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转型中行政事业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作者

刘莹

巩留县委网信办 835400

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二者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数字化转型的成效。而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分析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耦合关系,构建评价模型,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耦合关系分析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呈现出复杂的耦合关系。从系统论视角看,网络安全系统与信息化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二者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实现互动发展。网络安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信息化发展又不断对网络安全提出新的要求,这种动态平衡关系构成了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某省财政厅的预算管理系统为例,该系统在建设初期就采用了"三同步"原则:同步规划网络安全体系、同步建设安全防护设施、同步运行安全监测机制。系统部署了下一代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传输等安全措施,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使得该系统在近三年内成功抵御了2000 余次网络攻击,保障了全省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

这些实践表明,当网络安全措施与信息化建设深度耦合时,不仅能有效防范风险,还能创造新的价值。某区教育局的智慧校园项目更是体现了这一点,该项目通过构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整合了教学管理、学生服务、后勤保障等多个系统,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学生档案数据不可篡改,实现了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构建

为科学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水平,本文基于系统协同理论,构建了包含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进行量化分析。耦合度(C 值)通过熵值法赋权计算两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协调度(D 值)则引入发展度函数表征系统间良性互动的程度,最终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为: , \qua \beta 其中\( U_1 \)、 U_2 \)分别代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综合评价指数,\( \alpha \)、\( \beta \)为权重系数(各取 0.5)。根据 D 值将协调状态划分为 4 个等级:0-0.4(失调)、0.4-0.6(初级协调)、0.6-0.8(良好协调)、0.8-1(优质协调)。

以某省级财政部门为例,其 2022 年评估数据显示:网络安全投入达信息化总预算的 28% ,漏洞扫描系统覆盖率达 95% ,数据加密应用率为 88% ;同时核心业务系统云化率达 80% ,年均数据共享量增长 40% 。经计算得耦合度 C=0.82 ,协调度 D=0.75 ,属于"良好协调"类中的"网络安全适度超前"亚型 )。该案例表明,当网络安全投入占比维持在信息化建设的 25%-30% 时,两系统易形成正向互促关系,这为同类单位提供了量化参考标准。模型进一步通过灵敏度分析验证了数据安全(权重

0.23)和应用系统水平(权重 0.21)为关键影响因子,建议单位在协调发展中优先优化这两个指标。

三、促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推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安全意识,将网络安全纳入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在项目立项阶段,应明确安全需求,确保安全措施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例如,某市大数据管理局在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时,将网络安全预算占比提升至 30% ,并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第三方安全评估,确保系统上线前完成渗透测试和漏洞修复,有效避免了“带病运行”的风险。

二是完善技术防护体系,构建多层次防御机制。可结合等保 2.0 标准,部署终端安全管控、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关键技术。例如,某省政府办公厅在建设一体化政务平台时,采用微隔离技术实现业务系统间的逻辑隔离,并通过动态令牌+生物识别强化身份认证,使平台在 2023 年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中实现“零漏洞”突破。

三是优化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应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并设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联合工作组。如某部委通过制定《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同管理办法》,明确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协作流程,使安全事件平均响应时间缩短 60% 。

四是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可通过“网络安全 + 业务”的培训模式提升人员能力。例如,某省级医院定期组织临床科室与信息中心联合演练,使医护人员掌握数据脱敏和应急上报流程,2023 年数据泄露事件同比下降 45% 。

五是推进标准规范建设。参考《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等国家标准,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建设规范。如某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分类分级标准,使跨系统数据共享效率提升 50% ,同时满足等保和行业监管要求。

结束语

本文研究表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行政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和实证分析,揭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体系,扩大样本范围,深入探讨不同层级、不同类型行政事业单位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耦合机制也将持续演化,需要持续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俊.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分析[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2 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二).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江宁区税务局;,2022: 12-14.

[2]李志俊,徐琳,孙弥环.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大数据应用安全体系研究 [J]. 互联网周刊, 2022, (08): 50-52.

[3]樊思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J]. 纳税, 2021, 15 (2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