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防水工程细部节点监理检查清单

作者

刘建明

定西市陇中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7430000

1 防水工程细部节点监理检查清单概述

防水工程细部节点监理检查清单是保障建筑防水质量的核心管理工具,它聚焦于防水工程中易出现渗漏隐患的关键部位,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检查条目,为监理工作提供全面指引。该清单涵盖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卫生间、屋面、门窗、阴阳角等八大类重点节点,覆盖了建筑防水工程的绝大多数风险点,旨在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从根源上杜绝渗漏问题。

清单的核心内容围绕材料质量、构造规范和施工工艺三大维度展开。在材料检查环节,要求对止水带、密封胶、保温材料等所有进场材料的合格证、检测报告进行严格核验,确保其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关注材料运输与储存过程中的完好性,避免因材料变质影响防水效果。例如,施工缝所用遇水膨胀止水条需检查其缓膨胀性能,变形缝处止水带需验证热压焊接的牢固度。

构造检查是清单的关键模块,针对不同节点的结构特性制定了明确标准。如施工缝的位置设置需符合“墙体水平缝高出底板 300mm 以上”等规范;变形缝中埋式止水带必须保证中心圆环与缝中心线重合;卫生间地面防水层泛水高度不得低于 250mm ,地漏周边需预留凹槽并填充密封材料。这些规定直接对接国家建筑防水标准,确保节点构造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施工工艺检查注重过程管控,细化到每道工序的操作要求。以穿墙管为例,清单明确要求套管直径需比管道大 1-2 级,缝隙填充材料需密实,迎水面管根需做密封处理;屋面水落口 500mm 范围内坡度必须 25% ,防水层需深入杯口不小于 5cm 。对于阴阳角等特殊部位,规定阴角半径 ≥50mm 、阳角半径≥1 0mm ,并要求先做加强层再铺卷材,通过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误差。

该清单同时建立了问题处理机制,要求监理人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区分一般缺陷与严重隐患。对止水带断裂、密封胶空鼓等严重问题,需立即下达停工令并组织专题整改;对轻微偏差则跟踪整改闭环。完整的检查记录不仅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更形成了可追溯的质量档案,便于后期维护时快速定位问题根源。

作为防水工程监理的“操作手册”,该清单既强化了对材料、构造、工艺的全链条控制,又通过明确责任边界提升了各方协同效率,最终实现从被动堵漏到主动防渗的管理升级,为建筑防水工程的长效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2 细部节点监理检查的必要性

在建筑工程中,细部节点虽看似不起眼,却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这些部位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若存在质量隐患,极易引发渗漏、结构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理检查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从工程质量角度来看,细部节点是防水、承重等功能实现的核心。以防水工程为例,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等细部节点是渗漏的高发区。施工缝若处理不当,止水带安装偏移或密封不严密,会导致雨水或地下水渗入墙体;变形缝处止水带接缝不牢固,会因结构沉降产生缝隙,引发渗漏。监理检查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通过核对材料性能、查验施工工艺,确保节点处理符合规范,从源头避免质量缺陷。

从使用安全角度分析,细部节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如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若未按要求在两侧混凝土达到规定龄期后浇筑,或补偿收缩混凝土强度不足,会导致结构开裂,影响整体承重能力。监理人员对后浇带位置、材料配比、养护过程的严格把控,能保障其发挥应有的应力释放和结构连接作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从成本控制层面考量,细部节点的质量问题若未及时发现,后期维修将产生高额费用。卫生间地漏排水坡度不足、管道周边密封不严等问题,会造成室内积水,损坏装修和家具,维修时需拆除地面、重新施工,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监理检查通过提前介入,将问题解决在施工阶段,大幅降低后期维修成本。

此外,细部节点监理检查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验收时,细部节点的质量是重点核查内容,若存在问题,工程将无法通过验收。严格的监理检查能确保节点质量符合验收标准,为工程顺利竣工提供保障。同时,详细的检查记录也是工程质量追溯的重要资料,便于后期出现问题时查找原因、明确责任。

3 防水工程细部节点监理检查清单的优化策略

防水工程细部节点监理检查清单的优化,需从内容精准性、流程适配性、技术融合度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动态化、场景化的管理体系,以提升监理效率和质量管控能力。

在内容架构上,应建立“基础项+专项项”的分层体系。基础项保留施工缝、变形缝等通用节点的核心检查标准,如止水带材料的合格证核验、阴阳角圆弧处理半径等硬性指标;专项项则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增设差异化条目,例如地下工程重点补充预埋注浆管的压力测试要求,屋面工程增加光伏板支架与防水层衔接节点的密封检查,确保清单适配多样化场景。同时,需结合最新规范动态更新检查指标,如根据新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细化遇水膨胀止水胶的固化时间检测标准,从 48 小时延长至 72 小时,并明确环境温度对固化效果的影响系数。

检查流程的优化需引入“预控+过程+追溯”的全周期管理理念。预控阶段新增材料进场前的模拟测试环节,如对穿墙管止水环进行水压试验,提前排查材料隐性缺陷;过程检查采用“双检制”,监理人员现场实测实量与第三方机构抽样复核相结合,例如卫生间地漏坡度检查,既用水平仪测量坡度值,又通过 24 小时闭水试验验证排水效果。追溯环节建立二维码溯源系统,每个节点检查完成后生成专属二维码,关联材料批次、施工人员、检查记录等信息,扫码即可调阅全流程数据,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

技术工具的融合能显著提升检查精准度。推广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屋面卷材搭接缝的空鼓情况,替代传统敲击法,减少人为判断误差;针对变形缝等隐蔽节点,采用内窥镜检查内部密封胶填充密度,确保无气泡空洞。同时,开发移动端检查 APP,内置智能校验功能,当输入的检查数据超出规范范围时自动预警,如施工缝止水带搭接宽度录入 25mm 时,系统即时提示“不符合 ≥30mm 要求”,并关联规范条文供参考,降低人为疏漏风险。

此外,需建立清单动态优化机制。定期收集项目反馈,统计高频问题节点,如某地区因温差大导致变形缝渗漏频发,可针对性增加止水带耐候性检测指标;结合新工艺更新检查内容,如推广预铺反粘防水技术时,补充卷材与基层剥离强度的现场测试要求。通过持续迭代,使清单始终保持实用性和前瞻性,真正成为把控防水工程细部节点质量的有效工具。

4 结束语

通过严格按照本检查清单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防水工程细部节点的施工质量,从而有效提升整个防水工程的防水效果,保障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在实际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严格履行监理职责,为打造优质的防水工程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熊凯. 房建施工中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策略 [J]. 中华民居, 2024, 17(07): 187-189.

[2]王勇. 住宅建筑防水设计要点分析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20): 96-98.

[3]胡骏,瞿培华. 节点防水与附加防水层 [J]. 中国建筑防水, 2023,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