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消毒剂规范使用与基层职业伤害防范关联的报告

作者

章武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唐县镇中心卫生院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卫生院作为村、社区抗疫防疫的前沿阵地,消毒剂作为院感控制的核心工具,使用频率与剂量激增 3-5 倍(为 2020---2022 各卫生院内范围使用数据),其使用合理性、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控感质量与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然而,基层卫生院在面临相对专业人员不足、专业知识缺乏薄弱、人员培训不足、操作流程不严格规范等情况下,医疗职业伤害不良事件常发。随县疾控数据显示,2020–2022 年辖区内68%的基层卫生院发生过消毒剂相关职业伤害,其中82%由不规范操作导致。

(二) 研究目的

量化消毒剂规范使用与职业伤害的关联性分析不同消毒剂使用对职业伤害类型差异提出符合基层实际的消毒剂使用规范与职业防护建(三) 数据来源与方法优化

数据来源于 2020—2022 年抗疫消杀期间的院感监测报表与医务人员健康档案,通过医疗机构院感登记本、职业伤害报告表、消杀工作记录表等原始资料提取数 0 所基层卫生院疫情期间消杀数据(含2 所分院)包括浓度配比培训、防护装备标准化配置、 杀流程闭 管理对照《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剂使用指南》规范使用排序分组

分组标准:

基于《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剂使用指南》,制定"基层消毒操作规范评估量表"(附件),包含四大核心指标:浓度配比准确率(权重30%)

防护用品佩戴率(权重30%)

操作流程合规率(权重25%)

废弃物处置达标率(权重5%)

评分≥90 分且核心指标达标率≥85% 的卫生院纳入规范组(实验组,n=8);

评分≤70 分或两项核心指标 <60% 的纳入非规范组(对照组,n=7);

中间评分单位(n=5)不纳入分析。

基线可比性验证:

基线特征规范组 (n=8) 非规范组 (n=7)P 值平均床位数(±SD)42.5±0.345.±2.60.67 日均消杀面积 (m2 ,±SD)850±320920±400.72 参与消杀人数(人, ±SD)6.8±.57.2±.80.6

(四) 消毒剂使用情况

两组主要使用消毒剂种类一致(含氯消毒剂>60%,醇类>20%,过氧化物类>0%)

规范指标规范组达标率(%)非规范组达标率(%)浓度配比准确率 90.653.8 防护用品佩戴率 93.257.4 操作流程合规率 88.749.

二、职业伤害发生情况(一) 总体发生率

规范组:2 起伤害事件 / 350 人天 ε=ε3 .8‟非规范组:58 起伤害事件 / 3580 人天 =6. 2‟( , P<0.00, RR=0.23, 95%CI:0.2–0.43)

(二) 伤害类型分布

.皮肤损伤:对照组发生率 (9.7%) )是实验组(.5‟)的 6.5 倍,主要表现为刺激性皮炎(占比 72%),多因未佩戴手套或消毒剂浓度超标导致。

2.呼吸道损伤:对照组发生率 (5.3%) )是实验组 (0.9%) 的 5.9 倍,以咽喉不适、咳嗽为主,与未规范通风、未佩戴防护口罩相关。

3.眼部损伤:对照组发生率 (2.%) 是实验组 (0.5%) )的 4.2 倍,多为消毒剂飞溅导致的结膜充血,与操作姿势不规范相关。

4.其他损伤:包括误服(对照组 例)、过敏反应等,实验组未发生此类严重事件。

(三) 不同消毒剂导致的伤害差异

含氯消毒剂:对照组伤害发生率 (0.2%) 显著高于实验组(.8‟),主要因浓度过高(>000mg/L)和接触时间过长(>30 分钟未防护)。75% 乙醇:两组差异较小(实验组 0.7% vs 对照组 ),多为皮肤干燥、轻微灼烧感,与频繁使用未

及时护肤有关。

过氧化氢:对照组因未规范稀释(浓度 > 3%)导致 3 起化学灼伤,实验组无此类事件

三、关键因素分析

(一)关键影响因素

1. 操作规范度: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消毒剂浓度配比准确率(OR=0.32,P<0.0)、防护用品佩戴规范率OR=0.28, P⟨0.0) )是影响职业伤害发生的首要因素。

2. 人员培训:实验组年均培训 ,对照组 .5 次,经培训人员伤害发生率 (4.3%) )显著低于未培训人员 (2.6%) 。

3. 设施条件:配备通风系统的区域,两组伤害发生率差异(实验组 . 2‰ vs 对照组 5.8‟)小于无通风区域(实验组 5.3‟ vs 对照组 28. 7‰ 。

(二)典型案例分析

1. 对照组案例:某卫生院护士在配制 84 消毒液时,未按比例(误将 :50 配制成 :0),且未戴手套,操作后 30 分钟出现双手红肿瘙痒,诊断为急性刺激性皮炎,休治 3 天。

2. 实验组案例:某卫生院医生在终末消毒时,因口罩松动导致轻微咳嗽,经立即更换 N95 口罩并加强通风后症状缓解,未影响工作。

四、讨论

(一)规范使用对职业伤害防控的作用

1. 浓度控制:含氯消毒剂浓度维持在 500-000mg/L 时,既能满足消杀需求(实验组消毒合格率 98.2%),又可显著降低伤害风险(较对照组降低 76%)。

2. 防护措施:规范佩戴手套、护目镜、医用外科口罩可使皮肤与呼吸道损伤发生率下降 80% 以上,是基层卫生院投入少、见效快的防控手段。

3. 流程管理:建立 "配制 - 使用 - 记录 - 处置" 闭环管理的实验组,伤害复发率(5.3%)远低于对照组(32.6%)。

(二)基层卫生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认知不足:42% 的基层医务人员认为 "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65% 存在 "偶尔不规范操作没关系" 的侥幸心理。

2. 资源匮乏:部分卫生院缺乏合格护目镜(占比 38%)、医用防护口罩(占比 27%),导致防护措施难以落实。

培训缺失:80% 的对照组卫生院未开展过消毒剂专项培训,仅依赖 "老带新" 口头传授。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

基层卫生院数据证实,消毒剂规范使用通过降低操作差错率、控制暴露剂量、强化防护协同,可显著降低职业病发生率。抗疫实践表明,在资源有限的基层场景中,浓度配比、防护佩戴、通风管理是关联度最高的三个环节,应作为重点管控内容。以标准化操作为核心的院感管理,既能保障防疫效果,又能为医务人员构建职业健康屏障,是兼具成本效益与人文关怀的务实选择。

(二)建议

1. 制定基层规范:结合基层特点简化操作流程,“浓度校准卡 + 电子计时器” 双重管控。如制作 "消毒剂浓度配比速查表"" 防护用品选用指南 " 等可视化工具。

2. 强化分层培训:对消毒员开展每月实操培训,对全院人员开展季度通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3. 保障防护协同:配备“防水隔离衣 + 护目镜 + 专用手套” 口罩、面罩组合等纳入院感必备物资清单,确保按需供应。

4. 建立监测机制:设立职业伤害上报、登记、监测制度,每月分析原因并整改,将规范操作、合理使用纳入技能考核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67-20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S]

2.李凌竹、王颜颜等贵州省 6 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况研究[R].

3.阳志文 新冠疫情期间基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2,39 (5):368-370.

章武,男,979-09,汉族,湖北随州,主管技师,本科,消毒技术、院感控制。