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策略

作者

沈金梅 沈丹丹

南京海宁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高邮分公司 江苏高邮 225600 江苏润邮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高邮 225600

一、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构成,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意义重大。然而,其施工过程复杂,受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风险频发。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是保障工程质量、进度及人员安全的核心。在当前强调高质量发展与安全生产的背景下,深入探究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类型

2.1 自然风险

水利工程常建于江河湖泊等自然环境中,易受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冲击。暴雨和洪水可能冲毁施工设施、淹没施工现场,延误工期,如南方地区汛期施工常因洪水导致工程停滞。地震则可能破坏基础工程,引发山体滑坡,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 技术风险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新技术应用可能因缺乏经验导致技术难题,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技术,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工程整体稳定性。同时,施工设备故障也会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如大型混凝土浇筑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浇筑中断,出现施工冷缝。

2.3 管理风险

施工管理不善会引发诸多风险。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如施工顺序安排不当,会造成施工混乱,资源浪费。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合同管理不善,如合同条款不清晰,可能导致合同纠纷,影响工程顺利进行。

2.4 人员风险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至关重要。部分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无法熟练操作施工设备,影响施工质量与效率。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如不佩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人员流动频繁,新员工培训不到位,也会给施工带来风险。

三、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现状

3.1 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部分施工单位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缺乏主动识别和评估风险的意识,在工程规划阶段往往更关注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对潜在风险的预判流于形式。这种被动的管理模式导致风险发生后才仓促应对,不仅错过最佳处置时机,还会造成损失扩大。例如,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为压缩成本,直接省略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环节,既未配备专业的气象监测设备,也未制定洪水应急预案,当汛期突发洪水时,施工现场的物料堆放区被冲毁,临时搭建的工人宿舍进水,不仅延误工期达数周,还需额外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场地清理和设施重建,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部分施工管理人员认为“不出事就是没问题”,将风险管理视为额外负担,在日常会议中极少提及风险防控,导致基层施工人员也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3.2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虽然多数施工单位已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涵盖从高空作业防护到电气设备使用的各类规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明显漏洞。安全检查往往流于表面形式,检查人员手持清单走过场,对脚手架搭设不规范、临边防护缺失等隐患视而不见,检查记录仅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凭证,未真正形成问题整改闭环。部分施工人员长期对安全制度持漠视态度,认为“按规矩来太麻烦”,高空作业时图省事不系安全带,电气焊作业不清理周边可燃物,此类违规操作屡禁不止。

3.3 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落后

当前部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仍依赖传统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手段,未能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在风险监测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巡查,检查人员每天沿施工线路徒步排查,不仅效率低下,且受限于人力和时间,难以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监测,对深基坑边坡位移、高填方区域沉降等隐蔽风险的发现往往滞后。在安全控制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局限于简单的视频监控,像 BIM 技术在施工安全模拟、碰撞检测等方面的优势未得到发挥,无法通过三维建模提前识别模板支撑系统与预埋件的空间冲

突风险。

3.4 人员培训不到位

施工单位在人员培训方面普遍存在投入不足、形式单一的问题,未能构建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专业技能培训多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传授层面,缺乏针对新型施工设备和工艺的系统教学,如当引入防渗墙液压抓斗时,多数操作工人仅通过简单演示就上岗作业,对设备的参数调试和故障排除一知半解,导致施工效率低下且易引发设备损坏。安全培训则多采用集中宣讲的模式,内容枯燥重复,缺乏与工程实际结合的案例分析,如讲解高处坠落防护时,仅宣读条文而不展示事故现场图片或组织实地演练,导致施工人员难以理解风险的严重性。

四、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策略

4.1 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

施工单位应组建专业风险识别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等多种方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等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如在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前,通过全面风险识别与评估,识别出地质灾害、施工技术难题等多项高风险因素,并制定了针对性应对措施。

4.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制定详细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施工人员操作行为。加强安全制度宣传教育,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制度内容。加大安全制度执行力度,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如设立安全奖励基金,对遵守安全制度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规者进行罚款。

4.3 强化人员培训

制定系统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讲座,提升施工人员专业水平。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如某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演练,使施工人员在面对火灾等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疏散和灭火。

4.4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对新技术应用进行充分论证和试验,确保技术可行性。建立技术交底制度,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如在某水利隧洞施工中,采用 TBM 掘进技术,提高了施工进度,同时加强技术管理,有效解决了掘进过程中的地质问题。

4.5 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排查。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安装监控摄像头、采用无人机巡查等,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和覆盖面。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如某水利工程通过建立信息化监督平台,实现了对施工现场 24 小时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整改了多处安全隐患。

五、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工程成败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建立有效监督检查机制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安全控制水平。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工作,不断优化管理措施,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高效进行,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 伟 亚 . 水 利 水 电 工 程 施 工 中 的 风 险 管 理 与 应 对 策 略 [J]. 黑 龙 江 水 利 科技,2025,53(07):171-173+185.

[2]祁选英.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