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高年级数学审题能力提升的本土化实践:以冀教版教材为例

作者

李书会

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 050021

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准确、高效的审题能力既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顺利解决数学问题,也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还存在审题不清、遗漏关键信息、误解题意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解题质量。冀教版教材在河北省及周边地区使用广泛,它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教学导向,其内容编排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开展基于冀教版教材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审题能力提升的本土化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冀教版教材内容,培养审题思维

审题作为学生对问题形成感知,以及总结、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需要学生在审题过程中通过细致阅读,理解题目中包含的数学符号、数学语言及逻辑关系,进而逐步培养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与洞察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冀教版教材的具体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审题训练,让学生借助复述题意推动思维发展,同时在复述中发现并理解题目的核心要素,慢慢形成系统的审题思维模式,增强学生对题目信息的捕捉与分析能力,有效提升他们的审题意识和解题能力 [1]。例如,五年级上册“方向与路线”单元中,教材借助火车站、儿童公园、学校、公交路线图等生活化场景,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行走路线。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这些路线图里选一幅来做复述训练。如“观察儿童公园各场馆位置示意图,以快餐店为观测点,各场馆在快餐店的什么方向?”学生逐句阅读题目要求,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路线中方向、距离、途经地点等关键信息。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常常会遗漏“米”这一单位,或者混淆“东偏北”与“北偏东”的角度表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他们对比教材原文,分析错误的原因,以此强化对数学术语和单位的敏感度。经过多次复述训练,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先找方向,再看距离,最后明确路线顺序”的审题思维模式,提高对方向与位置类题目的审题准确性。

二、利用冀教版教材的图文资源,教授审题方法

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有效审题的前提是他们能真正读懂题目,明白题目的意图和隐含条件。冀教版教材多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和问题,这不仅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能激发他们的审题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文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像,用标注的方式梳理文字与图片的关系,快速抓住重点,理解题目里的关键信息,逐步掌握从图像中提取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将审题过程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运用”,理清解题思路,提高审题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文对照标注法”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以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粉刷教室”的问题为例,教材配图给出了教室的立体示意图,图上明确标注了长、宽、高的相关数据和门窗位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在文字里圈出“长 8 米、宽 6 米、高 4 米”“门窗和黑板面积 25.4 平方米”等关键信息,再对照图片进行数据确认: ① 用箭头标注图片中对应的长、宽、高位置,明确认知“教室需要粉刷的是5 个面(地面不需要粉刷);② 在门窗区域标注“需扣除面积”字样,防止遗漏“减去门窗面积”这一隐含条件。借助图文互证的标注训练,学生能直观明白“表面积计算要结合实际场景调整”,慢慢学会“先分析文字关键词,再联系图片补充信息,最后标注隐含条件”的审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

三、依托冀教版教材的实践活动,强化审题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实践应重视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嵌入整体知识体系中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应用。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说,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在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理解和运用较抽象的数学题目时,常常要借助具体情境和实践操作加深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托冀教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设计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体验理解题目的背景和条件,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题目的理解,提升审题的精准度和解题的灵活性 [2]。冀教版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板块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生动载体。以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单元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调查学校各年级学生人数,计算近视率”的实践活动,将活动拆分成审题训练环节:先让学生明确核心问题,让他们复述“近视率”的定义(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在实践记录单中标注“分子为近视人数,分母为年级总人数”;再引导学生捕捉限制条件,发现教材中“只统计视力低于 5.0 的学生”这一隐含要求,避免将视力临界值的学生纳入统计;最后在收集数据后,让学生对照教材中的示例表格,检查自身数据是否符合“近视率 Σ=Σ 近视人数 ÷ 总人数 ×100% ”的计算规则。在实际调查操作中,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具象场景下直观理解“百分数计算要紧扣定义和范围”,将审题过程性书面文字延伸到实践体验,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知审题和实际操作的紧密关联,从而逐步形成“从问题出发 $$ 抓操作要点 $$ 验逻辑合理性”的审题路径,提高复杂情境下的审题精准度。

结语

综上所述,深入挖掘并灵活运用冀教版教材,教师能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让他们面对复杂问题时,迅速捕捉关键信息,理清解题思路,最终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继续深入挖掘冀教版教材中的资源,不断完善审题能力提升的实践策略,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融入高年级数学教学全过程,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杜秀珊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8):98-101.

[2] 赵亮 . 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方法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2,(0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