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
曹伟玮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 225400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结构和逻辑关系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采用逐句讲解的方式,学生难以形成对文本的整体认知,导致对文本逻辑的理解不够深入。而思维导图能够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逻辑关系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构,强化逻辑梳理能力。
以七年级上册 Unit4“school days”中的文章“Learning through chores”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拆解文本结构。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主题——通过家务劳动学习。然后,让学生逐段分析,提取每段的关键信息:第一段主要讲班级里分组轮流做不同的家务,以及自己组周一的具体分工;第二段提到班级有“班级农场”,自己喜欢在那里浇植物,这帮助自己学会照顾植物;第三段说明每个人为班级做事,通过家务学习团队合作,并且很高兴保持教室干净整洁。
接下来,我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Learning through chores”为中心主题,向外延伸出三个主要分支,分别对应文章的三个段落。在每个段落分支下,再列出具体的关键信息,如第一段分支下有“work in groups、take turns to do different chores、My group works on Mondays”以及具体的分工(Simoncleans the windows, Daniel sweeps the floor, I clean the blackboard and empty the bins)等。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文章围绕“通过家务劳动学习”这一主题,从家务分工、班级农场体验、学习团队合作等方面展开,各段落之间呈现出并列的逻辑关系,都是为了说明通过家务劳动学习这一核心内容。学生在绘制和分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理清了文本的结构,还加深了对文章主旨和逻辑关系的理解,逻辑梳理能力得到了有效强化。
二、借思维导图搭建写作素材库,提升内容关联度
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是提升英语写作水平的基础,然而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素材匮乏,或者虽然积累了一些素材,但在写作时却无法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写作内容零散、关联度低。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帮助学生搭建写作素材库,将零散的素材进行分类、整合,明确素材之间的关联,从而在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提升内容的关联度。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相似的主题、相反的观点、因果关系等,从而在写作时能够根据写作需求,将相关的素材进行组合和运用,使写作内容更加连贯、紧凑。
在七年级上册 Unit4“school days”教材中,本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学校生活的文章。在写作前,我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搭建写作素材库。首先,确定核心主题为“my school life”。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回忆自己学校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如课程(interesting classes)、活动(schoolfield trips, after-school activities)、家务(school chores)、同学关系(classmates)等,将这些元素作为思维导图的主要分支。
在每个主要分支下,再让学生进一步细化具体的素材。例如,在“interesting classes”分支下,可以列出英语课、体育课、科学课等,以及在这些课上发生的有趣事情,如英语课上的角色扮演、体育课上的运动会、科学课上的实验等;在“school field trips”分支下,可以列出去过的地方,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以及在这些地方的所见所闻所感;在“school chores”分支下,可以参考阅读材料中 Sandy的经历,列出自己做过的家务,如打扫教室、浇花、擦窗户等,以及从中学到的东西。
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关注素材之间的关联。例如,“interesting classes”和“school field trips”可能都涉及到学习新知识的体验;“school chores”和“classmates”可能都与团队合作有关。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变得条理清晰,素材之间的关联也更加明确。在写作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思路,从思维导图中选取相关的素材进行组合,如可以将英语课上的有趣活动和学校旅行中的英语交流结合起来,体现英语学习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从而使写作内容更具关联性。
三、用思维导图实现读写闭环,促进知识迁移运用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只有实现读写之间的有效衔接,形成读写闭环,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读写闭环的形成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吸收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在写作过程中将吸收的信息进行转化和输出。思维导图能够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轨迹,包括对文本结构的理解、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对写作技巧的感悟等。在写作时,学生可以借助阅读时绘制的思维导图,回顾阅读文本的特点和规律,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 Unit4“school days”教材中,在完成阅读教学和写作素材库搭建后,我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实现读写闭环,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首先,让学生回顾阅读文本 Sandy 的文章“Learning through chores”的思维导图,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写作手法,如文章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撑主题,语言简洁明了等。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搭建的写作素材库的思维导图,仿照阅读文本的结构和写作手法,绘制自己的写作思维导图。例如,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为“my colorful school life”,然后以“classes、activities、chores”为主要分支,每个分支下选取具体的素材作为支撑,如在“classes”分支下选取科学课上的有趣实验,在“activities”分支下选取学校运动会的经历,在“chores”分支下选取和同学一起打扫教室的事情。
在学生完成写作思维导图后,让他们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写作完成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思维导图与阅读文本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分析自己的写作在结构、逻辑、素材运用等方面与阅读文本的异同,找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将阅读中学习到的文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成功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实现了从读到写的闭环,促进了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了英语读写的综合能力。
结语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拆解阅读文本结构,强化逻辑梳理能力;搭建写作素材库,提升内容关联度;实现读写闭环,促进知识迁移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当然,思维导图的运用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思维导图融入英语语篇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txjy2022082.
参考文献
[1]李应芳.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2,(33):73-74.
[2]刘婷婷.巧用思维导图促进初中英语读写教学[J].新课程研究,2024,(0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