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监理在施工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雍永贵
江苏国兴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 22540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不足。加强施工风险控制,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监理在施工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监理在施工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1.1 精准识别风险,筑牢预防基础
风险控制的前提是发现风险,而监理凭借对施工规范的熟悉和现场经验,能从源头识别潜在隐患。在施工准备阶段,监理会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比如深基坑支护方案是否符合地质条件、高支模搭设参数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起重机械安装方案是否包含安全限位措施等,对存在缺陷的方案要求修改完善,避免因设计疏漏埋下风险。施工过程中,监理通过日常巡查、旁站监督等方式,动态捕捉风险点:检查高空作业人员是否系挂安全带、临边洞口防护是否到位,排查临时用电线路是否老化、配电箱是否违规操作,监督脚手架立杆间距、扫地杆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这种全流程的风险扫描,能及时发现施工单位易忽视的隐患,为后续防控提供精准靶向。
1.2 监督措施落地,强化过程管控
识别风险后,关键在于推动防控措施有效执行,而监理的监督职权恰好能确保这一点。在管理层面,监理会核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包括项目经理是否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三级安全教育”是否覆盖全体工人等,对未按规定执行的单位签发监理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直至符合要求。在技术层面,监理对高风险工序实施旁站监督,比如钢结构吊装时,全程监督吊装机械的制动系统、吊装索具的受力状态,确保符合专项方案;混凝土浇筑时,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防止因过载导致坍塌。对于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节点,监理会参与验收,如地基验槽、钢筋隐蔽工程验收等,只有验收合格后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从技术环节阻断风险传导。
2 建筑工程监理施工风险控制策略
2.1 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需构建“教育引导 + 行为约束+文化浸润”的全链条干预模式。施工单位应推行“理论培训+实操考核”双轨制安全教育,利用移动端 APP 推送定制化安全微课,并在现场设立 VR 安全体验馆,模拟高空坠落、脚手架坍塌等事故后果,增强现场代入感。针对劳务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实施“动态安全交底”机制,采用二维码扫码签到、人脸识别等技术,确保新入场人员 100% 完成岗前培训。同时,建立安全行为积分奖励制度,对正确佩戴防护装备、主动报告隐患的工人给予物质奖励,并将违规行为与班组评优、劳务分包资格挂钩,形成正向激励与负向约束并行的管理格局。此外,通过设置安全文化墙、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等方式,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现场氛围,促使安全规范从被动遵守转化为自觉行动。
2.2 强化质量监控措施
针对工程质量风险,施工监理需通过强化质量监控措施,从源头上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应加强材料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确保混凝土、钢筋、防水材料等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于 C50 高强度混凝土,需对配合比、坍落度等指标进行现场抽检,确保符合施工技术要求。针对高层泵送混凝土,要求施工单位在泵送过程中采用减缓坍落度损失的添加剂,并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对于施工接缝防渗,需在接缝处严格实施清理、凿毛、加涂防水涂料等工序,加强隐蔽工程验收。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可能出现的温差裂缝,需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温控方案,包括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分层分段浇筑、设置冷却管降温等措施,同时通过温度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内外温差。监理应参与施工全阶段质量检查,包括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验收,对地下防水层、主体结构节点等施工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复查整改效果。外部监管和评估是建筑施工监理不可避免的环节,地方或行业主管部门的突击检查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施工停工或罚款,增加项目风险。验收环节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评价标准若出现偏差,可能导致工程后续运营中隐患暴露。监理单位对政策法规理解不充分或执行不到位,容易因未履职或履职瑕疵受到行政或法律处罚。
2.3 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监理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为更好地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法规体系,有效明确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要加强专业化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保证其可以独立公正地执行各项任务;要采取动态化监管机制,通过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方法,对工程进度与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工程进行模拟与分析,不断提升监理工作的预见性与精确性;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保证项目各方之间的信息透明,由此可以更好地响应并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针对监理过程所出现的失职行为,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严肃的处理,由此可以提升监理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确保项目能够有序进行,提高最终施工质量;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这也是监督管理制度当中的核心内容,针对工作表现较为突出,认真遵守监理规范的人员,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与表彰,激励其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工作状态,针对那些违反规定或者工作懈怠的人员,则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结合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惩罚,由此能够警示他人,维护监理工作的公正性与严肃性。
2.4 提升监理人员安全专业素养
提升监理团队的专业能力,需从知识更新、技术赋能与考核激励三方面协同推进。工程建设监理协会应牵头建立分层级、分专业的监理安全培训体系,针对装配式施工、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开设专项课程,并依托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 VR)技术模拟坍塌、触电等事故场景,强化监理人员的应急处置实操能力。监理企业需完善内部技术支撑体系,组建由资深安全工程师构成的技术顾问组,为项目监理部提供 BIM风险模拟、物联网监测数据解读等技术支持,同时搭建在线知识库,实时更新行业规范、事故案例及技术指南。此外,推行监理人员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将风险识别准确率、隐患整改闭环率等指标纳入职称晋升与薪酬评定体系,并设立“安全标兵”等荣誉奖项,激发主动学习动力。对于新技术应用能力薄弱的监理人员,可实施“导师带徒”计划,通过结对帮扶提升其智能安全监测设备操作水平,逐步缩小技术代差。
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监理工作非常关键,对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工程管理实践角度观察,许多区域显现了一些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工程监理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当前情势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是必要的。应提升监理人员责任意识,依据监管指导原则,应用科学管理办法,切实落实自身工作,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余道江.试论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J].中华建设,2024(11):40-41.
[2]林万里.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分析[J].居业,2024(10):209-211.
[3]林江华.建筑工程监理对施工现场的协调及对策[J].中华建设,2024(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