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画说吴韵:初中美术吴文化精神美育的智能化路径与价值实现研究
袁婷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引言
随着AI 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资源整合、互动体验、个性化教学等方面的优势,为吴文化精神美育提供了全新的创新方向。开展AI 赋能下初中美术吴文化精神美育的路径与价值研究,不仅能丰富美育教学手段,更能深化学生对吴文化精神的理解,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AI 赋能初中美术吴文化精神美育的核心路径
(一)AI 驱动的吴文化美育资源整合与呈现
AI 技术可实现吴文化美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多元化呈现,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素材。通过AI 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可系统整合吴文化相关的艺术资源,如苏州园林建筑纹样、桃花坞木版年画、惠山泥人造型、吴门画派作品等,建立结构化的吴文化美术资源库,并对资源进行分类、标注与关联,方便教师快速检索与调用。同时,借助AI 的三维建模、虚拟现实(VR)技术,可将平面化的吴文化艺术资源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内容,如通过 VR 还原苏州园林的空间布局与审美意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直观感受吴文化的建筑美学。
(二)AI 支撑的个性化美育教学与互动
基于AI 的学习分析功能,可通过采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行为数据,如作品创作风格、对吴文化元素的偏好、学习进度等,分析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理解水平,为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与资源,如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推送吴文化元素认知类内容,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推送吴文化主题创作挑战任务。此外,AI 互动工具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参与感,如 AI 绘画辅助工具可引导学生尝试融入吴文化元素的创作,实时提供技法指导与反馈;AI 问答机器人可解答学生关于吴文化背景、艺术特点的疑问,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吴文化美育的主动参与热情。
(三)AI 辅助的吴文化美术创作与评价
AI 技术可在吴文化美术创作与评价环节提供有效辅助,推动美育过程的闭环优化。在创作环节,AI 可作为创作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将吴文化元素与现代美术形式结合,如通过AI 色彩搭配建议功能,为学生提供符合吴文化审美特质的色彩方案;利用AI 构图分析工具,指导学生在作品中合理布局吴门画派的笔墨元素或桃花坞年画的图案结构,降低创作难度,提升创作信心。在评价环节,AI 可构建多维度的美育评价体系,从文化元素运用、审美表达、创意呈现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客观分析,生成评价报告,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AI 赋能初中美术吴文化精神美育的价值实现维度
(一)文化传承价值:深化吴文化精神理解与认同
AI 赋能的吴文化美育可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认同吴文化精神。通过AI 构建的沉浸式体验场景与多元化资源,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吴文化中“崇文重教”“精致典雅”“务实创新”的精神内涵,如在虚拟苏州园林中体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理解吴文化对自然与人文融合的追求;通过AI 辅助的创作实践,学生主动挖掘吴文化元素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寓意,将文化理解转化为艺术表达,在创作过程中形成对吴文化的情感认同,进而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实现吴文化精神的有效传递。
(二)审美提升价值: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力
AI 赋能的吴文化美育能够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在审美感知层面,AI 呈现的多元化吴文化艺术资源,可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吴文化美术作品,提升对吴文化独特审美风格的感知力;在审美判断层面,AI 辅助的评价与赏析环节,引导学生学习从文化背景、技法特点、情感表达等维度分析作品,形成理性的审美判断标准;在审美创造层面,AI 辅助的创作过程,鼓励学生将吴文化审美特质与个人创意结合,通过实践提升审美表达与创新能力,实现从“感知美”“判断美”到“创造美”的审美能力进阶。
(三)教学创新价值:推动初中美术美育模式变革
AI 赋能为初中美术吴文化美育带来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提升美育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传统美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与方法较为固定,而AI 赋能下的美育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个性化资源推送、互动式学习体验,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三、保障AI 赋能初中美术吴文化精神美育效果的措施
(一)构建优质吴文化AI 美育资源体系
优质的资源体系是 AI 赋能美育的基础,需系统规划与建设吴文化 AI美育资源。教育部门与学校可联合文化机构、科技企业,共同开发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吴文化美术资源,确保资源的文化准确性与教育适用性,如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吴文化艺术作品,制作VR 体验内容与AI 互动素材;同时,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定期补充新的吴文化研究成果与艺术形式,保持资源的时效性与丰富性;此外,规范资源的版权管理,保障资源使用的合法性,为AI 赋能的吴文化美育提供稳定、优质的内容支撑。
(二)提升教师AI 美育应用能力
教师是 AI 赋能美育的关键执行者,需加强教师 AI 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可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内容涵盖AI 美育工具的操作方法、吴文化资源的整合技巧、AI 辅助教学的设计策略等,帮助教师掌握将 AI 技术与吴文化美育融合的方法;组织教师参与AI 美育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教师与科技企业、高校合作,参与吴文化AI 美育项目研发,提升教师对AI 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创新能力,确保AI 技术能够在教学中有效落地。
(三)完善AI 美育评价与反馈机制
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可保障AI 赋能美育的持续优化。建立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除AI 自动评价与教师评价外,纳入学生评价与家长反馈,全面了解 AI 赋能美育的实施效果,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 AI 教学工具的使用体验,通过家长会反馈学生在吴文化认知与审美能力上的变化;定期对AI 赋能美育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AI 工具应用方式。
结束语
AI 赋能为初中美术吴文化精神美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资源整合与呈现、个性化教学与互动、创作与评价辅助等路径,在文化传承、审美提升、教学创新等方面实现重要价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了创新思路。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深化,AI 与吴文化美育的融合将更加深入,有望培养出更多兼具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的青少年,为吴文化精神的传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琳琳.AI 画笔:初中美术课堂中传统与数字艺术的碰撞融合[J].读写算,2025,(23):136-138.
[2] 关昕. 基于 AI 应用的初中美术立体构成作业探究[J]. 智力,2025,(20):196-198.
[3]包致远.AI 绘画工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