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行”促“知”,以“知”塑“行”

作者

何婧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儿园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强调了“德”在人的德智体美诸多素质中的核心地位,教育、科研、管理都要为“立德”服务。另一方面,“立德树人”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都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只有把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结合起来,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增强“立德树人”的整体效应。陶行知先生将“知行合一”应用在教育上,衍生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一、以“理”奠基:以陶行知理论,构建幼儿德育基础。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相信生命是人生之本,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在读书之后得到新的认识,要学会将自己所学会的东西应用到人生之中。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并非单纯地说生命,除了人所生存的地方,它也是生命的一份子,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都是生命,这些都值得我们加以研究。陶行知的目的在于教导人类如何求得生命的智慧,唯有从生命中汲取智慧,方能为生命服务。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是学校”和“人生是教育”是陶行知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学校的条件是有限度的,教师设备也是有限的,这样下去,会使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而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在言行举止和待人处事上也能取得长足的进展。在许多人看来,陶行知的观点过于理智了,学校和社会就像是两个独立的人,如果一个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那就会慢慢的消亡。陶行知对此作了强烈的反驳,他指出“社会就是学校”,社会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这并非鼓励同学们排斥学校,而在于强调好的学校按社会的需求来开办,也就是要办好社会所需的学校。

(三)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观点是:“对事情的评价,有助于促进自己的进步,对别人的影响,就是对别人的教育。”教学做是三大阶段的学习,总结了整个学习的整个历程,即从学到用的一个实践的历程。它的意思还是来自于生命。陶行知对人生的学习观念非常清楚,他相信,唯有将生命教育视为中国的教育,方能使我们的教学得以发展。

二、启幼“探”陶: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作用的初步探索

(一)促进幼儿教育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的“人生是教育”思想,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一个辅助性的角色。通过对生命的认识,从生命中寻找到新的认识,丰富了儿童的认知,提升儿童的幸福感。对于人类来说,我们视线所及的地方都是生命。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从一开始的只学习知识,到了后期的学习和玩耍的融合。在中国父母的教育观念上,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早期的教学中,儿童由于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而不能专心,这时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吸引孩子“入境”,比如安排一个场景演出,让孩子们在演出的时候猜出演员扮演的角色,然后慢慢地进入老师所创造的环境;一旦他能发现你所扮演的人物,并且融入你的情感,他就会对事情有兴趣。另外,老师们还发现了一些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比如,可以增加棋类游戏的渗透,让孩子们察觉到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棋类游戏中,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在玩耍中提升自己,并有所收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会感知到生活中的乐趣,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验,这对于他们未来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实现教学环境的生活化

儿童的学习不仅仅是在上学,家里也是他们的主要学习环境。父母要在孩子不在上学的时候进行一些关于学习的工作,例如:让孩子们描绘高楼的形状,云朵的形状,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具体的形象,让孩子进行抽象的思考。另外,从不同的生活琐事中,注意孩子们在哪些方面的特长,并加以强化,从而实现对孩子优点的发扬。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会比同龄人更阳光更有思想。在对待陌生人时,孩子们的反应会反映出他们的个性特征,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洒脱,就说明他们不会拒绝新的生活。一些孩子在与陌生人交往中表现出腼腆和害羞,这会影响到他们与他人沟通,因此父母要特别关注他们。儿童在心理上的轻松和有了浓厚的兴趣后,其学习成效将是非常明显的。

(三) 形成幼儿活动的自主化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当今世界的教育观念的中心。“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证明一个人的真实。”现在的大学,倡导的是全面的素质,杜绝死读书、读死书。儿童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让他的实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让孩子自己消化、领悟知识,从而消除了生搬硬套的现象。儿童学习积极地使用自己的头脑,持续地思索和反省,增强了思想的严密性,也学习到了自己的知识。例如:消防安全疏散演练,老师讲授规则并进行一次排练,孩子们自行组织,在没有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随意排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孩子们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棋类游戏有效的渗透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先教幼儿如何去完成下棋,其次,再让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学习,最后,让幼儿自己操作一遍,这样,幼儿就把下棋的操作牢牢的记在了脑海里。正是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成功的帮助了幼儿以最短的时间掌握知识。

三、以“知”启育:陶行知理论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陶行知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他相信,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从书中学到的,在孩子们的教育中,更要重视实际的学习。幼儿是我国新一代的顶梁柱,对幼儿进行早期记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的学习要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运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可以吸收更多的信息。陶行知三条教育政策的内涵是一致的,它们在整个教育进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今天,我们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这对于我国的未来建设有着极为显著的现实意义,而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融入到幼儿教育中,更是可以让幼儿以轻松的方式学习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这比起传统的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四、结语

幼儿园德育是后期校园德育的重要基石,是儿童构建道德观和人生观重要的影响因素。把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应用于学前教育,既增强了儿童的乐趣、学习的兴趣,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育德渗透到各个方面。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行导人,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在陶行知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幼儿会将学习和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快乐中感知生活,学习知识,不断进步,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李心湄.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游戏化的指导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1):235.

[2]郭雪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研究[J].才智,2016,(27):177.

[3]骆郁廷 郭莉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