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对抗孕期贫血,饮食攻略大揭秘

作者

庞永春

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 610100

从医十余年,我在产科门诊见过太多准妈妈拿着血常规报告时焦虑的眼神。“医生,我的血红蛋白又降了”“吃了很多红枣,怎么还是贫血?”这些疑问背后,是孕期贫血这个被低估却影响深远的健康隐患。作为妇产科医生,今天我想以临床视角,为大家揭开孕期贫血的饮食调理密码。

一、孕期贫血:不止是“气色差”那么简单

上周门诊接待了一位孕 28 周的孕妇,她的血红蛋白只有 82g/L ,属于中度贫血。细问才知,她自认为“底子好”,孕期一直素食,觉得蔬菜水果吃够了就不会缺营养。这种认知误区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孕期贫血并非小事。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犹如一场“营养争夺战”,当母体铁储备不足时,胎儿会优先摄取母亲血液中的铁元素,这会导致孕妇贫血加重,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的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孕期严重贫血还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出生后认知能力下降。从医学角度看,孕期贫血最常见的类型有两种:缺铁性贫血占比高达 90% ,其次是叶酸或维生素 B12 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这两种贫血的饮食调理方案截然不同,盲目进补往往事倍功半。

二、缺铁性贫血:解锁“铁”的正确打开方式

门诊上遇到的贫血孕妇,十有八九是缺铁性贫血。很多人以为多吃红枣、红豆就能补铁,这其实是个常见的认知偏差。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通常低于 10% ,而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可达 20%-35% ,是补铁的最佳来源。红肉是补铁的“主力军”。牛肉、羊肉、猪肉中的瘦肉部分富含血红素铁,且易于吸收。我通常建议孕妇每天摄入 50-100 克红肉,相当于一个鸡蛋大小的量。以牛肉为例,每 100 克瘦牛肉含铁 3.3 毫克,且其中的肌红蛋白能促进铁的吸收。烹饪时建议采用快炒或炖煮的方式,避免过度油炸导致营养流失。

动物肝脏是补铁的“浓缩剂”。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含铁量极高,每 100 克猪肝含铁 22.6 毫克,是瘦肉的 7 倍。但很多孕妇担心肝脏中的胆固醇问题,其实每周吃 1-2 次,每次 50 克左右(约一个鸡蛋大小),既能补充铁元素,又不会导致胆固醇超标。需要注意的是,肝脏属于解毒器官,购买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食用前用清水浸泡 30 分钟,去除残留的毒素。

血制品是补铁的“隐形冠军”。鸭血、猪血等血制品中的铁含量高达 30.5 毫克/100 克,且吸收率接近肉类。我常给孕妇推荐鸭血粉丝汤、猪血豆腐汤等菜肴,每周 2-33x ,既能补铁又能增加饮食多样性。烹饪时要确保彻底煮熟,避免寄生虫感染。在补充动物性铁的同时,还需注意饮食搭配。维生素C 能促进铁的吸收,因此吃瘦肉或肝脏时,搭配番茄、青椒、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能让补铁效果翻倍。相反,咖啡、浓茶中的鞣酸会抑制铁的吸收,建议饭后 1 小时内不要饮用。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与 B12 的协同作战

相较于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 B12 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更容易被忽视。这类贫血不仅影响孕妇健康,还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唇腭裂等严重问题。叶酸的补充要从孕前开始。叶酸在绿叶蔬菜中含量丰富,菠菜、油菜、芦笋等都是优质来源。但叶酸遇热易分解,建议蔬菜采用快炒或焯水后凉拌的方式烹饪。需要注意的是,天然叶酸的吸收率较低,仅为 40% 左右,因此孕期除了饮食补充,还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叶酸补充剂,每天 400 微克为宜。维生素 B12 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

牛肉、鱼类、鸡蛋、牛奶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12,尤其是三文鱼,每 100 克含维生素 B12 约 4.9微克,能满足孕期一天的需求。对于素食孕妇来说,由于植物性食物中几乎不含维生素 B12,更需要通过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缺乏。

临床中我遇到过一位严格素食的孕妇,孕中期出现手脚麻木、步态不稳等症状,检查发现是严重的维生素 B12 缺乏。经过饮食调整和药物补充后,症状才逐渐缓解。这提醒我们,孕期饮食不应过度限制,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才是关键。

四、孕期补铁的饮食搭配黄金法则

合理的饮食搭配能让补铁效果事半功倍。根据临床经验,我总结出一套“补铁饮食搭配公式”:

血红素铁食物+维生素 C 食物:如牛肉炒青椒(牛肉提供血红素铁,青椒提供维生素 C)、猪肝配番茄汤(猪肝补铁,番茄促进吸收)。

高铁主食+优质蛋白:如菠菜鸡蛋面(菠菜提供非血红素铁,鸡蛋提供蛋白质和维生素 B12)、鸭血粥配豆腐(鸭血补铁,豆腐提供植物蛋白)。

三餐分配要科学:早餐可以选择鸡蛋、牛奶搭配全麦面包,午餐保证有瘦肉或鱼类,晚餐可安排肝脏或血制品。加餐时吃些猕猴桃、橙子等水果,既能补充维生素 C,又能增加饱腹感。此外,烹饪工具的选择也很重要。用铁锅炒菜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实验表明,用铁锅炒番茄,每 100 克菜肴可增加 2-3 毫克铁。但这种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只能作为辅助补铁的方式。

五、常见误区:这些“补血”方法其实不靠谱

门诊中经常遇到孕妇陷入补铁误区,不仅浪费精力,还可能延误治疗。最常见的就是过度依赖红枣、红豆等植物性食物补铁。事实上,每 100 克红枣仅含铁 2.3 毫克,且吸收率不到 5% ,远不及瘦肉的补铁效果。还有些孕妇认为喝红糖水能补血,其实红糖中的铁含量仅为 2.2 毫克/100 克,且主要成分是蔗糖,过量饮用会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增加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另外,阿胶、燕窝等滋补品虽然被传有补血功效,但从医学角度看,其铁含量和吸收率都不如肉类,且价格昂贵,性价比远不及普通食材。孕期饮食应注重天然、均衡,而非盲目追求滋补品。

六、特殊情况:这些孕妇需要额外注意

对于有妊娠反应的孕妇,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在呕吐缓解后及时补充瘦肉、鸡蛋等富含铁的食物。胃酸分泌不足会影响铁的吸收,这类孕妇可在饭前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酸奶、酸梅汤等,促进胃酸分泌。多胎妊娠的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比单胎孕妇高 50%左右,除了饮食补充,还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服用铁剂时可能会出现便秘、胃部不适等副作用,建议饭后服用,同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燕麦等,缓解不适症状。

孕期贫血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作为医生,我想强调的是,饮食调理虽然重要,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贫血,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希望每位准妈妈都能科学饮食,合理进补,让自己和宝宝都能健康度过孕期。记住,最好的“补血药”,其实就藏在日常的一粥一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