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与深度学习融合路径探索
冯雪茹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 463000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历史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塑造。情境教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通过创设贴近真实历史事件的历史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体验中学习历史,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参与感。而深度学习则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表达,实现知识的深度加工和灵活运用。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探讨两者融合的具体策略与路径。
一、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应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贯彻到位。这些要求不仅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其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实践、体验、反思等过程深化对历史的认知。这为实现情境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空间。
二、情境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关系
(一)情境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或引入具有情感色彩、贴近生活的具体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其特点包括:情境的真实性、学习的主动性、意义的建构性和应用的实践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情境的创造者。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成效。以下是一些基于上述特点的具体实施策略:
1.1 情境的真实性
为了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代入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角色扮演等方式,构建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学习场景。例如,在历史课上通过模拟古代战场,让学生“穿越”体验历史事件;或者激励学生以五四运动期间爱国学生的身份感受这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真实情境。可以采取拉横幅、喊口号等形式参与到历史事件中去。
1.2 学习的主动性
情境教学鼓励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欧洲探险家、商人、船队成员和皇室的角度去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及目的,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理解该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进程。
(二)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表达等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和灵活运用。它强调知识的内在关联、问题的复杂解决以及个人意义的构建。
(三)两者融合的意义
情境教学与深度学习的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索、建构知识,通过解决真实或模拟的历史问题,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三、融合路径探索
(一)创设真实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一是利用多媒体资源,以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为手段,再现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如播放《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二是进行实物展示与模拟。利用文物复制品、历史地图、模型等实物资料,或利用虚拟现实
技术构建虚拟历史环境,让学生“走进”历史。三为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参与历史事件的模拟重现,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动机。
(二)构建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促进深度学习
学会设计探究性任务,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如“探究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影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史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完成任务,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补充,共同解决问题。鼓励开展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分析,如评价某个历史事件的利弊得失,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强化史料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精选史料是第一步。选取具有代表性、多样性的史料作为学习材料,包括原始文献、考古发现、历史著作等。其次重在阅读方法的指。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分析论证,培养其“史料实证”的能力。最后组织辩论会。围绕特定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辩论,通过辩论锻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论证和反驳的能力。
(四)融合跨学科知识,拓展学习视野
将历史学科与地理、语文、政治等文史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如通过诗歌欣赏理解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也可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历史思维引领社会现状,以社会现状解读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如讨论历史上的经济改革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更可以开展跨学科项目,组织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或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会议讨论历史上的重大国际事件。
四、实施策略与案例分享
(一)实施策略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情境设计者;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反馈。教学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鼓励师生共同开发教学资源。评价机制创新: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关注其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二)案例分享:以“辛亥革命”为例的情境教学与实践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背景、主要人物及事件经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重要会议或历史事件进行情境创设。学生分组研究辛亥革命的不同方面(如政治影响、思想启蒙等),收集资料并制作展示报告;举办小型研讨会或辩论会,分享研究成果。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成败原因、影响及局限性,最终实现史学的现实意义——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探讨其对现在中国的意义。最后,采用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及自我反思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合情境教学与深度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更是培养具有核心素养公民的重要途径。通过创设真实历史情境、构建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强化史料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训练以及跨学科知识融合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持续创新,高中历史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永生. “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研究——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为例[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2]芦哲.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境教学设计研究[D].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周缓缓. 高中历史新课标下的情境教学法运用研究--以石河子市A 中学为例[D].新疆:石河子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