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路径探究
侯艳丽
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
引言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承载着传递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知识的使命,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如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化学技术的社会责任、物质变化中的辩证思维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思政”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导向,高中化学教学需主动响应这一要求,将思政元素自然、有效地融入教学全过程。然而,当前部分高中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仍存在形式化、碎片化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因此,深入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的现状分析
(一)思政元素融入意识薄弱
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仍秉持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化学知识的讲解与解题技巧的训练上,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认识不足,未能意识到化学学科中思政元素的育人价值,缺乏主动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的意识,导致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脱节。
(二)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
高中化学教材及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仅停留在表面,未能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思想内涵。例如,在讲解化学史内容时,仅简单介绍科学家的成就,而未深入挖掘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使得思政元素的融入缺乏深度与感染力。
(三)融入方式缺乏科学性
在思政元素融入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贴标签”式的融入方式,将思政内容与化学知识生硬拼接,缺乏有机结合,不仅未能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反而影响了化学知识的正常教学节奏,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此外,融入方式单一,多以教师口头说教为主,缺乏互动性与体验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路径
(一)立足教材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教材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核心依据,也是思政元素的重要载体。教师需深入研读教材,结合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从不同维度挖掘思政元素。在化学概念与原理教学中,可挖掘其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物质的量变与质变、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可结合物质的用途与环境影响,挖掘绿色化学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强调实验规范与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与科学精神。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融入过程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关键。教师需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可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社会热点情境、科技发展情境等,将思政元素融入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分析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思想内涵;可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在化学实验探究、知识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化学史纪录片、科技成果视频等,直观展示思政元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感染力。
(三)结合化学实践,延伸思政教育
化学实践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延伸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需充分利用化学实践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实现“做中学、学中悟”。在课外实验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开展绿色化学实验设计、环境监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增强环保责任感;在化学科普活动中,可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学校,向大众普及化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社会担当;在化学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思政素养
教师是思政元素融入的实施主体,其思政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融入效果。学校需加强对高中化学教师的培训,通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提升教师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教学的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加强自身学习,阅读思政理论书籍、关注社会热点与科技发展,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思想内涵,为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奠定基础。
(二)完善评价体系,强化导向作用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动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育过程的关键保障。学校应摒弃传统的以知识考核为主的评价模式,转而构建一个兼顾知识掌握与思政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化学教学评价中,应将学生的科学态度、环保意识、社会责任等思政素养纳入评价指标之中。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实践活动评价、作业评价等,全面、立体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将思政元素的融入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以此激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导向明确的教学氛围,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
(三)构建协同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紧密协同,形成一股强大的育人合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思政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学校还需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向家长传递“课程思政”的理念,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此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科研机构等,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学习、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接受思政教育,拓宽育人渠道,使学生在多元的环境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当前,思政元素融入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教师、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教师需增强思政融入意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学校需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协同机制。通过多方协同,推动思政元素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长为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惠芳,陈燕.思政元素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途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5,(05):48-50.
[2]黄旭龙.思政引领匠心育人——高中化学中应用思政元素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21):120-122.
[3]任心怡.高中化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D].鲁东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