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胡小琴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文言文篇幅相对短小,但极具艺术美感,用词精炼、内涵深刻,是无数古代文人智慧、情感、精神价值的结晶。文言文的应用场景与小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相去甚远,对教师而言,文言文教学相对困难。但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文言文中蕴含着诸多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新时代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充分挖掘出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育人价值,在为学生讲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与道德意志。因此,如何在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教育目标的教学环境下,创新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师必须解决的难题。
1 核心素养导向下优化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1.1 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由诸多专家学者认真挑选后编排进教材之中的,此类文言文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剖析文言文,是培养学生母语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穿越时空长河,与诸多先贤对话、沟通的过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文言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汉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极有必要。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会带入个人的思维,使传统与现代的思想进行碰撞,能够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学生慢慢理解、感知传统文化,最终继承传统文化。
1.2 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必须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导向,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文学审美,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这 4 大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打造更具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文言文中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各类风趣、幽默的文言文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文学审美,而文言文独特的价值观也能够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2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原则
2.1 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年龄特征、行为特征以及现实学情,注重文言文教学中的趣味性。大部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往往以讲学法开展文言文教学,带领学生翻译字词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意,逐字逐句地在课堂中为学生串讲,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文中大意。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并未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文言文大多晦涩、难懂,在被动的听讲下,学生很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心态,不愿意学或不想学。此外,绝大部分文言文十分优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学生背诵全文。学生在不理解文章实意的基础上盲目背诵,也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愈发不爱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文言文的解读之中,以兴趣作为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成果。
2.2 指导性原则
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要求学生生硬地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学生通过朗读文章,分析上下句的逻辑关系,辨别文章的真实含义,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多方互动,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交流、讨论之中,分析文言文的实际含义,使学生不再害怕学习文言文、真正喜欢上文言文,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3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3.1 优化文言文教学情境,激活学生主动性
在党建文化的引领下,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以主观意愿驱动学生的学习行为。此时,教师需要结合本课的教育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瑰宝,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一旦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便会导致文言文的学习陷入恶性循环。因此,为学生创设符合本课学习内容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法,降低教学难度,并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导入白话文情境,先让学生在相对熟悉的语言环境下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堂之中。利用白话文,创设语文课堂中的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精卫填海》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设计中国神话传说的故事演讲赛,以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分别讲述一个中国神话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神秘莫测的神话体系之中。引入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时,先询问班级中的学生是否有人知道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大概讲了什么?让学生用白话文的形式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再对照课文中的文言文内容逐一讲解,便能够降低本课的教学难度,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文言文精练的语言特征。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打造课堂中的媒体情境,文言文难以理解的地方不仅在于各字词的解释,还在于文言文中的文学意境。大多数作者在书写时会引经据典,并赋予各字词或语句独特的精神价值,而此类相对抽象的文学意境,恰恰是学生的理解难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学生也无法凭空想象自己认知以外的事物,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打造课堂中的媒体情境,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表现形式,营造课堂中的文化氛围或在课堂中实现情境再现,可以让学生在环境与气氛的感染下,体会文章的精髓。例如在《伯牙绝弦》一刻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琴曲,并配上中国风浓厚的背景图,带领学生走入中典音典音乐文化的氛围之中。
3.2 设计文言文朗诵活动,培养学生语感
朗诵、吟诵始终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朗读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知古文的写作方式。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言文的课后第一题,都是要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或背诵全文。通过文言文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规定。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学生以抑扬顿挫的朗读方式,品味文言文的核心情感价值,注重正确的字词读音以及文言文的语调、韵律,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文言文的艺术美感,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字词读音,文言文中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极多,而此类字词的读音又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必须要让学生记住每一个字、词的正确读音,以字正腔圆的模式朗读文章。其次,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言文的停顿以及节奏。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若出现断句错误,那么学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及认知,都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划分文言文的停顿、节奏。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入韵味,真正领悟文言文的词句美感。在文言文中,有诸多语气助词或特殊句式,在朗读时,教师需要先为学生领读、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语
,理解文言文中各类虚词、语气词的含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规范,感悟文言文的音律之美,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韵味。
朗读活动还可以与游戏教学法结合。例如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演绎的乐趣,以改变语文课堂的传统形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如《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扮演旁白、有的学生扮演小儿,实现分角色朗读。此类分角色朗读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重现两小儿辩日的场景,加深学生对本文的认知与理解,还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
3.3 强化文言文学习指导,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较高,这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强化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为学生讲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独立理解文言文的词句意思,掌握阅读文言文、查阅文言文字词含义、挖掘文言文深层内涵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主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插图教学法或注释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并在课堂中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讨论空间,或开展课堂的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文中的含义,最后再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可以自主查阅自己的解释是否到位。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意愿,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思维,与此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答案被教师认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爱上文言文学习。
例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文的教学中,教材中配上了插图,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本课教学时,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随后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下方的注释,在小组范围内讨论文章的意思,并完成逐句、逐段的翻译。这时,教师也可以开展组间竞赛活动,不同的小组分别解释不同的自然段,在最短时间内,准确率最高的小组可获得胜利。此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注释来了解文章的大概含义,也能够通过教材中的插图理解部分字词的意思。例如“ 多子折枝” 这一词,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但课本中的插图中明确画出了,是李子树上的果实数量过多,压弯了枝条。所以,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遇到困境,教师也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插图,便可以轻易得出“ 多子折枝” 这一词的意思。另外,学生主动分析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也能够积累更多的词汇量,还可以降低学生日后的学习难度。
除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外,教师还可以加强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党建赋能,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背后的深层含义与情感价值。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体会到古代先贤的哲学思想,真正跨越时空,实现与先贤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及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例如在学习《纪昌学射》这一篇文章时,在本文教学完毕后,教师需要让学生认真思考,练好眼力与学好射箭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纪昌又是如何练习射箭的呢?如果将学习射箭这件事换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那么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哪些道理?借由教师的问题引导,最终让学生了解到在学习中要认真刻苦、盯紧目标不放松,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高贵品质。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始终是一项难点。立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大意,还需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从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随后,以朗读活动培养学生语感,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艺术之美,最后加大课堂中的指导力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育人价值与文言文中丰富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邢鹏,纪阿妮.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2,(01):92-94.
[2]沈丽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40):24.
[3] 项飞霞. 浅析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反思与探究[J]. 求学,2021,(36):65-66.
[4] 何雅娟. 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 当代家庭教育,2021,(23):7-8.
[5]刘雯.部编版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导师:潘洪建;庄惠芬.扬州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