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穿脱衣物自理能力提升与绘本阅读的融合实践研究
田翠红
奇台县第十一幼儿园 831800
一、引言
3-4 岁的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开始表现出独立完成简单任务的愿望。穿脱衣物作为日常生活中最频繁的自理活动,不仅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质量,更与动作协调性、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当前许多幼儿在入园前依赖成人协助,入园后面对衣物穿脱时常表现出畏难情绪,甚至出现哭闹抗拒的情况,这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绘本以色彩鲜明的图画、简洁重复的语言和贴近幼儿生活的情节,成为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研究发现,绘本中蕴含的生活技能示范和情感引导,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行为选择。将绘本阅读与穿脱衣物自理能力培养相结合,既能借助幼儿对绘本的兴趣降低技能学习的抵触感,又能通过具象化的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动作要领,助力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逐步实现生活自理。
二、绘本阅读对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作用机制
绘本阅读通过多重维度作用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从认知层面看,绘本以直观的画面呈现衣物穿脱的步骤与细节,将抽象的技能分解为具象的场景,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助于幼儿理解行为的逻辑与顺序。情感层面,绘本中角色克服困难、实现自理的情节,能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其在代入感中产生模仿的内在动机,减少对自理行为的抵触情绪。社会学习层面,绘本角色作为“替代性榜样”,为幼儿提供了可参照的行为模式,这种间接学习方式比直接说教更易被接受。同时,阅读过程中的互动交流,能让幼儿在语言表达中梳理行为经验,强化对自理意义的认知,从而在认知、情感、行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自理能力从内在认知向外在行为转化。
三、小班幼儿穿脱衣物自理能力提升与绘本阅读的融合策略
(一)设计情景游戏,深化绘本体验
情景游戏是连接绘本内容与实际操作的桥梁,通过创设与绘本情节相似的游戏场景,能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复现故事中的自理行为,将静态的阅读体验转化为动态的实践过程。这种方式符合小班幼儿“在玩中学”的学习特点,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强化幼儿对穿脱衣物动作的理解和记忆。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故事角色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的意愿,同时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技能学习从个体行为转化为集体共享的经验。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小熊自己穿衣服》这本绘本作为基础,设计“森林宝宝穿衣大赛”情景游戏。先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引导他们观察小熊穿衣服时“先穿袖子、再扣扣子”的动作细节。然后在活动区布置森林背景,准备与绘本中相似的动物头饰和便于穿脱的卡通外套。游戏时,让幼儿戴上头饰扮演森林宝宝,教师扮演“森林妈妈”发出指令:“早上天气凉,森林宝宝要穿上外套才能出门玩哦。”鼓励幼儿模仿小熊的动作穿外套,对能独立完成的幼儿给予“勤劳小勋章”奖励。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刚才穿外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引导他们回忆动作要领,加深对穿脱步骤的理解。
(二)创设激励环境,链接绘本形象
环境对小班幼儿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绘本中的元素融入生活环境,能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持续受到故事的正向引导。通过视觉提示、角色暗示等方式,让绘本中的自理行为示范从阅读场景延伸到生活空间,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氛围。这种环境创设不仅能强化幼儿对自理行为的认知,还能通过熟悉的绘本形象给予幼儿心理暗示,当幼儿看到环境中的绘本元素时,会自然联想到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表现,从而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无意识的模仿能有效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富有绘本特色的环境还能激发幼儿的归属感,使他们在熟悉的氛围中更愿意尝试独立完成任务。例如,我们可以围绕《小兔的穿衣小窍门》绘本打造班级“自理小明星”展示墙。在阅读绘本后,将书中小兔穿衣服的步骤图放大张贴在墙面上,每个步骤旁配上简单的儿歌提示,如“小袖子,找胳膊,钻山洞,伸出来”。在展示墙下方设置“我的进步树”,每个幼儿有一片代表自己的树叶卡片。当幼儿在午睡起床后尝试自己穿衣服时,教师用手机拍下过程照片,贴在对应树叶上,并标注“今天我会拉拉链啦”、“我能自己穿袜子啦”等进步内容。每天离园前,带领幼儿参观展示墙,指着照片说:“看,你今天像小兔一样厉害,自己穿上了裤子呢!”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在环境中直观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三)融入生活环节,迁移绘本经验
生活环节是幼儿运用自理能力的真实场景,将绘本中的经验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能使技能学习与生活需求紧密结合,让幼儿感受到自理行为的实际意义。小班幼儿的学习具有即时性特点,只有在真实需求的驱动下,才能真正理解技能的价值。将绘本中的穿脱衣物情节与午睡、户外活动等生活环节有机结合,能让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技能,这种学习方式既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又能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生活中的反复练习能帮助幼儿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使穿脱衣物从需要刻意模仿的动作转变为自动化的行为。例如,我们可以在午睡环节融入《小老鼠的午睡时间》绘本元素。阅读绘本时,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脱鞋子、叠外套”的行为。午睡准备时,播放绘本中“轻轻脱,慢慢叠”的音频片段,教师说:“小老鼠要睡觉啦,我们也要像它一样把外套叠整齐哦。”对于不会叠外套的幼儿,引导他们回忆绘本中“两只袖子抱一抱,领子朝下点点头”的画面提示,教师在旁用夸张的动作示范。起床后,结合绘本中“太阳出来了,穿上衣服真暖和”的情节,提醒幼儿自己穿衣服,并对能按步骤穿好的幼儿说:“你和小老鼠一样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每天的午睡环节,让幼儿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反复运用绘本中学到的经验,逐步熟练掌握穿脱衣物的技能。
结语
将绘本阅读与小班幼儿穿脱衣物自理能力培养相融合,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尝试。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技能训练的枯燥性,借助绘本的魅力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自理能力的提升成为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实践中,通过情景游戏、环境创设和生活渗透等策略,不仅能有效提高幼儿穿脱衣物的熟练度,更能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随着幼儿自理能力的增强,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会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这种积极的变化又会反哺学习与社交能力的发展,让每一颗稚嫩的童心在自主成长的喜悦中,绽放出更灿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晓娜.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建议[J].儿童与健康,2023,(04):15-17.
[2]史风梅.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观察,2024,13(15):98-101.
[3]王丽雅.浅析幼儿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生活能力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21,(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