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张赛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实验中学
引言
知识的巩固、系统化及深化依靠复习课这一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起着关键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及深度理解,传统的复习课往往陷入知识罗列、题海战术的误区。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确立知识,得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活力,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为核心达成此效果。复习课需要协助学生确立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运用水平,初中数学知识点多、体系性强成为现实。问题串联知识、问题驱动思考、问题推进运用,为复习课教学给出新的思路,问题导学法借助这些方式达成目标。探寻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策略,本研究依靠教学实践,借助具体案例分析其落实路径及效果,旨在提升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协助学生确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思维水平。
一、问题导学的复习课教学设计策略
(一)依靠知识结构的问题链设计方法
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系统规划,问题链的设计是问题导学法的核心。统领整个复习过程,核心问题的确立聚焦单元或章节的核心概念及关键方法,如"函数的本质是什么""几何证明的基本思路有哪些"。基础问题回顾概念及公式,发展问题探讨性质及规律,综合问题解决复杂运用,层次性问题的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后续问题确立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形成递进式的认知路径,关联性设计强调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还有其他解法吗""得以推广到通常情况吗"等问题培养革新思维,开放性问题的融入给学生给出思维发散的空间。协助学生深化理解及灵活运用,变式问题的运用借助改变条件、结论或背景。"这类问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推进元认知发展,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方法。
(二)问题情境创设与呈现方式优化
需要结合复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问题情境的创设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参与度。购物打折、贷款利息、建筑设计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运用价值,生活化情境的运用将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文化理解,数学史情境的引入借助介绍数学概念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展现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培养综合思维,跨学科情境的设计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增加复习的趣味性及挑战性,游戏化情境的创设借助数学游戏、竞赛等形式。直观展示问题及解题过程,减少理解难度,可视化呈现利用图表、动画、几何画板等工具。先展示简单情形,逐步增加复杂度,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确立信心,递进式呈现策略达成此效果。培养问题意识及批判性思维,互动式呈现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及修改。
二、问题导学法的课堂落实路径
(一)以问题为主线的知识梳理与确立
协助学生确立系统的知识网络,问题导学的复习课借助问题串联零散的知识点。借助"我们学过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等问题唤醒记忆,导入问题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澄清概念,概念辨析问题协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内涵。借助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深化理解,性质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及验证数学性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等问题形成方法体系,方法归纳问题推进学生总结解题策略。
(二)问题驱动的合作探究与交流分享
借助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推进深度学习,合作探究是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学习方式。保证每个小组都有适合的挑战,探究任务的分配按照问题难度及学生水平展开分组。形成初步想法后再展开交流,独立思考环节给学生充分的个人思考时间。不同观点的交流推进理解深化,小组讨论借助思维碰撞产生新的见解。在比较中学习优秀策略,解法展示让各小组分享解题思路及方法。在辩论中澄清认识,质疑答辩环节鼓励学生对其他组的方案提出质疑。协助学生打破思维障碍,教师点拨在关键时刻给予引导及提示。提炼解题经验及思维方法,经验总结借助"这个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等引导。保持学习的连续性,拓展延伸提出新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三、问题导学复习课的评价与优化
(一)依靠问题解决的学习评价体系
达成评价的充分性及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确立需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及发展。涵盖识别关键信息、理清问题结构等,问题理解水平评价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理解。鼓励多样化思路,解题策略评价关注学生选择及运用解题方法的合理性及灵活性。强调过程的严谨性,推理论证水平评价检验学生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论证水平。培养革新意识,革新思维评价重视学生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方法的表现。借助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协调水平等展开综合评判,合作水平评价达成此目标。涵盖错误分析、方法归纳等,反思水平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及总结。关注个体发展而非横向比较,成长性评价记录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进步。充分了解学生状况,多元评价方式涵盖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测试考查、档案袋评价等。
(二)教学反思与问题导学策略优化
需要确立系统的优化机制,持续的教学反思及改良是提高问题导学效果的关键保障。按照学生反应调整问题难度及形式,问题设计反思分析问题的适切性、梯度性、启发性。发现落实中的问题及不足,落实过程反思回顾课堂组织、时间分配、指导策略等。借助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问题导学的感受及建议,学生反馈收集达成此目标。评判问题导学的实际效果,效果评估分析借助对比复习前后的测试成绩、水平表现等。集体智慧推进共同提升,同伴交流借助教研活动分享经验、讨论问题。获得专业支持,专家指导邀请教学专家展开课堂诊断及指导。为后续教学给出支撑,资源积累确立问题库、案例库、评价工具库等。不断优化问题导学策略,持续改良形成"设计-落实-评价-改良"的循环。
结语
初中数学复习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改变传统复习课的沉闷及低效,问题导学法达成这些效果。学生主动确立知识体系由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深度理解及水平发展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推进,学生的充分成长由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高,协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发展数学思维水平,加强学习信心,实践证明问题导学法达成这些目标。教师的问题设计水平、课堂调控水平面临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及实践,问题导学法提出这些挑战。深化研究,完善问题设计理论,开发优质问题资源,强化教师培训,让问题导学法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在问题探究中达成知识的内化及水平的提高,这是未来应该继续做的。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王晓东.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实践探寻[J].数学教育学报,2023,32(04):85-92[2] 张丽萍,陈建国.依靠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问题链设计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51(08):48-55[3] 刘志强,赵雪梅.问题驱动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确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1):56-63[4] 周晓红,杨明亮.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学生思维水平培养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4,44(03):102-109[5] 王芳,陈志远.多元评价在问题导学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13(06):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