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语文教育融合背景下,小学阶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
张冰倩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引言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灵魂,语文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心灵滋养的重要途径,二者的深度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描绘家国情怀的诗歌、传递美好品德的故事,还是展现生活智慧的散文,都承载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为语德融合提供了天然土壤。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经典理论,始终围绕 “育人” 本质,反对教育脱离生活、忽视实践,主张通过生活场景、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品德,这与小学语德融合 “贴近学生、融入生活” 的需求高度契合。
1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与小学语德融合的内在关联
1.1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围绕 “生活化、实践化、情感化” 三大维度展开,核心可概括为三点:一是 “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与书本,而应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的小事、场景中挖掘教育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感悟品德;二是 “教学做合一”,强调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 “实践” 为纽带连接 “教” 与 “学”,通过动手操作、情境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行为习惯。
1.2 小学语德融合的核心目标与育人需求
小学阶段语德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实现 “语文能力提升” 与 “品德素养培育” 的协同发展:一方面,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识字、阅读、表达等语言技能,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依托文本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理解家国情怀、诚信友善、责任担当等道德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从育人需求来看,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其认知特点以具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生活场景、情感体验理解抽象道德观念,而语文教育恰好能以语言为载体,将德育融入生动的文本与生活情境,满足学生 “在体验中成长” 的需求。
1.3 陶行知思想与小学语德融合的契合性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小学语德融合存在深度契合:从融合内容看,“生活即教育” 引导语德融合挖掘生活中的语文与德育素材,让融合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避免 “空泛说教”;从融合方法看,“教学做合一” 推动语德融合采用实践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 “读、写、做” 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与道德的感悟,避免 “单向灌输”。
2 当前小学语德融合实践的现存问题
2.1 融合目标模糊,“语”“德” 割裂
部分教师对语德融合的目标认知不清晰,将语文教学的核心局限于“语言知识传授”,如聚焦识字、阅读技巧、写作方法等,对文本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仅简单提及,未深入挖掘与融合;或在德育过程中脱离语文文本,生硬植入道德观点,导致 “语文归语文、德育归德育” 的割裂状态。这种“表面化融合” 无法实现语言学习与品德培育的协同,违背语德融合的本质目标。
2.2 融合内容脱离生活,缺乏实践联结
当前小学语德融合多依赖教材文本,内容设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经验。教师在选取融合素材时,未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如讲解“奉献精神” 时,仅围绕历史人物或名人故事展开,未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奉献行为;同时,融合过程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多处于 “被动阅读、被动接受” 状态,无法通过实践将文本中的道德认知转化为生活行为,不符合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的理念。
2.3 融合方法单一,情感共鸣不足
部分教师采用 “讲解 + 分析” 的单一方法开展语德融合教学,通过解析文本内容直接提炼道德观点,再以 “说教” 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缺乏富有情感与体验感的教学设计。例如,学习爱国主题课文时,仅简单告知学生 “要热爱祖国”,却未通过朗读品味、情境创设、情感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感的真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德育失去了感染力,难以触动学生心灵。
3 德育与语文教育融合背景下,陶行知思想在小学阶段的实践路径
3.1 立足 “生活即教育”,挖掘生活中的语德融合素材
以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思想为指导,打破教材局限,从学生生活中挖掘语德融合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如家人的关爱、同学的互助、社区的温暖事件等,让学生用文字记录这些场景与感受,在语言表达中体会生活中的道德之美;同时,将生活中的道德议题(如 “垃圾分类”“关爱他人”)转化为语文学习主题,通过日记、书信、短文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思考道德问题,实现生活、语文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3.2 践行 “教学做合一”,设计实践型语德融合活动
依据 “教学做合一” 理念,创新语德融合教学形式,设计沉浸式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 “走进”文本场景,如学习诚信主题故事时,让学生扮演故事角色,模拟 “面对诚信选择” 的情境,在实践中理解诚信的内涵;在课后延伸中,组织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环保主题课文后,开展 “校园环保小卫士” 实践,让学生用语文知识撰写环保倡议、记录环保行动,实现 “读、思、做”的统一,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
3.3 秉持 “爱满天下”,营造情感共鸣的语德融合氛围
以 “爱满天下” 为核心,打造充满情感温度的语德融合课堂。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情感引导,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温情的文本解读、真诚的师生对话,搭建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例如,学习亲情主题课文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的温暖故事,用语言表达对家人的爱,在情感分享中深化 “感恩父母” 的道德认知。
结束语
在德育与语文教育融合的背景下,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小学语德融合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与方法。其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 的理念,能有效破解当前语德融合 “割裂、脱离生活、方法单一” 的问题。未来,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深化对陶行知思想的理解,将其与语德融合实践深度结合,通过挖掘生活素材、设计实践活动、营造情感氛围,让语文教育与德育真正融为一体,实现 “以语润心、以文育德” 的育人目标,助力小学生在语言学习与品德滋养中健康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义雄. 刍议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生活教育, 2024, (12): 75-76.
[2]邹斌. 将陶行知思想渗透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5, 9 (01): 91-92.
[3]杨蕾蕾. 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如何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25, (01):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