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自然教育的天空菜园:中班幼儿种植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

作者

边怡君

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自然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天空菜园作为幼儿园利用屋顶空间打造的自然教育场景,为幼儿接触自然、参与劳动提供了独特载体。中班阶段是幼儿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胡萝卜种植活动周期适中、操作难度符合中班幼儿水平,适合作为课程核心内容。基于此,本研究结合自然教育理念,开发并实践中班幼儿胡萝卜种植课程,通过让幼儿亲历播种、养护、收获等环节,帮助幼儿在与自然的互动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体系。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幼儿与自然接触的机会逐渐减少,“自然缺失症”问题日益显现。天空菜园的建设能够弥补幼儿园户外空间不足的局限,为幼儿创造贴近自然的活动环境。此外,中班幼儿对植物生长过程充满好奇,但现有种植活动多以教师主导为主,幼儿参与度较低,难以充分发挥自然教育的价值。因此,开发以胡萝卜种植为核心的天空菜园课程,既是应对幼儿自然接触不足问题的需要,也是优化幼儿园种植活动形式的重要举措。

(二)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本课程以自然教育理论为核心指导,该理论强调幼儿应在自然环境中通过直接体验获得知识与情感发展,主张让幼儿自主探索自然现象。同时,课程还借鉴了生活化教育理论,将胡萝卜种植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理解知识、提升能力。此外,多元智能理论也为课程提供了支撑,课程设计注重通过观察、动手、表达等多种活动形式,满足幼儿不同智能发展的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

课程开发的总目标旨在通过胡萝卜种植活动,引导中班幼儿深入体验自然的奇妙与劳动的乐趣,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情感素养。具体目标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层面进行设定。认知目标上,期望幼儿能够掌握胡萝卜的生长过程、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等基础知识,建立起对植物生长的基本认识。能力目标则着眼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面对简单问题时的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实践基础。情感目标着重于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负责任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劳动的成就感和团队协作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幼儿不仅能够在知识、技能上得到提升,更能在情感和态度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原则

课程内容设计遵循适宜性、趣味性、实践性三大原则。适宜性原则体现在内容难度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播种时选择大小适中的种子、工具采用幼儿专用的安全工具;趣味性原则通过设计生动的活动形式实现,如为胡萝卜“制作成长记录卡”“给胡萝卜起名字”等,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实践性原则强调让幼儿亲历胡萝卜种植的全过程,从翻土、播种到浇水、除草,每个环节都让幼儿自主参与,确保幼儿获得真实的实践体验。

(二)课程内容的具体模块

课程内容分为“认识胡萝卜”“种植胡萝卜”“养护胡萝卜”“收获与分享胡萝卜”四个模块。“认识胡萝卜”模块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等活动,让幼儿了解胡萝卜的外形特征、食用价值;“种植胡萝卜”模块指导幼儿学习翻土、播种、覆土等基本种植技能;“养护胡萝卜”模块引导幼儿定期观察胡萝卜生长情况,学习浇水、除草、施肥等养护方法,并记录生长变化;“收获与分享胡萝卜”模块组织幼儿参与胡萝卜采摘活动,将收获的胡萝卜制作成食物与同伴、家人分享,感受劳动成果的喜悦。

(三)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

课程实施采用“幼儿主导、教师引导”的策略,教师在活动中扮演支持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种植环节,教师先示范基本操作方法,再让幼儿自主尝试,针对幼儿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在观察环节,教师为幼儿提供放大镜、记录册等工具,引导幼儿用绘画、语言描述等方式记录胡萝卜生长变化;在分享环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讨论,鼓励幼儿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发现与感受,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形成家园共育合力,延伸课程教育效果。

三、课程实践的成效与反思

(一)课程实践的积极成效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本课程通过胡萝卜种植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观察能力的提升。孩子们不仅能够主动观察到胡萝卜叶片颜色的细微变化和高度的生长,还能准确描述这些变化,显示出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动手能力的增强体现在多数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播种、浇水等种植过程,展现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实践技能。此外,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明显增强,责任感也有所提升,他们开始主动关心胡萝卜的生长状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看,这一课程丰富了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为其他种植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同时,它也进一步推动了天空菜园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为幼儿园的户外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空间。

(二)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课程时间安排不够灵活,受天气影响较大,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会导致户外养护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二是个别幼儿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幼儿在养护环节容易出现懈怠情绪,缺乏持续关注胡萝卜生长的耐心;三是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目前主要以教师观察记录为主,缺乏幼儿自评、同伴互评等多元评价形式,难以全面反映幼儿的发展情况。

(三)课程优化的改进方向

针对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后续将从三方面进行优化:一是调整课程时间安排,制定天气应急预案,如阴雨天气时开展室内“胡萝卜生长故事创编”“胡萝卜手工制作”等活动,确保课程连续开展;二是加强个性化引导,对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幼儿,通过分配“专属胡萝卜”“邀请同伴互助”等方式,激发其参与兴趣;三是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增加幼儿自评、同伴互评环节,如让幼儿用贴纸评价自己的种植表现,让同伴分享彼此的优点,使课程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结束语

基于自然教育的天空菜园中班幼儿胡萝卜种植课程,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为幼儿搭建了与自然互动的桥梁,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为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行路径。尽管课程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但通过持续优化与完善,未来该课程将更好地发挥自然教育的价值,帮助更多幼儿在亲近自然、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希望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经验,能为更多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相关课程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贾梦鸽.幼儿生活圈里的成长沃土与探索乐园——中班“我的小菜地”种植活动[J].幼儿 100(教师版),2025,(06):38-41.

[2]刘淑珍.种植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中班“种植向日葵”活动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25,(02):29-31.

[3]顾忆文.种植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自主劳动能力的实践[J].亚太教育,2024,(18):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