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张菊萍

兰州成功学校 730100

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新课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给出新要求,着重强调要培育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大力倡导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人教版(2013)初中英语教材作为广泛使用的教材,为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实践与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20 世纪 80 年代,外语教学领域的专家在大量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语言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它融合了交际法与传统教学理念,是一种折中主义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以具体任务为依托,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听、说、读、写等活动,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任务,进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其中,“任务”指的是学习者借助目标语开展交际以达成特定结果的活动,强调学生间的沟通互动,具备在现实生活发生的可能性,任务完成情况是衡量任务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二)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语言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指出,人们掌握语言,主要是在交际活动运用中实现的,并非单纯靠训练语言技能、学习语言知识。任务型教学法基于此,创设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于完成任务时大量接触、运用语言,推动语言自然习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着重于学习者的主动构建,觉得学习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里,借助他人协助、利用学习资料,经意义建构获取知识。任务型教学法则为学生打造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促使其在解决问题时主动探索、构建知识,契合建构主义理念。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新课标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一)任务设计原则

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需遵循多项原则。真实性原则强调任务输入须取材于真实生活,所创设的情景与活动要贴近现实。比如设计购物任务时,可模拟商场环境,安排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交流,运用 °CanI help you?”等购物用语。形式/功能原则强调明确语言形式与功能关系,增强学生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像设计邀请任务,让学生知晓邀请函的形式、功能及不同场合的邀请表达。连贯性原则注重任务实施的教学与逻辑连贯,一堂课的任务或子任务要相互关联、目标统一且内容衔接[1]。以旅游主题任务为例,先收集目的地信息,再制定计划,最后分享,环节紧密围绕主题。可操作性原则则要考虑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任务要求与步骤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完成,如设计小组讨论任务时,清晰规定讨论主题、时间和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目标。

(二)教学阶段实施

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学阶段实施包含前任务、任务环与后任务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教师引入任务,详细介绍要求与实施步骤,借助多媒体让任务呈现更生动,激发学习兴趣。还会帮助学生理解与任务相关的单词短语,为任务完成铺垫。如学“环境保护”主题,播放环境污染视频引出任务,介绍分组讨论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制作海报的要求。任务环阶段是核心,涵盖任务执行、计划报告及实际报告三个环节。教师作为设计者与监督者,依任务目的有序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好班级、小组及组内关系,认真观察调控,及时处理学生语言问题,保障活动顺利[2]。后任务阶段,教师围绕新知识点启发学生讨论,助其掌握新语言点,指导交际操练。如学生完成海报制作后,组织展示交流,让学生分享收获体会,同时评价反馈,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师生角色转变

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里,师生角色迎来显著转变。教师告别了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化身为任务的设计者、布置者、促进者与评价者。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师精心设计契合学生兴趣与语言水平的任务,像设计一场英语戏剧表演任务,让学生融入角色运用语言。任务执行时,教师提供语言支持与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3]。任务完成后,教师及时评价反馈,指出优点与不足。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探索者,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投身任务活动,积极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如通过调查报告任务锻炼口语与写作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素养。

三、任务型教学法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一)面临的挑战

任务型教学推进过程中挑战重重。在任务难度把控上,精准拿捏颇具难度。任务设计若过于简单,学生易觉缺乏挑战,学习兴趣难以被点燃;若过于复杂,学生又会因不知从何入手而心生挫败,积极性受挫。以写作任务设计为例,要求过高,学生可能因力不能及而放弃。学生依赖心理也是一大阻碍,长期被动接受与模仿的学习模式,使其在任务活动中难以快速构建师生、生生互动格局。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依赖他人观点,自身思考与表达缺失。此外,现有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导,难以全面、客观评估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表现与进步,无法精准衡量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语言运用、合作、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优化策略

为推动任务型教学更好地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优化策略。精准任务设计是关键。教师需深入掌握学生的语言能力、喜好及学习诉求,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准把控任务难度。运用分层任务设计,为不同水平学生量身打造不同难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里迎接适宜挑战,收获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可或缺。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着重培养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借助组织小组活动、开展项目式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逐步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完善评价体系同样重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表现。评价内容涵盖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合作、创新以及学习态度等多方面,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进步。

四、结论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遵循任务设计原则、合理实施教学阶段、转变师生角色,任务型教学法可有效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任务难度把控、学生依赖心理、评价体系适配等挑战。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探索,采取精准任务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完善评价体系等优化策略,以提高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更好地实现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兴跃. 新课标下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9,(15): 28.

[2]单亚利. 新课标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探讨 [J]. 中学生英语, 2016, (26): 44.

[3]蔡素娟.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初探 [J]. 英语教师, 2015, 15 (06):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