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作者

姜心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学科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要求各学科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自身的思政价值,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教学全过程。数学学科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发展历程中蕴含着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其知识体系中体现着辩证思维、理性精神等重要思想,这些都为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融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当前数学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因此,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探索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大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数学教学,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学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逻辑、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修养的协同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升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

传统数学教学往往聚焦于知识的传递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科本身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大思政教育理念为数学教学拓展了育人维度,通过挖掘数学学科中的思政资源,如数学史中的爱国科学家事迹、数学理论中的辩证思想等,能够让数学教学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赋予教学更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深度,使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挥出更强的育人作用,提升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三)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化

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创新,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封闭性,构建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全方位革新,能够推动数学教学跳出传统框架,探索更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路径。同时,这种创新实践也为其他学科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借鉴,助力整个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大思政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重构融合思政的教学目标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数学教学目标需要进行重构,在原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上,增设思政育人目标,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思政育人目标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明确具体的培养方向,例如,通过数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担当,让教学目标既体现数学学科的专业性,又凸显思政教育的引领性。

(二)挖掘融入思政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思政育人的载体,需要深入挖掘数学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与数学知识有机融合。一方面,梳理数学史内容,筛选出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素材,如我国古代数学成就、近现代数学家为国家数学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等,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分析数学理论和方法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的辩证统一、概率统计中的理性思维等,将这些思想与思政教育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性精神等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的思政内涵。

(三)创新渗透思政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现大思政教育理念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关键。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渗透思政教育。例如,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社会现实、国家发展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模仿数学家的研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毅力;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数学应用案例,如数学在航天工程、疫情防控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大思政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实践的保障策略

(一)加强教师思政素养与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导者,其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大思政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效果。学校应加强对数学教师的培训,一方面,通过思政专题学习、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让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开展教学能力培训,指导教师掌握挖掘数学思政资源、设计融合思政的教学方案、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技巧,提升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为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导向和保障。应改变传统以知识掌握程度为核心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将思政育人效果纳入评价范围。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解题能力,还应涵盖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评价主体应实现多元化,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实践不断优化。

(三)搭建协同育人的教学平台

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需要多方力量协同参与,搭建协同育人的教学平台至关重要。学校应加强与社会机构、科研单位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科研工作者走进课堂,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及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同时,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整合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数学教学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渠道,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的合力,保障数学教学思政融合实践的顺利推进。

结束语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数学教学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将大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还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通过重构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路径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并依靠加强教师培养、完善评价体系、搭建协同平台等策略保障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实现数学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未来,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进一步挖掘数学学科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让大思政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家玲,杨彦敏.大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指导作用[J].高教学刊,2025,11(19):173-177+182.

[2]王瑞莲.大学数学《线性代数》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4,22(01):59-61.

[3]李继成,赵小艳,李艳馥,兰莹莹.凝练大学数学教改课题,引领指导大学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J].大学数学,2023,39(0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