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公路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与风险控制

作者

张春艳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029400

引言

在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公路工程作为经济发展的 “动脉”,其建设规模与复杂度不断提升。然而,公路工程施工常涉及山区隧道开凿、桥梁高空架设、大型机械协同作业等高危环节,加之工期压力、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安全隐患频发。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不仅是工程质量与进度的重要保障,更是践行安全生产理念、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对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一、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1 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建设

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基础。需建立涵盖施工准备、现场作业、竣工验收全流程的制度规范,明确各环节安全操作标准与流程。例如,制定机械设备使用规范,细化设备进场检验、日常维护、操作流程等要求;建立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对深基坑开挖、高边坡施工等高危作业实施严格审批与监管。同时,构建层级清晰的责任体系,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责任,将安全责任细化到部门与个人。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设立安全绩效考核指标,形成 “层层负责、人人有责” 的管理格局,确保安全制度有效落实。

1.2 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针对公路工程施工人员特点,设计分层分类的培训内容。对新入职人员开展基础安全知识培训,涵盖安全法规、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应急逃生技能等;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如起重机械操作、电气焊作业规范等,并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同时,定期组织全员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通过案例分析、模拟事故场景,增强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推送安全知识微课,方便施工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构建全方位、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1.3 安全监督与检查机制的建立

有效的监督检查是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的关键。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与定期综合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日常巡查由现场安全员负责,重点检查施工人员安全防护装备佩戴、临时用电安全、危险作业区域警示标识设置等情况;专项检查针对季节性施工、新技术应用等开展,如雨季防洪防汛检查、BIM 技术施工安全检查;定期综合检查由建设单位组织,联合施工、监理单位对工程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管理,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期限,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及时消除,保障施工安全。

二、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策略

2.1 施工前期风险识别与评估

施工前期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风险控制的前提。组建由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构成的风险分析团队,运用专家调查法、风险矩阵法等工具,从自然环境、施工工艺、设备材料、人员管理等维度,全面识别潜在风险。例如,分析山区公路施工可能面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复杂桥梁结构施工技术难度与安全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风险应对预案,优先处理高风险因素,为施工方案优化与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

2.2 施工阶段风险防控措施实施

施工阶段需将风险防控措施贯穿作业全过程。在现场管理方面,加强对重点部位与关键工序的监控,如隧道开挖支护、桥梁挂篮施工等,设置实时监测系统,对位移、沉降等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及时预警异常情况。在人员管理上,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规作业行为;通过班组安全晨会、安全交底等方式,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在技术管理层面,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与设备,如智能安全帽、塔吊防碰撞系统等,提升施工安全保障水平。同时,建立风险动态跟踪机制,根据施工进度与环境变化,及时调整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可控。

2.3 特殊环境与工况下的风险应对

公路工程常面临复杂特殊环境与工况,需制定专项风险应对策略。在高海拔、严寒地区施工,针对低温、缺氧等问题,采取保暖防寒、配备供氧设备等措施,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优化施工工艺,降低环境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影响。在水域环境施工,加强水上作业平台稳定性监测,完善船舶航行安全管理;制定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定期开展演练。对于改扩建工程中的交通疏导风险,科学制定交通组织方案,设置清晰的警示标识,安排专人指挥交通,确保施工与通行安全,有效应对特殊场景下的安全挑战。

三、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保障机制

3.1 安全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充足的安全管理资源是保障安全措施落实的基础。在人力资源方面,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与权限,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在物资资源上,保障安全防护设备、应急救援物资的足额配备与及时更新,如安全带、灭火器、救生设备等。在资金投入方面,设立安全专项资金,确保安全设施建设、风险防控技术研发、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建立资源动态调配机制,根据工程进度与风险变化,合理调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3.2 应急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是降低事故损失的重要防线。制定涵盖坍塌、火灾、触电等常见事故类型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响应流程与处置措施。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专业救援人员,并定期组织培训与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与周边医疗机构、消防部门的联动协作,建立快速救援通道。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评估与修订,结合实际演练效果与工程变化,优化应急流程,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实现事故发生时快速响应、有效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

3.3 安全文化与协同管理机制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与协同管理是提升安全管理效能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宣传周等活动,营造 “人人讲安全、处处保安全” 的文化氛围,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在协同管理方面,强化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间的沟通协作,建立定期安全例会制度,共享安全管理信息,协同解决安全问题。推动各参建单位与当地政府、社区的联动,争取外部支持,共同应对周边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为公路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四、结论

通过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科学的风险控制策略、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能够显著提升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在实际工程中,需根据项目特点与环境变化,持续优化管理措施,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推动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宋继祖.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J].汽车画刊,2025,(04):215-217.

[2]牟卫东.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J].汽车周刊,2025,(05):197-199.

[3] 韩 小 宾 . 公 路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与 安 全 管 理 研 究 [J]. 运 输 经 理 世界,2024,(3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