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与风险防控

作者

孟克巴依尔

乌鲁木齐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引言

在建筑行业绿色化、工业化转型浪潮下,装配式建筑凭借缩短工期、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建造精度等显著优势,成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装配式建筑从构件生产到建筑落成,涉及众多环节,任一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强化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精准把控关键环节风险,是保障建筑工程安全可靠、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在工厂预制建筑构件的方式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它采用工业生产和标准化构件设计,通过便捷的交通,缩短施工时间循环、环保等特点,提高效率和结构质量,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拆卸性。装配式建筑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可持续建筑和高效建筑的解决方案。

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通过标准化、大规模的生产流程,可以高质量、高效地生产建筑构件,缩短施工周期。构件经过严格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高度的标准化和一致性,提高构建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组件的交换和重用。预制建筑构件可以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快速方便地进行运输,解决传统建筑工地施工所面临的物流和交通限制。装配式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减少噪音和灰尘的产生,同时有效减少施工中的资源消耗和浪费[3]。装配式建筑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和设计,而且预制建筑构件通常是可拆卸的,方便后期维护和改造。

2 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

2.1 构件生产环节

构件生产是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根基,其质量优劣直接决定建筑整体性能。原材料质量是构件生产的基础。以钢筋为例,其屈服强度、伸长率等指标若不达标,将直接削弱构件承载能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如水泥用量不足或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构件强度下降、耐久性变差。某预制构件厂因使用含泥量超标的砂石生产预制梁,致使梁体强度未达设计要求,最终整批构件报废。此外,原材料的存储条件也至关重要,钢材受潮生锈、水泥受潮结块等问题,都会影响材料性能,进而危及构件质量。模具精度直接关系到构件尺寸准确性,若模具变形或安装误差过大,生产出的构件将无法实现精准拼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充分会导致构件内部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影响结构强度与外观质量;养护环节更是关键,蒸汽养护时温度、湿度及时间控制不当,会使混凝土强度增长异常,降低构件的力学性能。

质量检验是把控构件生产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需对构件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进行全面检测,例如利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通过游标卡尺测量构件尺寸。但部分企业存在检验流程不规范、检验设备落后等问题,易导致不合格构件流入市场。

2.2 运输与存放环节

构件运输与存放过程中的质量保障同样不容忽视。运输途中,构件固定方式不合理是常见问题。某项目在运输预制墙板时,仅简单捆绑固定,未采用专用运输支架,在颠簸路段发生碰撞,致使墙板边角破损,影响安装质量。运输车辆的平稳性及路线选择也至关重要,行驶在路况较差的道路上,容易对构件造成震动损伤。存放环节,场地条件与堆放方式直接影响构件质量。若存放场地不平整、排水不畅,构件可能因受力不均产生裂缝,或因长期浸泡导致性能下降。堆放层数过多、支撑点设置不当,也会压坏下层构件。合理规划存放场地,确保场地平整、坚实,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设置防潮、防晒、防雨设施。按照构件类型、规格进行分类存放,并设置清晰的标识牌,便于取用。严格控制堆放层数,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合理设置支撑点。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构件损坏或性能变化问题。

2.3 现场安装环节

现场安装是装配式建筑质量形成的关键阶段,连接节点施工、构件定位与校准、安装顺序与节奏把控是该环节的核心监督内容。连接节点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与结构稳定性。灌浆连接是常见的节点连接方式,若灌浆料强度不足、灌浆不密实,钢筋与构件之间无法有效传力,结构承载能力将大幅降低。某高层装配式建筑,因灌浆不密实,在地震模拟测试中,节点部位出现明显裂缝,严重威胁建筑安全。钢筋连接方式选择不当、连接长度不足等问题,同样会削弱结构整体性。构件定位与校准精度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尺寸与外观质量。测量仪器精度不足、测量人员操作失误,都会导致构件定位偏差。安装过程中若未及时校准,偏差累积可能使建筑整体倾斜或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影响后续装饰装修及使用功能。合理安排安装顺序与节奏,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提高施工效率。安装顺序混乱,会使部分构件受力不合理,产生裂缝或变形;安装节奏过快,施工人员难以保证操作精细度,容易忽视质量控制;安装节奏过慢,则会延误工期,增加成本。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与维护,选用高精度测量设备。加强测量人员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与责任心,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建立测量复核机制,对重要构件的定位与校准进行多次复核,确保安装精度。利用 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提前预判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安装方案。

2.4 验收环节

验收环节是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的最后一道屏障。构件进场验收需严格核对构件型号、数量,检查外观质量与质量证明文件。但部分验收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对构件质量标准掌握不全面,无法识别潜在质量问题。例如,对构件表面细微裂缝判断失误,导致不合格构件进入施工现场。隐蔽工程验收难度较大,验收不及时或检测手段有限,容易留下质量隐患。连接节点灌浆质量在施工完成后难以直接观察,若缺乏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内部空洞、不密实等问题可能被忽视。竣工验收是对建筑整体质量的全面评估,若验收标准不明确、各方责任划分不清,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导致部分质量问题未得到有效整改。制定统一、明确的竣工验收标准与流程,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组建专业的验收团队,涵盖建筑、结构、设备等多个专业领域,对建筑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外观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估。建立竣工验收问题整改台账,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施工方限期整改,并安排专人跟踪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结论

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贯穿构件生产、运输存放、现场安装及验收全过程,各关键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各环节潜在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管控水平。未来,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质量监督工作也需与时俱进,持续完善监督体系,创新监督方法,为装配式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韦晓斌.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控制[J].石材,2024,(04):43-45.

[2]孟磊.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住宅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04):143-145.

[3]袁源.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3.

[4] 李 治 祯 . 装 配 式 建 筑 质 量 监 督 管 理 模 式 [J]. 江 苏 建材,2023,(03):152-153.

[5]曹晓璐.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