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语境视域下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自评框架的构建
崔振宇 王琼芳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511400
一、主题语境
1. 主题语境的内涵
根据课程标准,主题语境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大核心主题,包括个人成长、文化习俗、环境保护等子主题,构成一个全面且丰富的语境网络1。主题语境强调英语学习不能仅关注单词和语法的堆砌,而更重视在特定情境和文化中的交流。
主题语境包含了与某一话题有关的内容、体裁、语言、文化、知识和价值取向等 1。主题语境首先围绕某一特定话题内容展开,例如主题语境是“环境保护”,那么内容可能包括环境现状、污染危害和环保举措等。体裁是主题的外在表现形式,例如在环保主题下,演讲稿体裁需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而书信体裁则需要礼貌且正式。语言是主题的载体,语言的选择直接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例如footprint 本义是“脚印”,但carbonfootprint 却指“碳排放”。文化是主题的深层背景,例如环保,西方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人责任,而中国文化可能更强调集体行动。知识是主题语境的支撑,环保主题就要求学生了解气候变化、污染来源、环保政策等知识。价值取向是主题语境的深层内涵,反映着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环保主题应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总的来说,学生应深入理解主题语境的多维度内涵,全面考虑上述要素,确保作文内容充实、表达得体、逻辑清晰,同时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意识。
2. 主题语境的写作应用与困境
对写作能力的考查常分为语言和意义两个维度,前者更关注英语使用的准确性,包括拼写、时态、句式等;后者更关注文章内容是否契合主题,是否实现了相应的语用目的。当前有学者指出,教师和学生在应用文教学和写作中往往更倾向关注语言维度,进而导致了不少与主题语境相关的问题2。
对于教师而言:第一,教师容易孤立看待单元的内容,不能从单元主题的角度整合各模块内容并应用于写作。第二,教师在平时单词和语法的教学中就忽视了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难以在写作中将生词句法通过意义连结起来3。第三,教师的评价内容大多指向语言使用,容易忽略对主题意义的关注。
对于学生而言,第一,学生容易过分关注辞藻华丽或句式高级,忽视了主题的相关性和内容的充实性,导致文章缺乏实质性信息,读者无法准确抓住作者的意图观点。有些学生虽然能用到固定句式、动词短语、形式主语和宾语,但真正与主题相关的只是that 后面的部分,有效信息密度低,本末倒置。第二,主题与体裁是息息相关的,应用文写作对格式的要求较高,比如书信的问候祝福、礼貌用语、人称选择等,学生容易细节处理不当。这些文体层面元素的错漏将进一步影响到对应主题的语用效果。第三,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是与读者进行有效的交际,需要考虑主题情境和读者身份等语用元素。如果学生没有正确认识文章的交际目的或缺乏读者意识,就有可能使用感情色彩不当的表述。例如在以自然灾害为主题的新闻报道写作中,有学生第一句话便是“Hello everyone!”,这是常见演讲稿的开头,且不符合面对自然灾害时沉重、敬畏的感情色彩。
二、英语应用文写作
1. 英语应用文写作
英语应用文写作是指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特定需求而进行的英语写作活动。它涵盖了书信、通知、报告、简历、广告、说明书等多种文体,具有实用性强、格式规范、语言简洁明了等特点 4。新高考英语改革后,应用文写作的分值为 15 分,字数在 80 字左右。常见体裁包括邀请信、感谢信、道歉信、申请信、通知、报告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旨在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2. 应用文写作的评价标准
借鉴国内外语言测试的写作评价标准,本研究结合高考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要求,围绕主题语境的视角,探究了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评价维度:
第一,主题紧扣度:评价文章是否紧密围绕主题展开,信息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交际目的。第二,格式规范度:评价文章是否符合应用文 的格式 如书信、报道、演讲等文体的格式是否正确、规范。第三,语言准确度:评价文章 尤其是搭配和情感色彩等是否符合该语境下实际交际的表达习惯。第四,逻辑通 连贯自然,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清晰,段落之间是否符合该主题的常用逻辑和叙事顺序。 第五,语用得体度:评价文章是否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需求和背景,语言风格是否得体、恰当,是否能读者的身份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
上述评价维度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其在特定情境下的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构建自主评价框架提供理论基础。
三、写作自主评价
学生自主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自发开展的评价活动。学生是评价活动中的主体。自评素养意味着学生能够对评价的标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积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甚至能对教师反馈和参考答案进行批判性地解读5。此外,自评也包括互评,学生还需要具备同伴评价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对同伴的学习成果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 。
四、主题语境视域下应用文自评框架
为了解决前文提到的应用文写作中学生常见的问题,回应相应的写作评价标准,综合上述三部分的内容,笔者整理并构建出了主题语境视域下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自评框架:


以 2025 年湖北省八市高三英语 3 月联考为例,题目是:“假定你是李华,随着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你的英国朋友 David 对春节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给他写封邮件,邀请他以后来体验春节,内容包括:你春节期间参与的活动;你的感受;发出邀请”。下文将详细分析学生如何使用该框架开展自评:
在写作前,学生首先应识别题干“中国春节”,对应课标人与社会中文化习俗的主题语境,涵盖贴春联、年夜饭等具体文化元素。围绕该主题,学生能联想出 red couplets, firecracker 等有关春节活动的词块,以及prosperous, reunion 等体现文化寓意的词汇。其次是体裁意识,本文是朋友间的非正式邮件,属于平级交际,因此用词要礼貌亲切,同时避免过于官方的套话。如在提及春节申遗一事时,避免使用I officially inform youthat„等过于正视的表述;在发出邀请时,避免使用should 和must 等有教育或强制口吻的情态动词。
在写作中,学生要确保主题紧扣、语言准确、情感得体。首先,文章内容必须覆盖题干三要点:春节活动、活动感受、发出邀请,这些要点应聚焦春节期间的感受——口吻要平实,围绕个人体验展开,避免空洞的罗列,也应避免无关的拓展。此外,题干提到“David 对春节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更好地体现交际功能,学生可以在开头以 I am glad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Spring Festival and it’s my pleasure to introduceit to you. 做出回应。语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主题词汇库,学生可以做适当的同义替换,如将 show换成 represent 或 symbolize,have 换成boast 等,前提是学生能准确掌握替换后的单词,且符合常见搭配。这不仅要求学生准确拼写单词和使用语法,还需避免情感和价值观的偏差。如“古老的传统”最好用time-honoredtraditions 而非 primitive customs,后者有“原始/落后”的负面色彩。
在写作后,学生应通读全文,着重检查格式、要点和逻辑。在信件类作文中,考卷一般会给开头和落款,学生无需补充。此题的写信对象是笔友,信中可以称呼对方 David 或 Dear David,用Mr. David 则过分正式。本题题干包含了三个要点:春节活动、活动感受、发出邀请,其中前两点应详细展开。在细节上,学生可以个人体验的形式,介绍贴春联、年夜饭、挂灯笼、舞龙舞狮等活动,营造祥和氛围(harmonious relationship),传递温馨、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s),以及传统文化的自豪感(national pride)。学生还应检查句与句之间,要点与要点之间是否有词义上的衔接(cohesion)和内容上的连贯(coherence),确保文章逻辑清晰。
五、结语
本文基于课程标准,从内容、体裁、语言、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等角度讨论了主题语境的内涵,指出了当下英语教学中与主题语境有关的问题。参考国内外应用文写作评价标准和写作自评素养的定义,本文构建了主题语境视域下应用文自评框架,方便学生在写作前、中、后对照框架,围绕内容、体裁、语言、文化、交际、逻辑等开展自评。以一套高考模拟题为例,本文演示了该框架的流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该框架进行适当修改和讲解,搭建并逐步撤掉脚手架,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自评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华.《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 (3): 45-50.
2.王莉.《学生评价素养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21, (2): 34-38.
3.王学鹏.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整合写作教学[J].教学与管理, 2020,(07):43-45.
4.杨柳 (2017). 高中生英语写作自评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础教育研究, (7), 59-6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赵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评价策略》[J].《课程²教材²教法》, 2020, (10):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