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预防机制研究
吴梦云
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00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以其便捷性、丰富性和互动性,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是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在拓宽视野、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加之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困境。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难以控制上网时间、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烦躁、焦虑等戒断反应,同时还会伴随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
2.1 网络成瘾的普遍性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较高。在部分高校的调查中,网络成瘾及有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占比超过 20% 。其中,男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主要表现为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赌博等;女生则更多地表现为沉迷网络社交、网络购物等。此外,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也存在差异,理工科学生由于专业学习对电脑和网络的依赖较强,网络成瘾的风险相对较高。
2.2 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网络游戏成瘾,这类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中,甚至逃课、熬夜打游戏,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二是网络社交成瘾,过度沉迷于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不断刷新动态、回复消息,难以脱离网络社交环境;三是网络信息成瘾,花费大量时间浏览各类信息,却缺乏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导致时间被无意义地消耗;四是网络购物成瘾,频繁在网上购物,即使不需要的商品也会购买,形成盲目消费的习惯。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1 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易怒等负面情绪。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可能会获得虚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但回到现实生活中,面对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时,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进而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长期沉迷网络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进一步加重情绪问题。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往往会减少与现实中的人交往,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导致社交能力下降。他们在现实社交中可能会表现出害羞、胆怯、不善言辞等情况,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更加依赖网络社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
3.2 心理健康问题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大学生由于存在自卑、孤独、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会将网络视为逃避现实的场所。在网络中,他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从而暂时缓解心理上的痛苦。例如,自卑的学生可能会在网络游戏中扮演强大的角色,以获得成就感;孤独的学生可能会通过网络社交来排解孤独感。然而,这种逃避行为会进一步加剧网络成瘾,形成 “心理问题 - 网络成瘾 - 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的恶性循环。
四、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机制
4.1 家庭层面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网络使用习惯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应营造和谐、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思想动态。在孩子上大学期间,家长要保持与孩子的定期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家长要自身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为孩子做好榜样。同时,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告诉他们网络是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教育他们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在孩子出现网络使用不当的情况时,家长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指责。
4.2 学校层面
学校应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 workshops 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网络伦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学生学会筛选和辨别网络信息,理性看待网络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志愿服务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4.3 社会层面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规范网络运营行为,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内容的审核和管理,限制未成年人和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的相关功能,如设置游戏时长限制、推行实名制等。同时,加大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倡导健康网络生活的良好氛围。媒体要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宣传网络成瘾的危害和正确的网络使用方式,报道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传递正能量。企业可以开发更多有益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支持。
五、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心理健康问题又可能诱发和加剧网络成瘾。因此,预防和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机制。家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学校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社会要加强网络监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个人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和情绪调节能力。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玺, 高明扬 , 郎延梅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7,40(03):197-200.
[2]王旭江.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8,(22):150+152.
[3]梁杰华.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1):162-164.
作者信息:吴梦云,性别女(1998 年 7 月),汉族,籍贯安徽省合肥市,研究生学历,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