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情境的小学语文阅读与想象教学实践分析
王悦
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与想象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激发想象。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局限于文本本身,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缺乏与生活的联结,难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也不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生活情境教学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将文本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融合,为学生搭建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想象力。在此背景下,研究结合生活情境的小学语文阅读与想象教学实践,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生活情境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与想象教学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对与生活相关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文本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降低阅读难度,消除对阅读的畏惧心理。例如,在阅读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时,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场景,能让学生更快代入文本,主动探索文本中的内容,逐渐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有效激发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生活情境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依托。当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时,会不自觉地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画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联想。这种基于生活经验的想象更具合理性与创造性,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文本的局限,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与延伸。同时,生活情境还能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想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想象既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又不脱离生活实际,逐步提升想象的逻辑性与丰富性。
(三)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生活经验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基础,结合生活情境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情感与内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将文本内容与自身生活体验对比、联结,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本传达的道理。例如,在阅读关于亲情、友情的文章时,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情境,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情感,避免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深度与准确性。
二、结合生活情境的小学语文阅读与想象教学实践策略
(一)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
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深入研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生活元素,包括生活场景、生活事件、情感体验等。根据文本内容,筛选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且具有教学价值的元素,作为构建生活情境的基础。在挖掘生活元素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范围,选择学生熟悉且易于理解的内容,确保构建的生活情境能够被学生快速接受与认同,为后续的阅读与想象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二)运用多元方式构建生活情境
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文本与教学需求。可通过语言描述构建情境,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文本中的生活场景细致地描绘出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也可借助实物展示构建情境,通过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实物,如文具、玩具、自然标本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文本中的事物,增强情境的真实感;还可利用多媒体资源构建情境,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将文本中的生活场景动态呈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更沉浸地投入到阅读情境中。
(三)设计分层想象拓展活动
在构建生活情境的基础上,教师需设计分层的想象拓展活动,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发展需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设计基础性的想象任务,如让学生描述情境中可能发生的简单事件、补充文本中未提及的细节;对于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可设计拓展性的想象任务,如让学生改编文本中的部分情节、预测故事的不同结局;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设计创造性的想象任务,如让学生以文本情境为基础,创编新的故事、表达独特的观点与感受。通过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极参与想象活动,逐步提升想象能力与阅读表达能力。
三、结合生活情境的小学语文阅读与想象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优化
(一)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结合生活情境的小学语文阅读与想象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生活情境的构建缺乏合理性,过度依赖外部资源,构建的情境与文本内容关联度不高,甚至脱离文本核心,导致情境成为“装饰品”,无法为阅读与想象教学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对想象活动的引导不足,在学生开展想象活动时,教师缺乏及时的启发与点拨,要么任由学生随意想象,缺乏对想象方向的把控,要么过度干预,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难以平衡想象的开放性与针对性。
(二)优化生活情境构建的策略
针对生活情境构建不合理的问题,教师需强化文本与情境的关联性,以文本目标为导向,筛选与文本核心内容、情感主旨相契合的生活元素,确保情境能够服务于阅读理解与想象培养。同时,要注重情境的简洁性与适度性,避免过度追求情境的形式丰富性,忽略教学实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情境构建方式,让情境真正融入阅读教学过程,成为连接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纽带。
(三)优化想象活动引导的策略
在想象活动引导方面,教师需明确自身的引导角色,既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又要把握想象的方向与深度。在想象活动开展前,教师可通过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搭建思维支架等方式,为学生指明想象的方向;在想象活动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想象动态,针对学生的困惑与偏差,通过启发性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调整想象思路;在想象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象成果,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与总结,肯定合理的想象,引导学生完善不足,逐步提升想象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结束语
结合生活情境的小学语文阅读与想象教学,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想象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优化生活情境构建与想象活动引导策略,能够进一步提升该教学模式的实效。未来,教师需持续深入研究文本与生活的联结点,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方法,让生活情境真正成为推动学生阅读能力与想象能力协同发展的助力,不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兴娟.构建生活情境,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2):61.
[2] 缪剑彬.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训练方法[J]. 考试与评 价,2020,(12):37.
[3]周相江.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生活结合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