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儿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

喻聪 杨利 吴爱民 喻云 刘艳兵

江西省儿童医院 南昌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随着国家对医学院校的重视,临床教学师资队伍不断扩大且趋于年轻化,儿科青年教师已成为儿科医学教育的中坚力量,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评价尤为重要。欧美国家在临床医师评价方面已形成成熟的体系,如美国的多维度评价方式、荷兰的教学绩效系统等,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1]。然而,国内针对临床青年教师尤其是儿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同质性的评价标准。因此,构建一套专门适用于儿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规范儿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儿科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为南昌医学院 5 家附属医院的儿科专业教师,共纳入 80 人,其中教学管理层面人员 20 人,儿科专业教学人员 60 人。纳入标准为具有 3 年及以上临床教学经验,专家层占比 60% ;排除标准为未承担临床教学工作者。定量调查对象为这 5 家附属医院的教学院长 5 人、教学办科长 8人、儿科教研室主任 7 人,共 20 人,纳入标准为主管教学工作三年及以上,排除标准为未承担过教学/管理工作或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儿科教学领域工作 5 年以上,对儿科教学的流程、特点及青年教师培养需求有深入了解,能够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全面且专业的视角。

(二)实验方法

为构建儿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先检索 2018-2023 年 PubMed 等数据库,用“儿科教师”等词获 120 篇文献,梳理核心要素与方法,结合儿科特点初建框架。再对 80 人半结构化访谈,时长40-60 分钟,用 Colaizzi 分析法提炼关键指标。然后选 30 名专家(15 名教授、10 名管理专家、5 名教育学专家),经三轮德尔菲法咨询,计算相关系数确认指标。接着用层次分析法建判断矩阵,通过 yaahp软件算权重,CR<0.1 通过检验。最后用加权综合法对 5 家医院各 20 名(共 100 人)儿科青年教师评分,比较医院差异。

(三)观察指标

一级指标: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与评价、带教医生职业素养、教学研究能力。二级指标包含各一级指标下的具体内容。同时记录专家积极系数等及各医院青年教师得分情况。

(四)研究计数统计

用 SPSS 26.0 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算专家积极系数等,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专家咨询结果

三轮德尔菲法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 93.3% (28/30)、 96.7% (29/30)、 100% (30/30);专家权威程度 Cr 为 0.85;Kendall 一致性系数在三轮咨询中分别为 0.62、0.75、0.83(P 均<0.01),表明专家意见一致性良好。

(二)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最终体系一级指标为教学工作量(0.20)、教学质量与评价(0.35)、带教医生职业素养(0.25)、教学研究能力(0.20),各含 3 个二级指标及对应权重。

表 1 儿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三)各医院儿科青年教师得分情况

5 家医院儿科青年教师在各维度得分如下表 2 所示:

表 2 5 家医院儿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x±s,分)

5 家医院得分差异显著( ),A医院教学质量与评价(90.5±3.1)、D医院教学工作量(88.5±3.5)、C 医院教学研究能力(85.7±3.2)得分最高。

三、讨论

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来看,教学质量与评价权重最高(0.35),这与儿科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一致,学生评教与督导评价能直接反映教学效果,而儿科教学需兼顾知识传授与儿童沟通技巧培养,故该维度权重突出。带教医生职业素养权重为 0.25,因儿科患者家属对医生职业素养要求更高,医患沟通能力与医德医风直接影响教学信任度,这一指标设置符合儿科临床教学的特殊性[2]。

从各医院得分差异分析,A 医院教学质量与评价得分领先,可能与其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督导机制有关,每周开展教学查房示范与反馈;C 医院教学研究能力突出,得益于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研项目的政策,近 3 年获批校级以上教研项目 12 项。D 医院教学工作量得分高,但教学研究能力较弱,提示需平衡教学任务与科研能力培养;B、E 医院各维度得分均衡但整体偏低,可能与青年教师培训体系不系统有关,如缺乏针对性的儿科教学技巧培训[3]。

专家咨询结果显示,三轮德尔菲法的高积极系数与权威系数,说明指标体系得到行业认可;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确保了评价的科学性。但研究仍存在局限,如样本仅来源于南昌医学院附属医院,可能存在地域局限性,后续可扩大样本范围进一步验证。

四、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科学实用,明确了 5 家医院差异及提升关键。可为儿科青年教师考核提供标准,助力制定培训计划,未来结合信息化建动态评价系统,支撑儿科医学教育同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波.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儿科见习课教学能力[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4):3.

[2]冯刚,李华伟,马丙祥,等.中医儿科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6):3.

[3]雷小平,何娜.青年教师提高儿科学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2):2.课题:南昌医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编号:NYJG-2024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