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林业部门推动智慧林业发展的问题挖掘及策略创新
杨洋
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人民政府 711400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传统林业管理方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智慧林业作为林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旨在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精准监测、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基层林业部门普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智慧林业的深入发展。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突破瓶颈、实现创新,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1 智慧林业的深度解析
1.1 智慧林业的内涵
智慧林业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林业生产、管理与服务全过程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强调以数据为核心驱动,构建集感知、传输、分析、决策于一体的智能体系,实现对林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生态系统的智能调控以及林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1.2 智慧林业的特点
智慧林业具有三大显著特征:一是高度集成化,涵盖遥感、GIS、无人机、传感器等多种技术手段;二是实时性强,能够实现对林业环境变化的即时响应;三是协同性高,要求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动配合。这些特点决定了智慧林业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具备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
1.3 智慧林业的重要意义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智慧林业不仅有助于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效率,还能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智慧林业展现出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和社会价值。
2 基层林业部门推动智慧林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2.1 发展现状概览
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纲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相关政策,为智慧林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已初步建立林地监测平台、病虫害预警系统等基础应用,但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中西部基层单位,智慧林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2.2 主要成效简述
已有试点地区通过引入遥感技术和无人机巡护,提升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的响应速度和准确率。同时,部分地方建立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巡林管理系统,提高了基层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些成果为后续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2.3 面临的挑战剖析
尽管取得一定进展,但基层林业部门在推进智慧林业过程中仍面临多重障碍。首先是技术适配性问题,许多先进设备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其次是人才结构失衡,既懂林业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极度稀缺;再次是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项目难以持续推进;最后是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限制了系统效能的发挥。
3 基层林业部门推动智慧林业发展的多维度策略
3.1 强化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基层林业部门应注重内部培训与外部引进并重。一方面,可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定期培训课程,提升现有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应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具备IT 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林业系统。此外,还可探索“科技特派员”模式,鼓励技术人员下沉一线,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
3.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财政支持仍是智慧林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建议地方政府设立专项基金,优先支持重点示范项目。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探索 PPP 模式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在此基础上,还需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3.3 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融合机制建设
打破信息壁垒是实现智慧林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应加快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推动各级林业管理部门之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同时,可依托云计算平台搭建区域级林业数据中心,集中处理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土壤参数等多元信息,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3.4 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提升林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针对基层实际需求,选择适用性强、性价比高的技术方案尤为重要。例如,在林火监测方面,可采用红外热成像与AI 识别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预警精度;在林木生长监测中,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现远程自动采集数据,减少人工干预。同时,应加强设备维护体系建设,确保技术落地后的稳定运行。
4 智慧林业建设的创新点深度剖析
4.1 技术融合创新
智慧林业的发展正逐步从单一技术应用迈向多技术协同集成,实现系统性智能化管理。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林业资源监测、林权管理与灾害预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森林火灾预测中,AI 算法可结合卫星遥感数据与地面传感器信息进行实时分析,提高预警准确性;在林地确权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不可篡改的林权登记系统,确保流转过程公开透明、数据安全可靠;而边缘计算则可在数据采集源头进行初步处理,减少中心服务器压力,提升响应效率。这种跨学科、多维度的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为基层林业部门提供了更高效、低成本的管理工具。
4.2 管理模式创新
传统林业管理模式以层级分明、集中决策为主,难以适应智慧林业对快速反应和动态调整的需求。因此,亟需探索扁平化、网格化的新型管理体系。通过将管理责任细化至乡镇或村级单元,建立智能巡护小组,配备移动终端设备,可实现任务分派、问题上报与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流程。同时,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如开发面向群众的监督举报平台,借助微信小程序或APP 实现全民共治,增强社会监督力量。此外,还可尝试“数字林长制”,依托大数据平台对各级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评估,推动责任落实由被动执行向主动治理转变,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效能和执行力。
4.3 服务模式创新
智慧林业不应仅服务于政府监管,更应成为服务林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平台。构建集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市场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例如,开发线上林业电商模块,打通林下经济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助力农民增收;设立专家在线问诊功能,提供远程诊断与技术指导,解决基层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还可通过平台发布林业补贴政策、项目申报指南等信息,提升政策透明度与落地效率。这种服务导向型模式不仅增强了智慧林业的社会价值,也有效提升了公众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为智慧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5 结论
智慧林业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基层林业部门作为政策执行的最前沿,其在智慧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尤为关键。面对当前存在的技术瓶颈、人才短板和资金约束,必须从人才培养、资金筹措、信息整合、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系统化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双重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整体效能。只有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层林业部门智慧林业发展路径探究[J]. 许乾.河南农业,2024(14)
[2] 智慧林业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 车宗菊.当代农机,2024(06)
[3] 数字化背景下智慧林业的发展路径研究[J]. 杨晓丽; 翁迪君.农业与技术,2024(11)
[4] 智慧林业管理技术在西北地区林业基层管理中的应用[J]. 权军年.现代园艺,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