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吴地方言的民间游戏活动实施策略的探索

作者

周程程

江苏省苏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儿园浪花苑分园

引言

吴地方言与民间游戏活动均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存在天然的契合性——许多传统民间游戏本身就依赖方言的语言节奏、韵律与独特表达来开展。这一探索对于保护地域文化多样性、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为文化活动设计提供新的方向。

一、基于吴地方言的民间游戏活动开展的意义

(一)助力吴地方言活态传承

吴地方言承载着吴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生活智慧,其独特的语音、词汇与语法是地域文化的鲜活印记。基于吴地方言开展民间游戏活动,能为吴地方言搭建常态化的使用平台,让参与者在游戏互动中自然接触、学习方言。相较于单纯的方言教学,游戏活动更具趣味性,能降低参与者的学习压力,激发其主动使用方言的意愿,使吴地方言在日常活动中得到传承与延续,避免方言因缺乏使用场景而逐渐消亡。

(二)丰富民间游戏活动文化内涵

传统民间游戏活动多以娱乐、健身为主要目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呈现相对不足。将吴地方言融入其中,能为民间游戏活动赋予新的文化维度—游戏的规则讲解、互动交流、口令指令等环节均采用吴地方言,让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娱乐体验,还能感受吴地方言的语言美感与背后的文化寓意。这种结合使民间游戏活动从单纯的“玩”升级为兼具文化体验与娱乐功能的活动形式,提升了民间游戏活动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

(三)促进参与者综合能力发展

基于吴地方言的民间游戏活动通常需要参与者进行语言交流、团队协作、肢体运动等,能多维度促进参与者能力发展。在语言层面,参与者通过听、说吴地方言,提升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在社交层面,游戏中的互动协作能培养参与者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与规则意识;在身体素质层面,部分民间游戏需要肢体运动,可增强参与者的身体协调性与运动能力。此外,活动还能激发参与者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基于吴地方言的民间游戏活动实施策略

(一)筛选适配的吴地方言与民间游戏资源

开展基于吴地方言的民间游戏活动,首要任务是筛选适配的资源。在方言资源筛选上,应优先选择语音辨识度高、词汇通俗易懂、具有代表性的吴地方言片段,避免选用生僻、复杂的方言表达,确保不同年龄段、方言基础的参与者都能理解与运用。在民间游戏资源筛选上,需挑选规则简单、互动性强、易于与方言结合的游戏类型,如口令类游戏、猜谜类游戏、协作类游戏等,同时兼顾游戏的安全性与趣味性,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设计分层化的活动实施流程

考虑到参与者的年龄、方言基础、认知水平存在差异,需设计分层化的活动实施流程。在活动导入环节,针对方言基础薄弱的参与者,可通过方言儿歌、方言故事等形式,先让其熟悉吴地方言的语音节奏与基本词汇;针对方言基础较好的参与者,可直接介绍游戏规则与方言指令,快速进入游戏环节。在游戏开展环节,设置由易到难的梯度——初期开展简单的方言口令游戏,让参与者适应方言与游戏的结合;中期增加游戏难度,如加入方言猜谜、方言协作任务等;后期则鼓励参与者自主用方言改编游戏规则或创作游戏内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活动总结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参与者的表现,采用个性化的反馈方式,如对基础薄弱者给予鼓励与基础方言知识补充,对能力较强者提出更高的文化探索要求。

(三)搭建多场景的活动开展平台

为扩大基于吴地方言的民间游戏活动覆盖面,需搭建多场景的活动开展平台。在学校场景中,可将该类活动融入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或传统文化课程,利用校园的教育资源,系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接触与学习;在社区场景中,借助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等场地,定期组织面向居民的民间游戏活动,吸引不同年龄段的社区成员参与,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在线上场景中,可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发布吴地方言民间游戏的玩法教程、活动精彩片段,鼓励网友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同时搭建线上互动社群,促进参与者交流分享,打破时空限制,扩大活动影响力。

三、基于吴地方言的民间游戏活动实施的实践反思

(一)实践成效

通过实施基于吴地方言的民间游戏活动,取得了多方面成效。从方言传承层面来看,参与者对吴地方言的认知度与接受度显著提升,主动使用吴地方言的频率增加,部分参与者开始主动了解方言背后的文化故事,推动了吴地方言的活态传承;从游戏活动层面来看,民间游戏活动因融入吴地方言而更具吸引力,参与人数与活动参与热情明显提高,民间游戏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多认可;从参与者发展层面来看,参与者的语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化认同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实现了活动的教育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二)存在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资源整合不够深入,目前对吴地方言与民间游戏资源的挖掘多停留在表面,对二者结合的文化逻辑、历史渊源探究不足,导致活动的文化深度有限;二是活动参与的持续性不足,部分参与者因方言学习难度、活动形式单一等原因,难以长期坚持参与,活动的长效性有待提升;三是专业指导力量薄弱,开展活动的组织者多缺乏方言研究与游戏设计的专业知识,在方言准确性把控、游戏活动创新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活动质量。

(三)改进方向

针对实践中的问题,需从三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深化资源整合与研究,联合方言专家、民俗文化研究者,系统挖掘吴地方言与民间游戏的文化关联,梳理二者结合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将其融入活动设计,提升活动的文化深度;其次,优化活动形式与激励机制,根据参与者反馈,定期更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增加活动的新鲜感与挑战性,同时设立合理的激励措施,如颁发文化传承小使者证书、开展活动成果展示等,提高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最后,加强专业指导团队建设,通过邀请专家培训、组建专业志愿者团队等方式,提升活动组织者的方言素养与游戏设计能力,确保活动在方言准确性与活动创新性上达到更高水平。

结束语

基于吴地方言的民间游戏活动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尝试,其实施过程既推动了吴地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又为民间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在实践中存在资源整合不深、参与持续性不足、专业指导薄弱等问题,但通过持续优化实施策略,不断深化资源研究、创新活动形式、加强专业建设,该类活动必将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袁爱琴.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策略研究[J].教师博览,2025,(27):73-75.

[2]王艳萍.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渗透[J].教师博览,2025,(27):85-87.

[3] 方玲. 儿童视角下民间传统游戏的传承与创新实践[J]. 读写算,2025,(29):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