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税利动态跟踪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彭烈英
四川省烟草公司达州市公司 四川 达州 635100
随着财政结构性转型,烟草税利正从传统的财政收入工具,逐渐演化为兼具经济调节与健康引导双重作用的复合性政策工具。然而,现有烟草税利管理体系在动态监控、实时响应与战略调节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尤其在新型烟草产品普及、非法流通隐蔽化、区域价格错配等多重变量驱动下,建立一套系统性、前瞻性、响应快的税利监测预警体系,已成为制度升级的关键节点。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建模与系统构建思路,研究适应新形势的烟草税利动态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为高效税收治理与风险管控提供实证支持与路径建议。
1、烟草税利动态管理现状与问题识别
1.1 监测指标碎片化与信息孤岛现象
当前烟草税利管理的数据收集局限于财务报表与税务申报等传统渠道,聚焦于企业上缴税费总额、企业利润总额等宏观静态数据,难以覆盖两烟市场价格传导、消费者行为变迁、专卖管理渠道非法流通等关键变量。跨部门信息联动机制的缺失,导致市场监管、税务政策、消费趋势等领域的数据难以整合,形成“信息孤岛”。这一现状使得税利波动的深层原因(如消费结构变化、走私冲击)无法被有效识别,政策制定缺乏细粒度动态数据支撑,易产生决策滞后与片面性
1.2 预警机制缺位与响应效能不足
现有管理体系以“事后应对”为主,缺乏事前风险识别与前瞻性预警能力。具体表现为:阈值规则缺失,未建立标准化的异常波动判定标准,对区域税利偏离均值、非法流通率突增等风险信号缺乏量化界定;部门协同薄弱,预警权责分散于卷烟销售与烟叶生产部门、税务与财政部门、烟草专卖与市场监管部门等多部门,数据口径不一、响应流程冗长,导致风险干预错过关键窗口;经验依赖度高,风险判断多依赖人工经验,缺乏数据驱动的模型支撑,难以应对新型烟草产品扩散、跨区域价格套利等复杂场景。
2、烟草税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2.1 指标体系设计逻辑与分类维度
基于“全链条监测”与“多维协同”原则,指标体系需突破传统观念视角,构建“生产—物流—营销—专卖”全流程覆盖的事前校验、事中预警、事后分析等多维度框架。
指标分类需兼顾数据可获得性与预警敏感性,通过权重赋值优化监测优先级。事前高质量考评指标 17 个,包括税利增长、近五年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税利偏离方差、两项费用率、总资产贡献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实现税利、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市州级指标,反映企业运行质量及效率等核心状态;事前合理性校验指标 77 个,分为地市公司指标 42 个,省级公司指标 35 个,包括税利收入弹性系数、税利总额增长率、税利利润增长弹性系数、营业收入利税率、增值税偏离度、两项费用增幅占比、两项费用率控制系数等综合指标,还有安全投入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车辆维修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专卖经费占收入比重、水电费增幅等具体费用指标,反应企业费用控制及增长情况,便于预算编制与审核;事中执行检测指标 49 个,分为高质量跟踪监测指标 6 个,精益管理类指标3 个,执行进度类指标 40 个,包括税利执行率同比指数、销售执行率同比指数、两项费用同比指数、增值税执行合理指数、税利执行进度、销售收入执行进度、两项费用率执行进度、车辆运行费用执行进度等进度监控辅助指标,用于解析税利波动的驱动因素;动态调节参数:引入区域经济差异系数、政策调整时效因子等,使指标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弹性。
2.2 多源数据整合与采集机制
为支撑指标体系运行,需构建跨部门数据协同平台:数据来源拓展,整合税务的征管数据、烟草商业企业的销售数据、市场监管的价格监测数据、海关的走私查处数据及卫生部门的吸烟率调查数据;采集模式创新,采用“自动化抓取 .+ 周期性上报”双轨制,依托大数据技术从电商平台、零售终端抓取实时价格信号,结合季度抽样调查补充消费行为数据;质量管控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入标准与校验规则,通过交叉验证(如零售数据与税收数据比对)消除异常值,确保数据兼容性与可信度。
3、烟草税利动态预警机制的设计
3.1 预警模型建构与参数设置
有效的预警机制应建立在多维度信息基础上,同时还需配备一套逻辑严密、运行高效的预测分析模型。系统中可引入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趋势识别模型与分类算法,依据历史数据与当前状态评估税收变化趋势。基于多维度指标数据,构建“趋势预测—异常识别—风险分级”的三层预警模型:趋势预测层:采用时间序列算法,结合历史税利数据与实时消费指标,预测未来 3-5 年税利变动趋势;异常识别层:通过设定多级阈值(如区域税利波动率超过 5% 触发一级预警,非法流通率超 3% 触发二级预警),自动捕捉风险信号;风险分级矩阵:综合风险扩散速度(如跨区域走私蔓延速率)与影响程度(如税利损失规模),将预警等级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三级,匹配差异化响应策略。
3.2 响应机制流程与协同治理路径
预警系统若无有效的后续响应流程作为支撑,则其监测功能难以落地。应构建“预警—响应—处置—反馈”的完整链条,明确从异常识别、信号发布、部门响应、治理介入到结果反馈的全过程职责划分。在具体操作层面,应设立跨部门联动机制,例如税务机关发现非法流通信号后,即可同步通报至工商执法、公安边境、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由其依据统一调度指令快速启动现场检查或追溯追查程序。通过这种机制,原本分散的信息与资源可形成合力,提升应对效率。为增强协同治理能力,还应设立统一的数据汇聚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可视化、流程管理自动化与任务分发即时化。每一次响应行动结束后,还需有规范的反馈评估程序,对预警准确度、响应时间、处置效果等要素进行系统记录,为后续模型优化与指标校准提供实践基础。同时应保持机制的弹性结构,使其既能应对日常运行,也能快速切换至突发事件处理状态,体现制度的韧性与稳定。
4、实施路径与治理机制优化
数字化监测平台一体化建设:依托大数据架构,构建集多源数据融合、核心指标实时运算、预警模型智能输出的数字化监测中枢,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管理。通过数据可视化呈现税利指标时空分布,异常预警模块自动推送风险信号,任务派发模块追踪处置进度,形成“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链路。跨部门协同治理制度化:建立财务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季度协调会等常态化运作,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校准预警阈值参数,协同研判新型烟草监管等复杂场景的税利风险,形成政策联动方案。权责清单精细化划分:遵循“权责对等、流程闭环”原则,明确各部门职责。考核激励机制导向性设计:将预警响应时效、税利风险控制成效等纳入部门考核,通过量化评分与结果应用,强化重视与执行力度,形成“考核—改进—提升”的长效机制。
5、结语
构建系统化的烟草税利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是适应财政转型与公共健康治理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提出的多维度指标框架、数据驱动的预警模型及跨部门响应机制,可为破解当前税利管理中的信息碎片化、预警滞后等问题提供可行路径。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新技术应用(如区块链追溯)与区域试点验证,推动体系从“理论构建”向“实战落地”转化,最终实现烟草税利的精准调控与公共健康目标的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 高必松,陈丽.大数据技术在烟草企业税利监测数字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子商情,2024,(07):118-120.
[2] 徐继英,刘佰卿.本量利分析在烟草商业企业税利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23,(11):88-91.
[3] 孙伊灵.上海烟草“日税利”监测模式的探索应用[J].财务与会计,2022,(05):33-36.
[4] 石倩,王建青.不同职业人群吸烟行为、认知和态度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2):175-177.
[5] 焦燕飞.基于预算编制的烟草行业信息化精算平台设计研究以 A 市烟草公司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19,(3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