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仓储管理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升级路径
张立云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
一、引言
智能制造迅猛发展,使仓储管理这一物流行业关键环节面临重大变革。智能化仓储设备广泛应用、数据驱动管理模式兴起以及供应链协同不断深化,对仓储管理人才素质提出更高标准。工学一体化教学作为培养实践与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在仓储管理专业教学中地位重要。但面对智能制造带来的新变化,传统工学一体化教学已无法契合行业需求,探索升级路径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
二、智能制造对仓储管理的影响
(一)仓储设备智能化
智能制造促使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分拣设备、AGV 等智能化仓储设备广泛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借助计算机控制系统精准操控货架与堆垛机,实现货物高密度存储与快速存取;智能分拣设备运用条形码、RFID 技术,快速识别货物信息并自动分拣,较人工分拣效率大幅提升。这些设备实现货物自动存储、分拣与搬运,显著提高仓储作业效率与准确性。
(二)管理模式数据化
智能制造推动仓储管理向数据化、信息化迈进。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仓储作业数据,如货物出入库、库存数量、设备运行状态等。经分析处理,这些数据为仓储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1]例如,库存数据分析助力精准库存管理,避免积压或缺货;设备运行数据监测可及时预警故障,提升设备利用率与寿命。
(三)供应链协同深化
智能制造强调供应链各环节协同整合,仓储管理与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联系更紧密。通过信息共享与协同运作,实现供应链高效运转。如仓储企业与供应商、制造商共享库存信息,便于调整供货与生产计划;与销售终端联动,依市场需求调配货物,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
三、当前仓储管理工学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传统仓储管理课程侧重基本操作流程与管理方法,对智能制造下的智能化设备、数据化管理及供应链协同知识涉及较少。教材更新缓慢,难以及时反映行业最新动态与技术应用,导致学生所学与实际工作需求差距大,毕业后适应岗位困难。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当前工学一体化教学虽重视实践,但模式传统。实践教学多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操作,设备和技术与企业实际有差距。教学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低,不利于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此外,校企合作不深入,企业参与度低,学生难以融入真实工作环境。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师资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目前仓储管理专业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缺乏智能制造企业实践经验,对智能化技术与管理模式了解不足。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无法适应教学改革需求。同时,因激励机制缺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教学研究积极性不高,整体素质提升困难。
(四)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资源是保障工学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基础。然而,许多院校仓储管理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智能化设备数量不足、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实训基地管理运营不规范,缺乏与企业接轨的实训项目与案例,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受限。
四、智能制造背景下仓储管理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升级路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对接行业需求
以智能制造对仓储管理人才的需求为指引,重新搭建课程体系。保留传统核心知识,增添智能化仓储技术、大数据分析应用、供应链协同管理等课程,如《智能仓储设备操作与维护》《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协同与优化》,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数据分析及协同运作方法。[2] 及时更新教材,将行业最新技术、案例与标准纳入教学,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实际仓储管理项目为依托,把教学内容融入项目实施各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组完成项目策划、执行与评估,培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围绕智能仓储系统设计运营项目,让学生全面实践设备选型、流程规划及数据管理。
推广虚拟仿真教学:运用 VR、AR 等技术构建虚拟仿真仓储实训平台。学生借此模拟操作智能化仓储设备,体验真实作业场景,如自动化立体仓库货物存取、智能分拣系统运行等。虚拟仿真教学既能弥补设备不足,又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紧密校企合作关系,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如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训项目开发。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与实际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环境实践锻炼。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引进企业人才:从智能制造企业引入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与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他们可将企业实际案例与最新技术融入教学,增强教学实用性与针对性。
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智能制造相关培训,涵盖智能化仓储技术、大数据分析及教学方法等内容。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运作与技术应用,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将企业实践、教学研究及课程改革成果纳入考核,给予相应奖励,激发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建设智能化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购置先进智能化仓储设备,如自动化立体仓库、AGV、智能分拣系统,打造与企业接轨的实训环境。同时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训过程信息化管理。
开发实践教学项目:结合行业需求与课程内容,开发实用的实践教学项目,如智能仓储系统操作维护、仓储数据采集分析、供应链协同运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3]
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收集整理企业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仓储管理案例,融入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与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问题与解决办法,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五、结论
智能制造给仓储管理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仓储管理工学一体化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转型升级。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实践资源、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路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备扎实理论、较强实践与创新精神的仓储管理人才,满足智能制造背景下行业发展需要。
[1]靳娟利.智慧物流背景下《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J].山西青年,2021,(04):16-17.
[2]傅俊.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研究——以《仓储与配送管理》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14):77-78.DOI:10.16079/j.cnki.issn1671-6663.2023.14.029.
[3]李玉兰.智慧物流在仓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1):171-17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