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可视化训练策略
朱子贤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
一、二次函数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可视化训练的基础准备
(一)明确可视化训练的目标与内容
在开展二次函数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可视化训练前,需先明确训练的目标与内容。训练目标应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二次函数的教学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简单定义、表达式、图像绘制、性质研究及应用等知识,更要通过可视化训练,使学生能够清晰梳理逻辑推理的过程,学会运用合理的推理方法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问题,逐步提升逻辑推理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二)整合适配的可视化教学资源
整合适配的可视化教学资源是开展逻辑推理能力可视化训练的重要支撑。教师可结合二次函数的教学内容,收集和制作各类可视化教学资源,如二次函数图像的动态演示课件、函数性质推理的流程图、不同表达式对应的函数图像对比图表等。
(三)培养学生的可视化认知能力
学生的可视化认知能力是影响逻辑推理能力可视化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二次函数教学初期,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可视化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解读各类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图形、图表等可视化材料,理解可视化符号所代表的数学意义。例如,通过简单的函数图像,让学生学会识别图像中的关键点、理解图像的变化趋势,进而能够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二、二次函数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可视化训练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图像绘制的逻辑推理可视化训练
二次函数图像绘制是连接函数表达式与性质的重要桥梁,基于图像绘制开展逻辑推理可视化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分析表达式特征—确定图像绘制关键步骤—绘制图像—验证图像准确性”的逻辑推理流程,通过绘制流程图的方式将这一过程可视化。例如,在根据二次函数表达式绘制图像时,先让学生分析表达式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对图像的影响,将分析过程以文字和符号结合的形式记录在流程图的对应环节;再确定顶点坐标、对称轴、与坐标轴交点等关键绘制步骤,用图形符号在流程图中呈现;学生按照流程图完成图像绘制后,通过对比标准图像,验证自己绘制过程中的逻辑推理是否准确,若存在偏差,在流程图中标记问题环节并进行修正,以此让学生清晰把握图像绘制中的逻辑推理脉络。
(二)围绕性质研究的逻辑推理可视化训练
二次函数性质研究是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围绕该环节开展可视化训练需注重推理过程的直观呈现。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图像观察—提出猜想—推理验证—总结性质”的模式,借助多种可视化手段展示推理过程。例如,在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时,先让学生观察给定的二次函数图像,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记出图像的上升和下降部分,初步提出函数在不同区间的增减性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函数表达式,通过取值计算、分析变量变化关系等方式进行推理验证,将取值、计算、分析等推理步骤以表格和箭头连接的形式可视化;最后根据验证结果总结函数的增减性性质,用简洁的语言和符号在图表中呈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从图像观察到得出性质的完整逻辑推理过程。
(三)结合实际应用的逻辑推理可视化训练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需要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结合实际应用开展可视化训练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推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分析实际问题—构建二次函数模型—运用函数知识推理求解—检验结果”的步骤,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逻辑推理过程可视化。例如,在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利润最值问题时,先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量和等量关系,将这些信息整理到思维导图的“问题分析”分支;再根据等量关系构建二次函数表达式,在“模型构建”分支呈现构建过程和最终表达式;接着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进行推理求解,将推理的关键步骤和依据记录在“推理求解”分支;最后检验求解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问题要求,在“结果检验”分支标注检验过程和结论,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清晰展现逻辑推理思路。
三、二次函数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可视化训练的实施保障
(一)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是保障逻辑推理能力可视化训练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视化训练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逻辑推理过程和可视化成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和推理思路,对于学生在可视化表达和逻辑推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修正,避免直接否定学生的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敢于尝试、乐于思考,主动投入到逻辑推理能力的可视化训练中。
(二)提升教师的可视化教学能力
教师的可视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逻辑推理能力可视化训练的效果。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与可视化教学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让教师系统学习可视化教学的理论知识、方法技巧以及相关教学工具的使用,如几何画板、思维导图制作软件等。
(三)建立科学的训练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训练评价体系能够为逻辑推理能力可视化训练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评价体系应突破传统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可视化训练过程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升的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可视化材料的解读能力、逻辑推理过程的可视化表达能力、运用可视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评价方式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在可视化训练中的表现和不足,教师结合学生的训练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后续调整可视化训练策略、提升训练效果提供依据。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中,开展逻辑推理能力的可视化训练,是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训练目标与内容、整合适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可视化认知能力做好基础准备,运用基于图像绘制、围绕性质研究、结合实际应用的具体训练策略,再辅以优化课堂氛围、提升教师能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实施保障,能够有效将二次函数教学中抽象的逻辑推理过程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逻辑推理方法,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光宇,胡莎,胡浩.组合数学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关联性分析—以初中资优生为例[J].数学教学,2025,(09):28-38.
[2]杨钰蕾.让逻辑推理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落地——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5,(23):73-74+77.
[3]王蕾.初中数学解题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研究——以“轴对称”单元教学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5,(20):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