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所致记忆损害临床干预策略

作者

张应

恩施州优抚医院精神科 湖北恩施 445000

抑郁症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患者伴随较高的致残率、自杀率、复发率。研究提出,抑郁症患者家庭及个人承担较高的经济负担。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医学领域比较常见,患者通过此种物理模式治疗后效果较好,症状改善明显,但治疗期间患者多会出现认知功能受损情况,特别是记忆功能损伤明显,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大。研究显示[1],一旦抑郁症患者主观记忆受损对其开展 MECT 治疗的依从性存在较大影响,临床需寻求对症干预措施改善这一情况,确保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提高。本文综述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所致记忆损害临床干预策略如下。

1 抑郁症患者 MECT 治疗期间记忆受损特征

抑郁症患者经 MECT 治疗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损伤情况。研究提出,抑郁症患者在电休克治疗后出现学习能力下降、认知不良的情况,甚至出现主观记忆消失状态。其他报告提出[2],部分患者在电休克治疗后出现自传体记忆障碍,持续 3 个月以上。有学者表示,患者在经过电休克治疗疗程增加后的主观记忆损伤明显,于治疗结束 6 个月左右逐步恢复。

2 针对记忆损伤患者的干预措施

2.1 对 MECT 治疗参数调整

MECT 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期间注重个体化干预,可以病情状态、年龄、性别、治疗疗程、电极部位、药物麻醉等情况对参数设定,坚持患者利益最大化,确保患者治疗期间可减轻病情同时预防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研究显示[3],部分患者选择单侧右侧 ECT 治疗期间,使用超短脉冲宽度可减轻对患者记忆损伤程度。其他学者研究提出,利用超短脉冲治疗 8 周、24 周患者记忆损伤情况对比,超短脉冲优于短脉冲治疗,且治疗期间单侧放置可减轻对患者记忆功能损伤。同时,在 MECT 治疗期间调节刺激电量到中等可减少记忆损伤程度,且对治疗效果无影响。报告指出,MECT 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期间延长间隔周期可以降低患者的记忆损伤风险,但对临床效果存在一定影响,患者也会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

2.2 新型麻醉剂氯胺酮

报告表示[4],I 型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 型 mGluR)影响着患者的学习能力、记忆力。有报告显示,给予抑郁症动物 MECT 治疗造成脑内海马区谷氨酸递质增加。在治疗后会出现谷氨酸大量释放,激活突触后膜 I 型 mGluR,为了对突触间兴奋传递的控制细胞膜上受体水平显著下降,患者记忆受损可能与海马 I 型 mGluR 水平下降息息相关。氯胺酮是临床上亲和力较高的 NMDAR 拮抗剂,在用药期间可抑制 NMDAR 的激活状态,患者经 MECT 治疗期间稳定 NMDAR 和 I 型 mGluR 复合体空间结构,可提高 I 型 mGluR 表达水平,产生良好的保护患者记忆功能的效果。研究指出[5],临床针对抑郁症患者 MECT 治疗期间提供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后可提高患者记忆功能。此外,氯胺酮在临床上的应用能提高 MECT 的治疗效果,患者用药后可缩短 MECT 的治疗流程,观察患者抑郁症状评分得到显著改善。

2.3 联合用药治疗干预

报告提出[6],MECT 治疗抑郁症期间使用美金刚患者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改善,且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显著。此外,炎性小体 NLRP3 属于细胞内多蛋白复合体的一种,其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此指标需要在多种刺激诱导下激活,如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等。针对抑郁症患者 MECT 治疗期间可观察到 NLRP3 水平较高,该指标与患者韦氏记忆量表呈现负相关性。报告指出,多奈哌齐是临床上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明显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该药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在抑郁症患者 MECT 治疗期间应用该药可改善患者的记忆力,减轻患者记忆损伤程度,且治疗安全性较高[7]。

2.4 物理治疗策略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抑郁症疾病,且此种物理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抑郁症患者治疗期间记忆损伤情况较少。同时,可在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康复锻炼干预,给予患者认知功能训练,在锻炼患者认知功能期间联合心理疏导,进一步减轻患者物理治疗的恐惧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疾病的控制效果。

3 展望与小结

MECT 是针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治疗期间患者伴随记忆功能损伤等情况,特别是对患者短期记忆功能损伤较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患者对此种治疗方式的恐惧感和抗拒感较强。临床为了减轻 MECT 治疗抑郁症期间的不良反应,提出对患者实施药物联合治疗、麻醉药物应用、调整治疗参数等措施,通过不同干预策略减轻抑郁症患者记忆功能损伤情况,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贞,吕涛,林兴华. 行改良电休克治疗的重型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干预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3,18(19):128-130.

[2]周娇娇,刘嫚,汪晓,等. IL-6 预测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自杀意念的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3,23(09):609-613.

[3]江建忠.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47.

[4]穆博羽. 改良型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07):81-84.

[5]陶冶.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4):137-138.

[6]赵静囡,刘玉路,李洋,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J].当代医学,2017,23(30):99-101.

[7]普恩盛,廖助雄.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与安全性分析[J].系统医学,2017,2(10):27-29.

作者简介

张应(1985.7-)男,汉族,人,本科,医生,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卫生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