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联动驱动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刘凌晨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路初级中学
一、引言
初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古诗词、文言文、传统节日习俗、经典文学故事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重视不足,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理解不深入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元素的育人价值。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转化策略,对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文化元素教学现状与转化价值
(一)教学现状问题
教学中,教师常侧重字词解释,忽视文化内涵挖掘。讲解古诗词时,仅停留在诗句翻译,未深入探讨文化背景与诗人情感,学生理解流于表面。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与实践,文言文课堂字词与语法的枯燥讲解,让学生兴趣缺缺。同时,教学缺乏系统规划,知识点零散,与生活联系少,不利于文化传承。
(二)教学转化价值
深入转化教材传统文化元素,能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礼仪、哲学思想等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元素蕴含丰富语言知识与文学技巧,如古诗词韵律美、文言文简洁美,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运用、审美鉴赏等语文综合能力。其蕴含的爱国、尊老等价值观,对学生品德养成与人格塑造有重要引导作用。
三、传统文化元素教学转化策略体系构建
(一)教学转化原则
创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生活场景、传统艺术表演,或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氛围,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按照主题、时代、文化类型等构建知识体系。将同一主题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进行关联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文化认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经典诵读比赛、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运用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转化实施策略
深入研读教材,梳理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和拓展。在讲解《论语》选段时,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现代生活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小组合作法等。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内涵;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在线资源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丰富教学资源和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实践案例
(一)古诗词教学转化实践
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林秋雨过后的美景图片和视频,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创设出诗中描绘的宁静、优美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结合诗句描述自己的感受,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诗人的人生态度。最后,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改写,将诗歌改写成散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
(二)文言文教学转化实践
在《桃花源记》教学中,教师以“如果你是桃花源的居民,会如何向外界介绍自己的家园”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分析桃花源的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会特点。学生分组合作,查阅资料,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探讨桃花源所代表的理想社会内涵。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渔人、桃花源居民、太守等角色,演绎故事中的情节,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桃花源”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三)传统节日主题课文教学转化实践
在学习描写春节的课文时,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春节的习俗资料,如春联、年画、传统美食制作方法等。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述春节习俗背后的文化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区春节习俗的差异,理解文化的多样性。组织学生开展春节习俗体验活动,如写春联、剪窗花、制作传统美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春节的文化氛围,传承传统节日习俗。最后,让学生以“我家的春节”为题,写一篇作文,记录自己的春节经历和感受,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实践表明,采用上述教学转化策略一学期后,实验班学生在语文测试中,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得分率提高 22% ,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明显提升。 90% 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85% 的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播和践行传统文化,有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结论
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元素教学转化是传承文化、提升素养的关键。遵循相关原则,实施内容整合、方法创新、评价优化策略,可解决教学问题,激发兴趣,加深文化理解传承。在未来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转化策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华.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J].语文建设,2023(12):48-53.
[2]李丽.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元素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18):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