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李佳新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振兴街第二小学 110000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围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展开深入探讨。
二、创设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教学情境要富有童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动画等形式来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乘法口诀”时,创设“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情境,孙悟空每次念一句咒语就会打死几个妖怪,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乘法口诀。这种有趣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生活性原则
教学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选取素材,如家庭购物、校园活动等。比如,在“统计”教学中,让学生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爱好等信息,这样的情境学生熟悉且易于理解,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启发性原则
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中,教师先展示生活中一些三角形结构的物体,如自行车车架、篮球架等,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三角形的结构呢?”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结构与其他图形结构的不同,从而探究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四)适度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也不能过于复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情境的难易程度。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情境可以简单直观一些,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高年级学生,情境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逻辑性和抽象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1. 以生活场景为背景
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比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创设“小小商店”的情境,在教室里摆放一些文具、玩具等商品,并标上价格。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2.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平均数”教学时,让学生计算自己一周内每天的零花钱平均数,并思考如何合理安排零花钱。通过解决这样的生活问题,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管理自己的生活。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1. 动画演示
借助动画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通过动画演示将圆分割成若干个小扇形,然后把这
些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直观地看到圆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视频展示
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比如,在“位置与方向”教学中,播放一段学生去公园游玩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公园内各个景点的位置以及学生行走的路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并学会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走路线。
(三)通过故事创设情境
1. 童话故事
利用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中,创设“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情境:猪八戒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 4 份,他吃了其中的 1 份,觉得不够,又把同样大小的一个西瓜平均分成 8 份,吃了其中的 2 份,然后问学生:“猪八戒哪次吃的西瓜多呢?”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数学历史故事
讲述数学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圆周率”教学中,讲述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对圆周率有更深刻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四)借助游戏创设情境
1. 数学游戏竞赛
组织数学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20 以内加减法”教学中,开展“加减法抢答比赛”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出示加减法题目,学生抢答,答对一题得一分,最后统计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评选出获胜小组。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提高了加减法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角色扮演游戏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认识图形”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然后让其他学生根据“图形”的描述(如“我有三条边”“我有四条边且四条边都相等”等)来猜出是什么图形。这种角色扮演游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五、结论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通过遵循趣味性、生活性、启发性和适度性等原则,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通过故事和借助游戏等多种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
[3]杨慧、张维忠.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J].中小学数学(中学版),2008(7、8)
[4]罗增儒.教学效能的故事高效课堂的特征[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