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研究
东梦意 张珊
河北农业大学 0710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作为国家治理前沿阵地肩负落实政策、服务群众重任。然而,社会结构变迁和利益诉求多元化使传统基层治理模式弊端凸显,难以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人工智能凭借技术优势在社会治理中潜力巨大,其数据驱动决策和智能化服务模式,与治理现代化目标契合。因而,基层治理急需党建引领突破现实困境。
一、数字赋能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机理分析
政党引领已成为理解中国城市社会基层治理的关键词。中央也先后使用战斗堡垒、执政之基以及最后一公里、①大抓基层、全覆盖等概念,用以突出社区党建在党执政布局当中的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大更为明确地提出,要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②因此,利用数字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长远之计。
(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存痛点
一是“悬浮化”与“两张皮”问题突出,党建引领根基不稳。2020 年中央和国家机关提出破解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③在政策执行环节,尽管中央已出台众多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的政策文件,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细化与创新而导致政策“悬浮化”。在治理行动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党建工作与群众生活脱节、④无法获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与此同时,考核评价机制也未能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对党建工作的考核侧重于文件落实、会议召开等形式,对业务工作的考核则单纯关注业绩指标,导致基层干部重业务轻党建,或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手却都不硬”。“两张皮”问题严重削弱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
二是决策过程呈现离散化特征,使协同沟通体系出现结构性受阻。党组织与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等基层治理主体之间缺乏高效统一的沟通平台,导致信息传递不畅、资源整合困难。相关主体缺乏合法合规获取信息的具体途径导致其获取信息的效率不高。为了参与治理决策,相关主体只能运用非正式方式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城市治理信息,导致其获得的许多信息存在失真问题。这使各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在面对复杂的基层治理事务时容易产生互相推诿、决策迟缓等现象,严重影响基层治理的效率与效果。
三是形式化积弊丛生,治理实践难以锚定时效目标。 分基层党组织在落实治理工作时只注重形式和表面文章,将基层治理活动异化为组织 多以完成任务为导向而忽略了实际治理成效。在制定政策和方案时缺乏 在涉及深层利益冲突、社会纠纷等方面却采取躲避上访、抵触采 能真正回应基层诉求。⑦此外,在考核过程中侧重于对工作形式和数量的 些基层干部将精力放在应付检查和材料整理上,难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进而削弱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数字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机制分析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与 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其效能的持续提升高度依赖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本部分从三个维度剖析数字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内在机制。
1.靶向识别与决策支持机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赋予基层治理强大的精准识别和决策支持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实时洞察基层群众需求、意见,为基层党组织掌握基层治理实际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搭建风险预测模型及时识别潜在社会风险和矛盾隐患,提前预警并制定干预策略以提升治理前瞻性。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构建数据驱动型决策模型,运用模拟仿真技术评估不同治理方案,辅助基层党组织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
2.智能化服务与管理机制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推动基层服务与管理向智能化转型。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打造一站式党建服务平台,集成政策咨询、服务申请等多项功能。实现基层服务的在线化与个性化,提升群众获取服务的便捷性。在智能化管理领域,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基层治理资源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为科学考核提供依据。数字技术的应用规范了基层治理流程,减少人为干扰,提升治理公平性与透明度。
3.数字化党员“育管聚能”机制
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成效。数字技术为党员教育与组织动员开辟了新路径。线上学习平台整合学习资源,结合知识图谱为党员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VR、AR 等沉浸式技术创设逼真学习场景,提升党员学习兴趣。在组织动员上,基于社交媒体构建党员互动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增进党员交流,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党员思想、行为动态,为党组织制定精准动员策略提供依据。数字技术推动党组织与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数字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策略体系构建
借助数字技术的赋能,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策略体系是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路径。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数字化治理出现的党建“悬浮化”问题,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数字化治理的深度融合,完善功能上的融合式治理是今后党建引领基层数字化治理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⑧本部分从技术层、制度层、文化层和主体层四个维度,深入剖析数字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策略体系。
(-) )技术层策略:筑牢数字基石,驱动
1. 构建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大数据中台
在基层治理中,数据的碎片化与分散化严重制约了治理效能的提升。大数据决策作为一种新型决策方式,必将打破原体制的权力格局,削弱精英阶层对公共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和垄断地位。 通过打通党建系统、政务系统以及社区数据等多源数据,搭建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数据平台”。同时,利用NLP 技术对12345 热线及社交媒体舆情进行深度剖析,实时生成“民情热力图”。以上海“社区云”智慧党建平台为例,该平台以大数据中台为核心通过数据的汇聚、清洗、存储与分析,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各领域数据的互联互通。党组织借助这一中台全面掌握社区党员的动态信息、居民的需求偏好以及基层治理中的潜在问题,为决策制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2. 开发轻量化、场景化的AI 工具
轻量化、场景化AI 工具是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的关键路径。 通过借助NLP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客服搭建党建 Chatbot 的问答系统使 回应。借助 RPA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打破系统数据壁垒来实现跨系 服务密切党群联系。智能任务分派与督办机制依托大数据分析 建全流程跟踪体系,可确保诉求解决的高效性。此外,AI 依据个性化需求为 推荐方案,推动党内教育迈向精准化。在 AI技术的助力下,党建协同治理可实现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的转型。
(二)制度层策略:完善制度框架,保障规范运
1. 健全数据共享与隐私防护机制
数据共享作为激活数字治理效能的核心驱动力,其隐私安全风险突出因而亟待完善制度防护。构建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明确 十分必要。在基层治理数字化进程中要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清 基层治理筑牢数据根基。在隐私保护方面要构建完备的法律法 借助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保障居民信息安全。同时,搭建 安全事件以切实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2. 建立“党建 Π+ΠAΠ′′ 的绩效考核标准
在党建工作精细化发展的趋势下,监督评估在提升党组织治理能力和公信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建 + AI”融合应用亟需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引导和激励。传统考核指标难以契合数字化要求因而需构建多维度考核体系,涵盖数据利用效率、智能工具应用效果和基层治理问题解决率等。比如,考核党组织对大数据中台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评估智能客服满意度与矛盾调解算法成效。浙江“基层治理四平台”通过科学考核,激励基层党组织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效能。
(三)文化层策略:塑造数字文化,坚守政治导向
1.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党建文化传播体系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在数字时代推动其与技术深度融合极具战略价值。在数字党建文化传播中,同样要以此为指引来运用智能算法,根据不同群体的年龄、职业、兴趣等特征,实现党建文化内容的精准推送。同时,邀请群众参与传播效果的评估,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例如,对于老年群体,通过社区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数字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来推送通俗易懂的党建知识;对于青少年群体,则利用动漫、游戏等形式开展寓教于乐的党建文化宣传。确保数字党建文化以正确的政治导向扎根基层,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2. 防范“技术替代政治”的误区
数字技术虽能为基层治理带来诸多便利,但绝不可僭越党的领导与政治引领核心地位。新加坡在“智慧国”建设中将技术应用与政治目标紧密结合,始终强调政党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运用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凝聚、引领群众。同时,要加强对数字技术应用的政治引导和价值塑造,确保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符合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利益,防止技术的滥用和异化。
(三)主体层策略:强化主体能力,促进多元
1. 推进党员干部数字素养培育工程
党员干部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主体,其数字素养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效果。因而,开展系统性党员干部数字素养培训工作至关重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网络课程、专题讲座、实践操作培训等,提高党员干部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数字技术基础知识、数字工具应用技能以及数字思维培养。此外,还应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并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为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提供依据。
2. 搭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联动机制
基层治理作为复杂系统工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不可或缺。从过程上看,基层数字化治理涉及不同治理主体间权力、资源的情境化配置以及多重利益关系的协调。 在数字时代,借助数字技术搭建协同平台与机制能充分激发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企业可凭借技术与资源优势,为基层治理赋能。如互联网企业与社区合作开发智慧社区平台,推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社会组织依托专业服务能力和社会资源,在社区矛盾调解和服务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借助数字平台,社会组织可精准对接社区需求,提升服务效能。居民作为基层治理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借助线上议事、意见反馈等数字渠道能更便捷地表达诉求、参与社区事务决策。
三、结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悬浮化”“两张皮”、决策碎片化、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治理效能。而数字技术深度赋能,通过精准识别与决策支持、智能化服务与管理、党员教育与组织动员机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技术层构建大数据中台、开发 AI 工具;制度层完善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制度、建立绩效考核标准;文化层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党建文化传播体系、防范“技术替代政治”误区;主体层开展党员干部数字素养培训、促进多元主体协同等从多维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应持续探索技术与治理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策略体系,强化实践应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同时,注重借鉴国际经验,坚守党的领导以确保基层治理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陈蓉蓉.破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两张皮”——基于10 年来262 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研究的主题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5,(01):64-79.
[3]谢琦,李亮.党建引领基层数字化治理的运作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结构—过程—功能”的整体性分析[J].探索,2023,(03):27-38.
[4]陈家喜,白瑜.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数字治理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深圳市 P 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的案例研究[J].社会治理,2023(3).
[5]王嘉瑜,何得桂.全过程互动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逻辑与路径[J/OL].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025-03-28].
[6]潘博.打造枢纽空间:破解城市社区党建引领“悬浮化”困境的有效路径--基于W 市J 区的实践考察[J].
学习与实践,2023(08):106-118.
[7]张国磊,刘俊茹.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与基层网格化治理效能提升——基于桂东P 区的调研分析[J].学习与实践,2024,(09):32-41.
[8]张明皓,豆书龙.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机制构建、内在张力与优化向度[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9]蔡岚,王介凡.城市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悬浮化”问题解决机制探究——基于广州市白云区党建引领的扎根理论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5,(01):55-63.
[10]陆昱.大数据促进城市治理决策机制创新:逻辑维度、现实限度与实践向度[J].内蒙古社会学,2025,46(02):45-52.
[11]周阳,汪勇.大数据重塑公共决策的范式转型、运行机理与治理路径[J].电子政务,2021,9).
[1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基层强基础纪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新华网
[13]《“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习近平总书记谈基层党组织建设》求是网
[14]董加成.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J].党建,2025,(02):61-62.
[15]张国磊,刘俊茹.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与基层网格化治理效能提升——基于桂东 P 区的调研分析[J].学习与实践,2024,(09):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