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作者

杨艳梅 陈韵旨

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一、引言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及经济发展特征所提出的创新性理念,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南充市作为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村市场,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南充市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为推动南充市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内涵及关系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融合了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要素,具有高效、绿色、智能、融合等特征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束缚,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科技创新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可以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新模式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实践场景,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南充市乡村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南充市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充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了以粮油、畜禽、水果、蔬菜、蚕桑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电力通信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南充市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1. 农业产业竞争力不强:南充市农业产业仍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2. 农村人才短缺:由于农村发展环境和待遇相对较差,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外流,农村人才队伍匮乏,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3. 农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相对较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不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制约了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4. 农村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四、南充市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一)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升级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南充市应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在南充市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如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例如,嘉陵区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开发茶桑专用品种,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2. 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机械化水平。在小麦种植中,嘉陵区构建“技术培训 + 智能监测 + 统防统治”体系,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配套建设田间智能监测系统,结合播种机、收割机等装备应用,使全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 83.37%

3. 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

1.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南充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南充市和西充县协作,依托西充县粮油产业、有机产业优势,建设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实现年产值 20 亿元以上。

2.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南充市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康养等新业态。南部县八尔湖镇依托柑橘园区,聚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建设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 发展农村电商: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南充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村电商销售额年增速 2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三)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1. 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嘉陵区累计开展无人机操作、电商直播等培训 67 场次,2400 余名村民成功转型为“田秀才”“土专家”。

2. 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扶持、金融信贷、技术服务等支持。同时,加强农村人才服务站(点)建设,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3. 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南充市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农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端智力支持。嘉陵区在农业等关键领域,组建了 30 个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人才服务团,全方位赋能乡村振兴。

(四)完善资源整合机制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效率

1.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引导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蓬安县新园乡桃李现代农业园区通过整村流转土地,成立农民合作社,推动了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2. 整合农村资金资源:加大财政资金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力度,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同时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郑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11):31-35

[2]侯冠宇,张震宇,董劭伟.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24(1):69-76.

[3]张震宇.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J].学术交流,2024(1):93-107

[4]郭晗,侯雪花.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1): 21-30.

[5]肖峰,赫军营.新质生产力: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4(6):37-

基金项目:南充市社科“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南充市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路径(NC25A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