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河套灌区向日葵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王兆玉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人民政府,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32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向日葵栽培技术的提升已经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植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 直接影 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在河套灌区,由于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资源状况以及种植习 向日葵的栽培技术在不同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应用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以此来提高向日葵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1 播种前的准备方

1.1 土壤准备

秋翻或春翻打破犁底层,改善透气性,深度25-30cm,盐碱地增至35cm,秋翻在10 月中下旬,春翻在3 月下旬解冻后,针对 pH>8.5 或含盐量>0.3%的地块,使用脱硫石膏 300-500kg/亩中和碱度搭配应用完全腐熟的驼粪有机肥2000kg3000kg/亩进行土壤改良,同时淋盐灌水,灌水量80-100m³/亩,重复2 次,翻地后及时平整土地,减少水分蒸发,耙地深度8-10cm,保证土壤粒径≤3cm 的土块占比≥90%,0-10cm 的播种层土壤含水量≥12%。在进行整定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基肥施用,推荐使用复合肥(N-P₂O₅-K₂O=15-20-10)40-50kg/亩,搭配完全腐熟的农家肥 1500kg2000kg/亩,硼砂 1.0-1.5kg/亩,硫酸锌 0.5-1kg/亩,施用深度 15-20cm。

1.2 品种与种子处理

根据土壤类型和用途选种,选择耐盐碱,生产潜力较大的向日葵品种,食用型向日葵可以使用新世 2 号,油用型向日葵品种可以使用SH363,播种前要做好药剂处理,预防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推荐使用 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200 拌种处理,搭配使用浸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种2 小时,先使用药液进行浸种,然后进行药剂拌种。

2 科学播种

2.1 播种日期确定

常规种植模式下最佳播种日期是4 月25 日-5 月 15 日,麦后移栽最佳播种日期是6 月5 日-6 月 10 日,该种种植模式现在要做到提前进行疫苗,油用型早播,食用型晚播5-7 天。

2.2 播种作业

在进行多种作业过程中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种植方式,应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如 2BMQF-4 推荐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大行距 70cm+小行距 40cm,株距 40-45cm,粘壤土播种深度 3.0-4.0cm,沙壤土播种深度 2.5-3.5cm,下种量0.4-0.5kg/亩,穴粒数1-2 粒,预留20%补苗备用种,播种后土壤含水量≥18%时免镇压,土壤含水量低于 18%时镇压轮压力 200-250kPa,确保机械化播种完成后粒距合格率≥90%,播种深度合格率≥85%(±0.5cm误差),漏播率<2%,作业速度 4-6km/h。上述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滴灌带铺设和地膜覆盖,推广滴灌带铺设与覆膜联合作业方案,滴灌带一般选择内镶贴片式,壁厚 0.3mm,流量 1.8-2.2L/h,间距:90cm,一管两行模式,铺设于播种行正下方,埋深2-3cm,首部压力保持在0.10-0.15MPa,不要搭配120 目叠片过滤器+离心过滤器,含沙量>3%时每日冲洗2 次。在覆膜作业过程中一般选择使用宽度120cm,厚度≥0.01mm 或者厚度大于0.012毫米的可降解地膜,保障拉伸强度≥25MPa,播种滴灌带铺设完成后后立即覆膜,间隔≤2 小时,膜侧覆土厚度5-7cm,每间隔 2m 压土,风力 >4 级时加密至 1m,保障采光面宽度≥80cm,膜面破孔>2cm²需使用专用胶带覆盖修补,确保作业后24 小时内巡检完成。

3 田间管理

3.1 出苗期管理

播种后约7-15 天,要注重做好大田的放苗补苗工作,子叶出土 50%且未展平时膜上开1cm³1cm 的十字口,避开高温时段,选择站10:00 前或者16:00 后进行放苗作业,缺苗率>15%时立即补种,25℃温水6 小时浸种催芽+穴灌50%多菌灵500 倍液,对于盐碱地可以在出苗后滴灌淋盐1 次,水量20m³/亩,EC 值 >0 .4mS/cm 时执行,防止盐分表聚灼苗。

3.2 苗期水肥一体化管理与中耕除草

出苗至现蕾加强水水肥协同管理,4-6 叶期灌水量15-20m³/亩/次,追肥使用尿素5kg/亩+硫酸锌0.3kg/亩,7-10 天1 次,确保土壤含水量维持 8-10 次,肥料配方为尿素8kg/亩+磷酸二氢钾 2kg/亩,10-12 天 1 次|叶片 SPA 重点做好中耕除草工作,第一次选择在向日葵 4 叶期,深度 保持在 12-15cm,机械设备选用双翼铲,配套1LF-435 型中耕 杂草可以使用 15%精喹禾灵乳油 40ml/亩,阔叶杂草应用 480g/L 灭草松水剂 100ml ,兑水量30L/亩 风速 <3m/s ,避开高温 )。

3.3 病虫害绿色防控

防治向日葵菌核病可以在菌核 湿性粉剂800 倍液,滴灌施药,水量≥30m³/亩,黄萎病在向日 滴管进行灌根,病株周围1m²重点处理,黑斑病连续阴 使用35kg,间隔7 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kg2 次,喷后4 小 甲维盐乳油3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亩药液使用35kg, 间隔7 天使 1kg2 次, 0 头/株,推荐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 倍液喷洒防治,每亩药液使用35kg,间隔7 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kg2 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套灌区向日葵栽培技术的演进是农业绿色转型与区域生态治理协同的缩影,在向日葵种植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盐碱地适应性品种为先锋,以水肥精准调控为核心,以农机农艺一体化作业为载体的技术集成模式,以此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极端气候常态化、保障产业韧性,并在今后种植工作开展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品种选育需深度融合抗逆基因挖掘与地域适应性测试,依托智能管理与物联网构建“水—肥—病—灾”动态决策系统,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产业链延伸至精深加工与碳汇功能开发,实现从“单一产出”向“多维价值”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杨飞, 朱志明,黄继兵,等. 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油用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25,(03):104-106.

[2] 党宏波, 边学亮, 杨文, 等. 河套灌区向日葵扩行降密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的探究[J]. 现代农业,2019,(0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