱杆、糜子壳,春季准备秧歌道具材料,确保课程材料随用随取,且贴近自然时序。
2.园外资源引入
建立“文化导师团”:邀请民间秧歌艺人(每周来园 1 次,教幼儿基础动作)、农家巧手奶奶(每月开展 1 次美食工坊)、窑洞建筑工匠(每
学期带幼儿参观 1 次传统窑洞)、编柳条手艺人流(每季度来园指导草帽编织技巧);
开发“文化体验路线”:与城郊农家合作,开辟“幼儿实践基地”,每月组织大班幼儿前往采收红薯藤、采摘柳条,中班幼儿参与“小院秋收”(拾玉米、拔红薯),小班则进行“田野散步”(触摸农作物)。
三、家园协同参与,延伸文化教育场景
1.家庭任务驱动
发放“米脂文化任务卡”:如“和爷爷学一句秧歌口诀”“跟妈妈记录黄馍馍制作步骤”“用家里的高粱杆搭一个小物件”“和爸爸去田埂采柳条(成人陪同)”,幼儿完成后带回幼儿园分享,教师整理成“家庭文化故事集”;
开展“亲子工坊”:每月 1 次,如“共编柳条草帽”(家长指导孩子掌握绞编技巧)、“合作做油馍馍”(家长负责揉面,孩子负责造型),成品在幼儿园“美食展”中展出。
2.家长角色拓展
邀请家长担任“文化讲解员”:从事传统手工艺的家长(如编筐艺人)进园演示柳条编织技艺;
组建“秧歌后援团”:家长协助制作大型秧歌道具(如 1 米高的花伞),参与幼儿秧歌表演的服装缝制,在亲子活动中担任“秧歌领队”。
四、动态评估调整,保障课程适宜性
1.过程性观察:教师用照片、视频记录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如“幼儿能否独立完成红薯藤穿绳”“秧歌动作是否协调”“柳条编织时能否掌握力度”,每周教研时分析调整,例如发现中班幼儿编草帽时难以掌握“单股平编”,便制作“步骤分解图”贴在操作区,用儿歌口诀简化技法(如“左压右,右压左,柳条排队不打架”)。
2.幼儿反馈收集:通过“画画最喜欢的课程”“说说想再做的活动”了解兴趣点,如大班幼儿提出“想给柳条草帽编带子”,教师便增设“创意帽饰”环节;
3.文化渗透效果评估:观察幼儿是否能主动向他人介绍“这是我们米脂的黄馍馍”“这是我用柳条编的草帽”,是否会在自由活动时哼唱秧歌小调,以此判断文化认同是否形成。
米脂县三幼和五幼的实践表明,将秧歌、农家手工艺(如柳条编草帽、高粱杆制物)及特色饮食融入园本课程,既能让幼儿从小扎根本土文化,又能在动手、合作中促进全面发展。未来可进一步挖掘米脂文化细节,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生活,让地域文化真正“走进”童心。
参考文献:
[1]米脂县文化馆.米脂民间艺术志[M].榆林:榆林市文化出版社,2021.
[2]李红霞.县域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22(03).
[3]王芳.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以陕北秧歌为例[J].幼儿教育,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