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程的项目管理与进度控制措施分析
朱海澎 安宁
淄博朗晖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400
引言
化工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等多个领域。其项目建设往往呈现出的特征,部分大型项目投资可达数十亿量级,建设周期通常在 1-3 年不等,且项目实施过程中常涉及复杂工艺。由此可见,深入探究化工工程的项目管理与进度控制相关举措,对推动项目平稳有序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1 化工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特点与现存问题
1.1 核心管理特点
多专业深度协同:化工工程项目往往涵盖工艺设计、设备安装、管道焊接、自控系统调试等 20 余个专业领域。在实际操作中,各专业间“工艺参数-设备性能-施工精度”的匹配性尤为关键。以反应器安装为例,垂直度偏差若能控制在 1mm/m 以内,可有效降低介质泄漏的潜在风险。
安全与环保刚性约束:项目施工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像“安全生产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等前置条件必不可少。对于动火作业,如管道焊接,执行“动火许可证”制度能较好地保障施工安全;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每 2 小时检测一次有毒气体浓度,不失为保障人员安全的有效举措。
物资供应链复杂:项目所需的关键设备,如加氢反应器、精馏塔等,大多依赖定制生产;316L 不锈钢、耐高温合金等材料也需满足 ASTM 国际标准。在此情况下,供应链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风险,需要予以重视。
试运行与验收严苛:项目验收需依次完成“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化工投料试车”三级验证流程。其中,化工投料试车若能实现连续稳定运行72 小时,且各项工艺指标,如温度、压力、纯度等均达到预期标准,将更有助于确保项目顺利交付使用。
1.2 现存管理问题
范围管理存在优化空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业主方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模式,工程范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动态变化。以某精细化工项目为例,施工阶段累计出现 68 项设计变更,其中 32 项对关键路径产生了影响。
进度计划有待精细化完善:当前使用的传统甘特图在动态调整方面存在局限性,未能充分识别“设备到场-安装-吹扫-试压”等关键工序间的逻辑关系,致使工序衔接出现 15-20 天的时间间隔。
资源配置需进一步协调:在项目高峰期,如管道安装阶段,劳动力需求显著增加(约 500-800 人),但专业焊工(持有特种设备焊接证)的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影响了工序的正常推进;同时,大型机械设备(如 250吨吊车)的使用效率有待提升,其闲置率达 30% 。
风险防控体系可进一步健全:对于极端天气(如台风对设备吊装的影响)、材料价格波动(如 2023 年钢材价格上涨 20% )等潜在风险,现有预案存在一定不足。某石化项目曾因台风导致吊装作业延误,造成 800 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2 进度控制关键技术与措施
2.1 科学制定进度计划
2.1.1 关键路径法(CPM)应用
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可借助软件对工序进行分析,识别出总时差为零或负值的关键工序。此类关键工序的时间变动往往对项目总工期具有直接影响,实践表明,工序每延误一天,总工期也将相应滞后一天。在某石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关键路径法的合理运用与优化,项目关键路径工期得以有效缩减,从最初的 280 天调整至 250 天。
2.1.2 分级计划体系
一级计划(总进度计划):主要围绕项目开工、中交、投产等关键节点,明确项目整体进度安排;
二级计划(专业进度计划):聚焦各专业领域,制定如“设备安装计划”“管道试压计划”等专项进度方案;
三级计划(周/日作业计划):以具体的作业任务为导向,将工作细化到可操作层面,例如“某区域完成 50 米管道焊接”“进行 3 台泵的单机试车”,以此保障计划的可执行性与可考核性。
2.2 动态进度管控措施
2.2.1 资源协同调度
劳动力方面,可考虑构建“专业焊工、管工、钳工”人才储备体系,依据项目进度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配。在施工高峰期,可探索跨项目人力资源支持机制,例如从 A 装置调配适量人员支援 B 装置建设。
机械设备管理上,尝试推行“共享吊车”模式,以 250 吨吊车为例,通过科学规划各装置使用时段,如装置 A 于上午使用、装置 B 在下午使用,从而提升设备整体使用效率。
材料管控建议采用“ABC 分类管理”策略,对 A 类关键设备(如反应器、压缩机)提前较长周期锁定供应商;B 类重要物资(阀门、仪表)提前规划采购时间;C 类通用物资(螺栓、垫片)则保持合理库存水平。
2.2.2 工序衔接优化
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平行作业与交叉作业模式,例如在设备安装阶段同步开展管道预制工作,以有效缩短整体施工周期。
为确保工序顺利交接,可制定“工序交接卡”制度,当上道工序(如管道焊接)完成后,需经质检员、监理严格验收,在满足质量标准(如 RT检测合格率达标)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2.3 赶工措施制定
当项目关键路径出现进度滞后时,可依据滞后情况,研究启动相应的赶工方案,如增加作业班组、延长每日有效作业时长、启用备用设备等。
3 风险管控与应急措施
3.1 常见风险识别与应对
化工工程项目存在多种风险,每种风险对应典型场景、预防措施与应急措施。供应链风险方面,典型场景有反应器生产延迟、材料涨价,可通过签订固定价格合同,选择 2-3 家备选供应商预防,应急时启用备用供应商,调整采购规格(如国产替代进口);技术风险表现为工艺参数不达标、设备安装精度不足,预防需加强设计审查,采用成熟工艺路线,应急时组织专家论证,局部返工调整;安全环境风险中,动火作业引发火灾、暴雨影响施工较为典型,预防措施是严格执行动火审批,编制雨季施工专项方案,应急时启动应急预案,调用消防设备,雨后复工前检查地基;管理风险常体现为设计变更频繁、跨专业协调不畅,预防要建立变更审批流程,每周召开多专业协调会,应急则增加协调人员,对变更项进行优先级排序。
3.2 应急预案体系
总体预案:宜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包含总指挥、技术组、抢险组等相关设置;确定通讯方式,例如配备 24 小时值班电话及应急对讲机;并落实资源储备,像应急发电机、消防水带等物资的准备工作。
专项预案:可针对“设备吊装事故”“有毒气体泄漏”“台风暴雨”等不同场景,制定相应的处置流程。以设备吊装失衡情况为例,建议及时停止作业,启动警戒区域,并启用备用吊车开展救援工作。
演练要求:建议每季度组织 1 次应急演练,着重检验响应速度(理想状态下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抢险技能掌握程度以及通讯的畅通性。每次演练结束后,可通过复盘对预案进行优化完善。
结束语
化工工程项目管理与进度控制需以“安全为前提、计划为核心、协同为关键、技术为支撑”,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优化关键路径、动态调配资源、强化风险预警,可有效提升项目实施效率。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化工项目管理将呈现数字孪生应用、供应链数字化、绿色施工深化三大趋势。只有持续创新管理模式与技术手段,才能应对化工工程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波勇.化工工程的项目管理与进度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5,45(05):46-48.
[2]贾平.化工工程项目管理与进度控制策略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03):241-244.
[3]周长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与进度控制措施探讨[J].全面腐蚀控制,2021,35(09):130-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