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策略研究与应用

作者

张灵吉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引言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注重整合单元内的词汇、句型、话题等要素,构建连贯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语言认知。然而,传统单元教学常存在内容碎片化、任务设计零散、语言运用场景脱节等问题,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以具体语言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运用语言,其理念与单元整体教学“整合性、实践性”的需求高度契合。

一、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现状与任务型教学的适配性

(一)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现状特征

教学过程中,教师常按“词汇讲解—句型操练—对话模仿”的流程进行单课时教学,单元内各课时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单元话题的系统认知。任务设计多为孤立的练习活动,如单词拼写、句型填空等,缺乏与真实生活场景的结合,学生仅能机械记忆知识,难以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语言。

(二)任务型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适配点

任务型教学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存在三方面核心适配点。一是目标一致性,二者均以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目标,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整合内容为语言运用搭建系统框架,任务型教学通过具体任务为语言运用提供实践载体,形成“框架 ;+ 实践”的协同效应。二是内容整合性,任务型教学可围绕单元整体话题设计系列连贯任务,将单元内分散的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融入任务中,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避免教学碎片化。三是实践导向性,二者均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单元整体教学提供完整的语言运用场景,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在任务实践中主动运用语言,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深化语言理解与运用。

(三)传统单元教学对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局限

从教学内容看,单课时碎片化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将单元内的知识串联成体系,无法形成完整的语言知识框架,影响语言运用的连贯性与准确性。从教学方法看,“讲解—操练”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自主思考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仅能掌握基础语言知识,难以提升灵活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习场景看,教学任务与真实生活脱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语言知识无法迁移到生活场景中,导致“学用分离”,无法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一)整合单元知识,构建系统语言认知

任务型教学能有效整合单元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语言认知。围绕单元整体话题设计的系列任务,可将单元内的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有机串联,如以“SchoolLife”单元为例,设计“制作校园地图”“介绍我的校园生活”“规划校园活动”等连贯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反复运用单元核心词汇与句型,逐步形成对“校园生活”话题的系统认知。这种整合式的任务设计,能避免知识碎片化,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形成完整的语言知识框架,为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提升语言实践能力

任务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升语言实践能力。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任务,如小组合作完成项目、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自主思考如何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如在“购物”主题任务中,学生需主动运用购物相关词汇与句型进行交流,协商商品选择、价格讨论等,这一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沟通协作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衔接生活场景,实现语言知识迁移

任务设计多以真实生活场景为背景,如“家庭聚会”“外出旅行”“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任务中学习语言,如在“外出旅行”单元任务中,学生需运用交通、住宿、饮食等相关语言知识规划旅行路线、预订酒店、与他人沟通,这种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任务,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实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语言知识迁移到生活场景中的能力,实现“学用结合”,真正提升语言运用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三、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立足单元主题,设计层级化任务链

任务链设计需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基础任务逐步过渡到综合任务。基础任务聚焦单元核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词汇认读、句型模仿等;进阶任务侧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如简单对话创编、信息整理等;综合任务则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与问题解决,如项目式学习、情境表演等。通过层级化任务链,让学生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同时确保任务与单元整体目标高度契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系统提升。

(二)优化任务实施流程,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任务实施流程,能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任务型教学效果。任务实施可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准备—任务执行—任务总结”四个环节。任务导入阶段,教师需清晰呈现任务目标与要求,激发学生兴趣;任务准备阶段,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单元相关知识,小组讨论任务完成思路;任务执行阶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实践时间,教师仅作为引导者提供必要帮助;任务总结阶段,组织学生展示任务成果,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针对性点评与补充。通过清晰的实施流程,让学生在任务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完善任务评价体系,关注综合能力发展

完善任务评价体系,是保障任务型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评价需突破传统“知识导向”的评价模式,构建“过程 + 结果”“知识 + 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如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结果评价关注任务成果的质量,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任务完成的完整性等。

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为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其在整合知识、激发主动性、促进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价值,能有效破解传统单元教学的困境,推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在应用过程中,需注重任务设计与单元主题的契合性、实施流程的合理性、评价体系的全面性,确保任务型教学真正服务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母晓芬,任毓花.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以“Unit2Whattimeisit?”为例[J].新课程,2025,(24):93-96.

[2] 吴香 玲 . 新 课标 指 引下 的小学 英 语单 元整体 教 学 —— 以Unit5Myclothes 为例[J].新课程,2025,(24):129-132.

[3]关慧如.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2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