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家园共育视角下绘本阅读提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古丽娜•哈及开

奇台县第十幼儿园

小班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依赖具体形象的支撑,抽象的语言指导往往难以在他们脑海中形成清晰印象。绘本通过细腻的画面构图和连续的情节推进,将复杂的自理行为拆解为简单易懂的步骤。无论是扣纽扣时手指的配合,还是漱口时水流的方向,都以可视的方式呈现,让幼儿能直观捕捉动作的细节和顺序。这种具象化的呈现方式,契合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使他们在观察中自然积累关于自理行为的感性经验,为后续的模仿与实践奠定认知基础,让抽象的自理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形象。

绘本激发幼儿的自理意愿与情感共鸣

幼儿的行为动力往往源于情感认同,单纯的规则要求难以激发持续的行动热情。绘本中塑造的角色常常面临与幼儿相似的生活情境,如第一次自己穿衣服时的笨拙,整理玩具后的满足。这些情节让幼儿在阅读时产生“这就像我”的代入感,当看到角色通过努力完成自理行为并获得快乐时,幼儿会不自觉地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会转化为“我也想试试”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从被动接受指令转变为主动尝试,在情感认同中建立对自理行为的积极态度。

(三)绘本搭建家园共育的沟通桥梁

家庭与幼儿园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容易让幼儿在自理行为要求上感到困惑。绘本作为双方都能理解的教育媒介,能有效减少这种认知冲突。当家长与教师围绕同一本绘本展开教育活动时,故事中的行为标准会成为共同的参照,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接收到一致的信息。同时,绘本中的情节可以成为家长与教师交流的话题,让双方更清晰地了解孩子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在共同解读故事的过程中达成教育共识,使家园教育形成互补而非对立。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绘本阅读提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

(一)同步阅读引导,强化认知共鸣

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需要重复刺激和一致信息输入。家园同步开展绘本阅读,能让幼儿在不同场景中接收关于自理行为的统一解读,这种一致性会加深他们对行为标准的理解。幼儿园的集体阅读注重结构化引导,家庭的亲子共读侧重个性化互动,两者结合既能保证认知的准确性,又能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同步解读画面细节、重复关键情节,让幼儿在多次感知中形成稳定的认知印象,将绘本中的行为模式内化为自身的认知框架。例如,我们可以在幼儿园选择《小手真能干》系列绘本中的《自己穿袜子》进行集体阅读。阅读时用手指逐页引导幼儿观察:袜子的正反面如何区分,脚趾如何对准袜尖,脚跟如何拉到合适位置。重点讲解画面中角色“先把袜子放平,再把脚尖伸进去”的步骤,并带领幼儿边说口诀边做动作。随后将绘本的电子版和标注重点的阅读指南发给家长,建议家长在家共读时也使用同样的口诀,引导孩子关注袜子上的卡通图案(正面图案是完整的,反面是颠倒的)来区分正反。第二天晨间活动时,我们可以组织“袜子配对”游戏,让幼儿根据图案找出成对的袜子并尝试穿上;同时请家长在微信群分享孩子在家穿袜子的照片或视频。通过这种家园一致的引导,让幼儿在重复中强化对穿袜子步骤的认知。

(二)联动实践延伸,促进技能迁移

绘本阅读获得的认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实际能力。幼儿园的集体环境适合进行规范化的技能训练,家庭的生活场景则为技能应用提供了真实情境。家园联动开展实践延伸活动,能让幼儿在不同场景中练习同一技能,理解技能的实际意义。幼儿园的实践侧重方法指导,家庭的实践侧重日常应用,两者结合能帮助幼儿将绘本中的行为模式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在反复练习中提升技能熟练度,实现从“知道怎么做”到“能做到”的转变。例如,我们可以在幼儿园阅读《小水滴的旅行》(洗手主题)后,组织“七步洗手法”模拟活动。在盥洗室张贴与绘本画面相似的步骤图,教师示范时边做动作边念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强调搓手时间要足够长,指尖、指缝都要洗到。随后给家长发放配套的“洗手步骤儿歌”音频,内容与幼儿园的口诀一致,并建议家长在饭前便后提醒孩子:“还记得小水滴在绘本里怎么旅行的吗?我们用儿歌里的方法洗手吧。”我们可以在区域活动时设置“洗手小剧场”,让幼儿扮演医生给玩偶洗手;同时请家长拍摄孩子在家洗手的视频,在班级分享会上播放。通过这样的联动,让幼儿将绘本中的洗手方法自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共筑激励机制,巩固行为习惯

家园共同建立激励机制,能让幼儿在任何环境中表现出的自理行为都得到及时肯定,这种一致性的反馈会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激励方式需要兼顾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幼儿园可以通过集体表扬、小红花贴纸等方式强化行为,家庭则可以通过拥抱、额外阅读时间等方式给予肯定。共筑的激励机制能让幼儿清晰感知“这样做是对的”,在持续的正向反馈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从偶尔做到转变为经常做到,最终内化为自觉习惯。例如,我们可以制作“自理小明星”成长树展板,展板上每个幼儿都有一棵小树,树叶数量代表自理行为的完成次数。在幼儿园,当幼儿自己叠好小毛巾、独立喝完汤时,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贴上一片树叶,并当众说:“你今天自己叠毛巾的样子,像绘本里的小熊一样能干!”同时给家长发放“家庭树叶贴纸”,请家长在孩子在家自己穿脱鞋子、主动刷牙时贴上树叶,并记录具体行为。每周五我们可以举行“树叶评比”,统计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获得的树叶总数,给累计树叶最多的幼儿颁发绘本角色徽章。我们还可以在班级群发布“本周自理小进步”,具体描述每个孩子的成长,如“乐乐这周在家自己刷牙的次数比上周多了两次,真棒!”通过这种家园联动的激励,让幼儿在持续肯定中愿意坚持自理行为。

结语

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绘本阅读与家园共育的结合,为幼儿的成长搭建了一座充满温度与智慧的桥梁。通过绘本提供的具象化指引,幼儿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自理行为的内涵;借助家园协同的教育力量,幼儿能够在一致的支持与鼓励中,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将行动固化为习惯。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关注幼儿当下自理能力的提升,更注重培养他们主动探索、自我服务的意识,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家园之间配合的日益默契,随着绘本资源的深度挖掘,幼儿将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逐步成为能够照顾自己、服务自己的小大人,这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洪帅,宋程程,张华.幼儿绘本中自理能力与独立性分析[J].文化月刊,2022,(09):157-159.

[2]朱天红.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幸福家庭,2020,(20):62-63.

[3]朱丽娜.浅析家园共育模式下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J].河南教育,2024,(0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